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文学的趣味》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0-2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朱光潜;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厘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课文深入浅出、疏密有致的表达特点;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去选择欣赏文学作品。
情感目标:培养自己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点

以喻明理、深入浅出的论述技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布置预习任务:
第一组:查找资料,了解朱光潜及其作品,制作成PPT文件课上展示。
第二组:调查本校学生读书情况,包括读了多少书,哪类书,对哪类书感兴趣。绘制调查表并作分析。
第三组: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或名人读书故事,课上交流。
第四组:介绍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及喜欢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读过很多书,我们的心灵也都曾受到过触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文学作品同样离不开兴趣。那么,什么是文学的趣味?怎样才会捕捉到真正的文学趣味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文学的趣味》,聆听朱光潜先生对我们的教诲。
二、关于作者
1.第一组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情况,介绍朱光潜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2.教师补充明确。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译有《美学》(德黑格尔)等。
三、整体感知
(一)学生读课文疏通字词。
这里要提示学生:字音、字形、字义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囿yòu: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拘泥。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东西有限。
方剂:简称方。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治病的药方。
玩索:体味探求。
纷歧qí:错杂、纷乱。
绮靡:华丽、浮艳(多指诗文)。
笃dǔ嗜:特别爱好。
(二)解题
提问:课文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明确:趣味。这里是指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欣赏趣味。
(三)学生快速浏览,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师明确:趣味是欣赏的基础。
四、文章研读
(一)人们在文学欣赏趣味上存在的主要毛病是什么?
1.第二组学生交流讨论自己调查学生读书情况。
情况预判:学生读书数量少,种类单一,趣味不高,部分学生只喜欢读武侠类小说。
2.其他各组学生读第②到第④自然段,思考课文中作者的观点。
学生思考,讨论。
3.交流讨论。
(1)第二组学生派代表阐述调查情况。
(2)其他组学生指出作者提出的三种毛病。
(3)教师明确。
朱光潜认为部分人身上存在着三种阅读趣味的毛病:
不知 ── 无趣味 ──精神上的残废
知得不正确──趣味低劣──精神上的中毒
知得不周全──趣味窄狭──精神上的短视
提示:我们是否也存在上述三种问题呢?
五、作业
思考:针对朱光潜指出的文学阅读趣味上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作者认为文学欣赏的基础是什么?
明确:趣味是文学欣赏的基础。
2.作者认为阅读欣赏中主要存在哪三类毛病?
明确:朱光潜认为部分人身上存在着三种阅读趣味的毛病:
不知 ── 无趣味 ──精神上的残废
知得不正确──趣味低劣──精神上的中毒
知得不周全──趣味窄狭──精神上的短视
二、课文研读
(一)如何才能诊治阅读欣赏中存在的三类毛病?
1.第三组学生组内交流搜集的名人读书名言、名人读书故事。
2.其他各组阅读第⑤到第⑥自然段,思考总结作者给出的方法。
3.交流讨论
(1)第三组学生代表读搜集的读书名言和名人读书故事。
示例: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苏轼
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塞涅卡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读一部书有两个动机:一个是你喜爱它,另一个是你可以夸耀它。 ──罗素
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笛卡尔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毛姆
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笛卡尔
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将发射火星。──雨果
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了一条纽带。 ──爱默生
热爱书籍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只有书籍才能解救人类,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变成精神上坚强的、真正的、有理性的人。唯有这种人能真诚地热爱人,尊重人的劳动,衷心地赞赏人。 ──高尔基
如果你遇到一个具有才华的人,应当问他读的是什么书。──爱默生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读者方面,从一字一句阅读开始,通过读完一篇,这观赏就是一个心理学的过程。──川端康成
一个人只应该读自己想读的书,如果把读书当作一个任务那就收效甚微。──塞缪尔•约翰逊
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
浓厚的智力、兴趣、气氛促使他们去阅读,而阅读是使他们学习得好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苏霍姆林斯基
读一本好书,会使你更加坚强,更加聪明,更加坦然。──苏德拉勃卡恩
读书力求三性:韧性、记性、悟性。有韧性没有记性,读了白读;有记性没有悟性,书是死书。三性具备,堪称知识富翁。──魏明伦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读书可启发心灵,就像运动有助身体健康。──斯帝勒
和书的缘分就像谈恋爱,越是遭到砍伐杀戮,越是生长得疯狂,热烈。──舒婷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臧克家
(2)其他组派代表介绍作者给出的方法。
(3)教师明确
作者认为要解决缺乏文学趣味的方法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广泛阅读,不囿于一家;“开疆辟土”,不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
(4)思考:我们搜集的这些名言哪些和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呢?
三、文章的写作技巧分析
学生思考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明确:
(一)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有:1.作者在阐述“扩大眼界,加深知解”,方能获得可靠的文学鉴别能力的观点时,以估计山的大小为喻:“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把难懂的道理说得清清楚楚。2.将战胜心理惰性获取新的趣味比喻:“开疆辟土”,并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不仅形象地阐明要想获得新的文学趣味,就必须战胜心理惰性,而且突出了惰性的“顽强”与获得新趣味之不易。
举例论证,主要是以作者个人亲身体验:学习文言文与语体文、学习唐诗宋词、学习外国文学来论证人类要“想获得一种新的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这一观点。用自身体验作例论材料来论证观点,“现身说法”,在增加文章可信性的同时,使说理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结构特点
明确:结构疏密相间,舒卷自如。
开头引孔子名言,并不像一般论者那样用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由其引出不同的见解,这就让文势为之一顿,令读者精神为之一振。说明三种通病,分三段排列,文章就变得疏朗起来。提出疗救的方剂,继而又进一步论述如何才能获得新趣味,并列举自己的种种经验来论证,文貌则趋于繁密。
(三)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行止自如,繁简适度。
语言上,本文视主旨表达的需要,行止自如,繁简适度。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阐明如何使文学趣味高雅、广泛,而不在于批判文学趣味上的欠缺。指出毛病是为了疗治,所以,说明通病只是说出病相,点明危害,而未曾举例详述。而论述如何才能治疗三种通病,获得“活的”、“可靠”的文学趣味是全文的重点,故时而以喻明理,时而现身说法,时而引言论述,用笔就较繁。至于需要不断创造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讲史”,因其不是本文论述的对象,所以只是一句带过。
四、拓展延伸
1.第四组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2.拓展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刘墉
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
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
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
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
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中文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
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鼓励小朋友读不少中文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
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
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记不记得两三年前,有一次爸爸妈妈带你去自然历史博物馆,进门时,有人发个小本子给你,说“欢迎参加发现之旅”。
原来他们在博物馆各个角落,设立了许多站。每到一站就可以盖个章。一整本都盖满章的小朋友,则能得到一份小奖品。
爸爸也非常欣赏博物馆的美意,知道他们希望借着这个方法,使小朋友能到每个展览室去参观。
只是,那天没见到几个细细参观的小朋友,倒是见到不少家长,疲于奔命地跟着孩子跑来跑去──包括你的爸爸妈妈在内。
你也得到一份奖品。但你想想,我们去博物馆那么多次,你那次是不是最累,却最没看到什么东西?
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
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
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
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语译)
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意译)
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思”。
“学”是指“学新的东西”。
“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
“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
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
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
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
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教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都有已经结了的番茄呢?
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
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
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一大堆杂草,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而且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
“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五、作业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是高考考查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阅读下面的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读书,人才更像人
──严文井
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这样一个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相反,如果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就会远离知识,在他自以为是在前进的时候,走着倒退的路。当我明白了自己读书非常少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当我知道了世界上书籍数目如何庞大的时候,我又产生了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
教科书不过是古往今来的各种书籍当中的一小部分,你不得不尊敬它们,但不必害怕它们,更不要被它们捆住手脚。为此,我已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我没能考进大学,我并不认为自己不好学。
如果我在思考一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答,我就去向古代的智者和当代的求索者求教,按照一个明显的目的,我打开了一本又一本书。
有的书给了我许多启发,有的书令我失望。即使在那些令我失望的书面前,我还是感觉有收获。那就是:道路没有完毕,还得继续走下去。
书籍默不作声,带着神秘的笑容等待着我们。当你打开任何一本书籍的时候,马上你就会听到许多声音,美妙的音乐或刺耳的噪声。你可以停留在里面,也可以马上退出来。
至于我,即使那本书里有魔鬼在嚎叫,我也要听一听,这是为了辨别小夜曲、牛鸣、苍蝇的嗡嗡、狮吼和魔鬼的歌唱有什么差别。这些差别也是知识。
书籍对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即使你没有上过任何学校,只要你愿意去求教,它们都不拒绝。
我读过一点点书,最初是为了从里面寻找快乐和安慰,后来是为了从里面寻找苦恼和疑问。
只要活着,我今后还要读一点点书,这是为了更深地认识我自己和我同辈人知识的贫乏。
书籍,在所有动物里面,只有人这种动物才能制造出来。读书,人才更加像人。
《语文世界(初中版)》2008年04期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文学的趣味》ppt课件(27页)
《文学的趣味》ppt课件2
朱光潜《文学的趣味》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学的趣味》pps课件1
《文学的趣味》ppt课件1
《文学的趣味》《明湖居听书》同步练习
苏教版《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
《文学的趣味》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