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死海不死》学案
作者:姜德波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2-12


出处:whedu21.com
初二上册第23课《死海不死》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原因。
2.体会说明文中语言准确平实的特点。
3.学习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引用、作诠释、打比方。
资料链接
 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为1172—1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
一、整体感知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干hé( ) 游yì(  )  安然无yàng (  )  沉( )转( )不( )告( )家( )   (  )杜     (  )   (  )   带(  )    (  )告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不逊于:
安然无恙:
改邪归正:
怙恶不悛:
执迷不悟:
谕告:
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写出这篇文章的结构提纲和大意。
第一部分(    段)               
第二部分(        段)
第三部分(        段)
4.本文的说明对象有何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
 
5.我的问题
 
二、探究赏析
1.读第6段,找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围绕中心句思考:本段文字从哪三个方面详细说明了死海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2.分析第6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知识链接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发展变化情况。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功用,解说事理的本质,多采用逻辑顺序。我们说的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概括到具体六种顺序。
 
 
3.课文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起到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  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2)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3)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说明,使人明白清楚。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4)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5)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4.说明文的语言十分准确,它往往体现在一些限制性的词语上。说说文章中“各种”和“全部”两个词在句中的作用。再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三、积累迁移
    造成死海海水连年下降的原因,不全因为海水的蒸发量大,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原因:以色列和约旦大量截流约旦河水用于灌溉和城市用水,致使约旦河输入死海的水量越来越少。这一严峻的事实已引起不少科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忧虑,一项名为“让死海继续活下去”的活动已经开始。死海处于地球陆地的最低点,人称“地球的肚脐”,不仅有独特的旅游景观,而且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资源,尤其是氯化钾和溴。同学们虽然没有去过死海,但我相信大家都关心地球的命运,大家课后搜集有关死海的材料,了解死海的现状和未来,以《救救死海》或《死海不能死》为题写一篇文章,为拯救死海进行呼吁,或提出拯救死海的办法、建议。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一、
    1.涸 弋 恙 diàn shùn xùn jiè juàn dí sī xiù xié yù
2.不逊于:不亚于,不低于。
安然无恙:平安无事的样子,没有遭受什么病害或灾祸。
改邪归正:不再做坏事,走上正路。
怙恶不悛:怙(hù),依靠,凭借;悛(quān),改过,悔改;一贯作恶,不肯悔改。
执迷不悟:执,坚持;迷,迷惑;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谕告:告诉,使人知道。
 3.第一部分(1—4段),说明死海的特征:水的咸度很高。
第二部分(5—6段),说明死海的成因:海水含多种矿物质,长期储存沉积,因而形成“死海”。
第三部分(7—8段),介绍死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4.课文围绕着死海的“死”与“不死”来展开来写的
A.水中没有生物,海边寸草不生。     
B.人在其中不会下沉。
C.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特别是氯化钠含量很高,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
    二、
    1.其实,死海是一个咸水湖,它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1)地形特点:地势低。(2)海水化学成分的特点:含盐类很多。(3)物理变化的特点:海水蒸发,盐类沉积。
    2.逻辑顺序。
    3.①举例子:第1-2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表面特征的;第4自然段的举例子是说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②列数字:第4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水中含盐多、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大,第6自然段所列数字说明死海的长度、宽度、平均深度;最后一段所列数字说明了每年海水水面下降的具体数据。③作比较:这样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体的密度。说明人一到海里就漂起来,沉不下去。④引用传说:第3自然段所引狄杜处决俘虏、屡淹不死的传说,说明了死海海水的浮力大;第5自然段所引传说,说明了远古时候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都能使读者从科学角度认识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从而由浅人深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本质特征。
    引用传说不仅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生动性,还可以使读者知道:死海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形成了,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它形成的奥秘,只有到了科学发达的现代,才有可能得到科学解释。这样写反映了人类对死海这一自然现象从不科学到科学的认识过程,富有浪漫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4.说明了相比的个量和总量各自所指的范围,从而确切地说明了百分比数字是怎样得出的 ,说明“死海咸度高”的特征。
     “东西宽约5至17公里……最深的地方大约400米。”    “约”和“大约”都表示不精确,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
   “主要”限制说明了约旦河在死海各个源头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很多”限制说明了约旦河含有盐类的数量之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死海不死》教学反思
《死海不死》教学设计4
《死海不死》mp3音频朗读
《死海不死》说课稿
《死海不死》教后反思
《死海不死》导学练
《死海不死》原文阅读
《死海不死》同步练习
《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教案及练习
《死海不死》教案3
《死海不死》教案2
《死海不死》教案1
《死海不死》ppt课件7
钱梦龙《死海不死》教学实录
《死海不死》ppt课件6
《死海不死》ppt课件5
《死海不死》ppt课件4
《死海不死》ppt课件3
《死海不死》ppt课件2
《死海不死》ppt课件1
《死海不死》flash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