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黔之驴》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2-17


第十二中学  李淑贤 
一、教学教学设计>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黔之驴》选自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是第六单元第24课。 
教课书的课文,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精心挑选出来的。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文言文所表现的重视德行、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本文的内容即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和本文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的寓意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如:蔽、窥、稍、慭慭然、狎、跳踉等,翻译文言文 
2、过程和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所以我让学生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在试译课文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若有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学生之间共同合作解决,体现了学生合作性学习。最后由学生归纳寓意,即读----译---- 质疑----讨论----总结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根据《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我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定为:要认识事物的本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在赏析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品味寓意。(从驴的角度、从老虎的角度分别谈谈你受到的启示是什么?)让学生畅谈,从中体会本文寓意。比如从老虎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谨慎,要知已知彼,了解对方。因为文中有这样的语句:“蔽林间窥之。”“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从驴的角度谈,根据驴“一鸣”“啼之”,最后被老虎“断其喉、尽其肉”这一点,从而启发我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4、重点、难点 
重点:(1)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难点:(1)学习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的方法  
        (2)理解“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 
(三)学生分析 
    我校生源与其他学校相比处于弱势,学生的文化层次、综合素质相对来说较低。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不完全理想。学生自觉性学习意识淡泊。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指导,将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让学生归纳寓意。从而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同时还会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四)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根据《课标》中“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要求,因此在课文赏析完之后我教学设计>设计这样一道题:“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为什么?”让学生纵观全文,针对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心得。通过讨 论,让学生充分把握寓意,从而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课堂实录 
(一)导入 
1、 导言:一头貌似强大的驴为什么被老虎“断其喉、尽其肉”呢?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寓言《黔之驴》,共同体会其中的寓意。 
2、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一生留下600多篇作品,包括诗、文两部分,文的成就大于诗。他的寓言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推陈出新。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达政治见解。 
(二)    正课 
1、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朗读一遍课文? 
生:( 举手) 
师:(叫一名女生朗读) 
师:读的很好,很流利。 
师:哪位男同学再读一读。 
生:(有许多男生举手) 
师:(点名)你来读。 
师:(生读完,师纠正字音)“载”字读四声zài,不读zǎi。当表示“年”时读zǎi,如“三年五载”。“一年半载”。而表示交通运输时读zài.如“装载”。 
师:下面大家听一遍课文录音,要听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教师放录音) 
生:(静静地听) 
师:下面给大家时间,出声自由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生:(自己出声自由朗读) 
2、译 
师:读完课文后,请大家结合注释自己试译课文。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在试译的基础上,还译不准的句子,小组内可以互相合作互译。 
生:(看书,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词语手册》自己翻译课文) 
师:(巡视)。 
生:(开始小组内互译课文。) 
师:好了,现在谁能翻译课文 
生:(纷纷举手) 
师:你来翻译第一段。 
生:译(略) 
师:翻译很准,谁来翻译第二段。 
生:译第二段(略) 
师:(纠正)“技止此耳”译成“技能或本领不过如此罢了。” 
3、质疑、讨论 
师:下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背景是一片森林,前景是一只动态的老虎),讨论以下问题:你能分别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来吗? 
生:(学生看书,之后举手)心理活动的有:“虎大骇。”“以为且噬已也”。“以为神” 
师:嗯,这是心理活动,表示动作的呢? 
生:“蔽林间窥之” 
师:对,还有吗?谁能补充。 
生:“稍出近之”“跳踉大阚” 
师:好。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驴的吗? 
生:叫声。 
师:根据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生:“驴一鸣”。 
师:答得很好。除此以外,还有吗?谁来补充?好,你来说。 
生:还有动作。如“驴大怒,啼之”。 
师:好,看大屏幕。(出示课件)(flash,驴的后腿踢虎) 
师:不错,这是它的本领。除了这两点以外,还有吗? 
生:(在思考) 
师:(提示)大家别忘了,开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驴的外表的? 
生:(思考)哦,“庞然大物” 
师:对,那这是从哪方面来写的呢? 
生:是体形。 
师:体形?应该说是“形体”。 
师:就是说作者从声音、动作、形体三个方面来写驴的。 
师: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 
生:因为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以为神”,当作神奇的东西。 
师:虎后来为什么能吃掉驴? 
生: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会叫,会踢,所以能吃掉驴。 
师:嗯,老虎知道驴的本领只会“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虎能做到“知已知彼,――― 
生:“百战不殆”。 
师:好,我们看一下屏幕,老虎吃掉驴的过程。(出示课件)(虎跳过去,咬住驴的喉咙,吃掉它的肉。) 
师:也就是文中所描述的,虎“跳―――― 
生:(齐答)“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 
师:很好。看来我们今后再做什么事的时候,一定要熟悉对方或这种事物,才能了解它,从而战胜它(他)。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为什么? 
 (这时候学生的想象思维、逻辑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大家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已见)。 
生::驴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因为驴起初叫喊时,把老虎吓跑了,如果它这时候趁机逃走,就不会被老虎吃掉。 
生: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因为它没有什么真本领,只会踢,当老虎看清了它的真本事之后,就把它吃掉了。 
生: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驴能避免自己的悲剧,一种是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 
 师:嗯。有两种可能。好,请你说说这两种可能的原因。 
生:第一种可能,如果驴掌握了真本领,有真才实学,那么它就不会被老虎吃掉。第二种可能,老虎反复观察驴,已摸清了驴的底细,知道它只会踢,没有什么其它的本事,所以“断其喉、尽其肉”。 
师:第一个角度,是从驴的角度谈的,第二个角度,则是从老虎的角度谈的,很好。谁还能说说。 
生:我认为驴不能避免自己的悲剧。因为老虎知道躲在树林子里观察驴,而驴却不知道观察老虎,就在那等的,所以被老虎吃掉。 
生:它不能做到知已知彼,虎非常了解对方,而它却不了解老虎,因此被老虎吃掉 。  
生:驴对老虎不感兴趣。驴是吃草动物,不是吃肉动物。所以它不会吃掉虎,只能被老虎吃掉。 
生:“好事者”如果不把驴运到贵州,把它运到别的地方,那它就不会被老虎吃掉。 
生:这不怨驴,而怨那个人。 
生:那不能这么说,动物不就是被人运来运去吗,那也不能动物给人运走吧。 
师:我们考虑的是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无非有两种可能,或者能避免,或者不能避免。不论哪一种可能,只要能说明你的理由即可。但有一点,我们应该知道,驴之所以最终被老虎吃掉,是因为它没有什么真本事。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掌握真本领,有真才实学,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总结寓意 
师:寓言往往通过一定的故事,讲明一个道理,寓含讽喻劝戒的意义。它常用动植物或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那么这篇寓言借驴和虎这两个动物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师:(出示课件)从以下几个角度归纳寓意: 
从驴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从虎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从其它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生:(讨论)从驴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掌握文化知识,有了真知识、真本领,才能使自己有立足之地。 
生:从驴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我认为应该谦虚。如果驴不在虎的面前叫、不“鸣”,那它也不会被老虎吃掉。 
生:从老虎的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多观察,多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生:从老虎的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我认为做事要谨慎 。 
师:嗯,应谨慎。从哪能看出来呢? 
生:起初虎不了解驴的时候,它“蔽林间窥之”,躲在树林子里偷看,当驴一鸣,给老虎吓跑之后,它又回来继续观察,如“稍出近之”,“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师:嗯,老虎不貌然出击,不轻易出手,办事很小心谨慎。 
生:老虎认准一个目标,就不放弃,始终坚持。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它被驴的叫声吓跑之后,又回来继续观察,找机会下手,直到吃掉驴。 
师:(笑),虎不达目的不罢休。嗯,很好,有自己的见解。 
师:虎没有被驴的叫声吓倒,没有被驴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我们应该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也应该掌握真本领。通过这篇寓言的学习,我们应明确意识到:“真才实学”这四个字的重要。我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要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来教学设计>设计的。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的想法。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品味寓意,进而来把握寓意。学生分别从老虎的角度、驴的角度、其它角度品味寓意。比如从老虎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谨慎,要知已知彼。从驴的角度谈,根据课文中驴“一 鸣”“啼之”,从而给我们的启示是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掌握本文寓意,从而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发和教育。 
另外,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我教学设计>设计了一道这样题:“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为什么?”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了很多的原因。这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大家众说纷纭,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本文寓意,尤其通过驴被老虎“断其喉、尽其肉”这一点,更能启发和教育我们要有真才实学。 
但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一方面,在讨论本文寓意时,没有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教师给了一定的提示。另一方面,文言文应该熟读、多读,而这节课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学生朗读的时间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保证。 
四、教研评析 
本节课能按《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文言文的要求及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设计,符合课改基本要求。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教师能注重基础,加强了对文言词汇的学习与对文言文内容和寓意的理解,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辨正地去认识问题,在学习中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在讨论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思维发散开来,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了许多不同想法,最后归纳出不同的启示,达到了举一反三、提高学生辨正思维的能力的目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教育。 
另外,前半部分学生活动比较被动,后半部分讨论“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学生活动较好。教师语言略显刻板还应加强对学生激励性评价语言的使用。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黔之驴》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上海市黄浦区中考二模)
《黔之驴》ppt课件(17页)
《黔之驴》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黔之驴》《日喻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黔之驴》ppt课件(21页)
《黔之驴》知识点荟萃
《黔之驴》《采莲曲》《爱莲说》《为学》《礼记一则》《卖炭翁》知识点
《黔之驴》ppt课件(14页)
《黔之驴》阅读习题及答案(三)
《黔之驴》教案16
《黔之驴》练习3
《黔之驴》ppt课件(28页)
《黔之驴》赏析
《黔之驴》教学设计15
《黔之驴》ppt课件(23页)
《黔之驴》ppt课件(24页)
《黔之驴》表格式导学案7
《黔之驴》教学反思
《黔之驴》导学案6
《黔之驴》故事新编
《黔之驴》学案4
《黔之驴》课堂实录3
《黔之驴》复习资料
《黔之驴》教案14
黔之驴课外练习《谄虎》、《长生猪》
《黔之驴》ppt课件(35页)2
《黔之驴》《爱莲说》复习反馈
《黔之驴》学案2
《黔之驴》ppt课件(35页)
《黔之驴》点击答案
《狼》《黠鼠赋》《黔之驴》点击答案
《黔之驴》教案13
《黔之驴》学习重点
《黔之驴》练习
《狼》《黠鼠赋》《黔之驴》期末复习练习
《黔之驴》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第一轮复习《黔之驴》导学案
《黔之驴》导学案2
《柳宗元》专题介绍ppt课件
《黔之驴》教案12
《黔之驴》阅读习题(2篇)
《黔之驴》ppt课件12
《黔之驴》ppt课件11
《黔之驴》教案11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和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