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0-18


 
    师:《桃花源记》我们已经学过,现在老师向你们请教两个问题,第一,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1: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与世隔绝的地方。 
  生2:是一个人人平等,百姓丰衣足食,热情淳朴的地方。 
  生3:是一个景色优美,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 
  师:很好。第二,我们知道,像桃花源这样美好的地方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陶渊明为什么创造这个社会呢? 
  生:因为当时社会黑暗,动荡不安,人心思定,渴望和平。 
  生:陶渊明以这个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同学们掌握得相当不错,今天我们再走进他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三)》,去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先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师板书题目作者)谁来为大家朗读一遍?(一生毛遂自荐,效果不错,然后全班齐读) 
  师:请同学们静下心,轻轻地读一读,细细地想一想,发挥想象,把诗歌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要求:1.用第一人称。2.有景物和心理描写。3.时间为五分钟。(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优秀作品,而后全班交流) 
  生1: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清晨我下地松土锄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休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生2:南山脚下有块豆地,杂草丛生,豆苗稀疏,还有几棵营养不良,毫无生机。没有办法谁让我不善种田呢?尽管如此,我仍然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劳动归来的我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的我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的草丛中。透明的月光、静谧的田野、青草的芳香、泥土的气息,啊,好一幅迷人的月夜归耕图。如果有“丝竹乱耳,案牍劳形”,哪有机会和心情欣赏这良宵美景。调皮而又多情的露珠也来助兴,它给辛劳了一天的我以清凉温柔的抚慰。远离官场,远离喧嚣,按自己意愿生活的感觉真好!(掌声) 
  师:写得真好!我们都陶醉在你描绘的意境之中了。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创作,诗中哪些句子或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让你产生丰富地想象?请你再反复地品一品,然后把你独到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生1:“带月荷锄归”,诗人是带月而归,而不是月照而还,一个“带”突出了人物的主体性,“一切景语皆情语”,流露出诗人对周围景物地喜爱和劳动后的愉悦心情。有此警句,全句生辉!(掌声) 
  生2:对这句诗我的感受是:天上一个皎洁的月亮,地上一位悠闲的老人,肩上扛着一把心爱的锄头,轻松走在一条回家的路上,这句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意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大概如此吧。 
  师:陶渊明有你们二位知音,定当含笑九泉。 
  生3:“道狭草木长”中,草势旺盛,蔓延到路上,盖住了路面,所以“狭”正面写路窄,侧面写草长。 
  生4:“狭”还有“长”的意思,羊肠小道弯弯曲曲,乡间小路,斗折蛇行。在月光地映衬下,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也许在诗人的眼里,与其说走在回家的路上,不如说走在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上。 
  师:你们二位见解独到,让人耳目一新。 
  生5:句中用“狭”而不用“窄”,体现了诗人的良苦用心,让我联想到一句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而我们写作中就往往缺少这种精神。(转向同学)我说的对不对?(掌声,生说:“对!”) 
  师:既有批注,又有自省,还不失时机“笼络人心”,不愧是一班之长。(转向全体同学)除了词句,其他方面呢? 
  生6:我很欣赏本诗的语言。诗中语言,不见丝毫装饰,朴素如随口而出,明白如话,如话家常。 
  师:嗯,我有同感。 
  生7:就本诗结构而言,不断转折是本诗的特色,草盛豆稀不仅不弃,反而早出晚归,精心侍弄。言及归来似乎无话可说,诗人转而道狭草长。露打湿衣,大概要抱怨了吧,他又说不足惜,只要不违心志就行。转折虽多,却毫不费力,没有刻意而为之的痕迹。如果不是性情平和,如果不是语言功底深厚,我觉得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学生点头颔许) 
  师:有理有据,(抱拳)佩服佩服。 
  师:刚才大家精彩地赏析有点有面,既有局部地探究,也有整体地把握。不知道大家能否融会贯通,把自己对作品地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大家先准备一下,一会儿,我们举办一个小小的诗歌朗诵会,自由报名,男女不限,名额有限哟!(生笑并跃跃欲试) 
  (音乐响起,学生朗读声情并茂,教室里掌声不断。) 
  师:我的嗓子痒痒了,给老师一个表现的机会,行吗? 
  生(异口同声):行。 
  (老师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情充沛地背诵了一遍,引起了学生共鸣。) 
  师:如此美诗,如果背诵下来,那该多好呀! 
  (学生背诵,教师找个别学生试背,效果不错) 
  师:陶渊明诗中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概括。 
  生1:美好的,温馨的。 
  生2:幸福的,自由的。 
  生3:既辛苦又愉快。 
  师:现实生活中的归隐生活果真如此吗?(学生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可能一时没想到老师这样问。)让我们考证一下。(出示课件《五柳先生传》节选。注释略。) 
  五柳先生传(节选)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师:这是陶渊明的自传,真实地记录了的归隐生活。(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划线句子表明了陶渊明怎样的归隐生活? 
  生1:家贫如洗,家徒四壁。 
  生2:衣几乎不蔽体,食几乎不裹腹。 
  师:读了自传,再看本诗,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陶渊明在诗中隐去了生活的困苦与艰难,把田园生活描写得如此美好,这是为什么? 
  师:问得好,这是为什么呀?能否用本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但使愿无违。 
  师:怎样理解句中的“愿”呢?(板书:愿) 
  生1: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生2: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生3:安贫乐道,与世无争。 
  生4:陶渊明不在乎物质上的清贫,而追求精神上的富有。 
  师:诗言志,古人写诗往往抒发自己的志向,陶渊明隐去现实生活中的困顿、潦倒,正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与古文《桃花源记》的主旨殊途同归。 
  师:以前老师教学生这首诗,也是学到这儿,遇到一件惊喜的事。有个学生一连问了三个问题:陶渊明从何而归?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老师说,你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慢慢道来”故意拖长声音。) 
  (屏显: 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归园田居》组诗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写的,共五首,这是其一。(师动情范读,而后学生齐读。) 
  师:聪明的同学们,以上三个问题你能帮助他解决吗? 
  生1:从“尘网”、“樊笼”而归。 
  生2:因“性本爱丘山”、“恋旧林”、“思故渊”而归。 
  生3:归向“田园”,归向“自然”。 
  师:“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生:比喻官场。 
  师:诗人把自己比喻什么? 
  生:“羁鸟”、“池鱼”。 
  师:你的悟性很高嘛!(齐读) 
  (屏显:人生格言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同,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师:东晋末年,社会上物欲横流,攀比、腐化、奢侈之风愈刮愈猛。而陶渊明反其道而行之,毅然辞去官职,舍去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他的这一抉择,正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师板书:人生境界)同学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将如何正确选择“舍”与“得”呢?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背诵《归园田居(其三)》。(学生背诵,下课。) 
   
   (朱瑞栋 山东省微山县欢城一中)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归园田居(其三)》ppt课件(12页)
《归园田居(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归园田居(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题)
《归园田居(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归园田居(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归园田居(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4
《归园田居(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贵州省黔南州)
《归园田居(其三)》ppt课件(14页)
《归园田居(其三)》中的归隐情怀ppt课件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3
诗词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ppt课件(34页)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干国祥版)
归园田居(其三)ppt课件(17页)
《归园田居(其三)》ppt课件(8页)
《归园田居(其三)》ppt课件4
《归园田居(其三)》扩写作文:满足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反思
《归园田居(其三)》说课稿(二)
《归园田居(其三)》说课稿
《陶渊明》专题介绍ppt课件
《归园田居(其三)》ppt课件3
《归园田居(其三)》ppt课件2
《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教学实录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其三)》flash课文朗读(2)
《归园田居》备课资料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欣赏
《归园田居(其三)》课堂实录
《归园田居(其三)》flash课文朗读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1
《归园田居(其三)》ppt课件1
《归园田居(其三)》配乐音频课文朗读(男声)
《归园田居(其三)》mp3音频课文朗读(女声)
《归园田居(其三)》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