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赏析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0-03 |
白璧微瑕
——读郁达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是难得的一篇美文,但在教学中,也有自己的浅薄的见解,说出来以求方家指正。
让我们来看第一句。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鸭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请问这句话中“萝卜”到底算不算“水果”里的呢?我们既可以理解成是也可以理解成不是,这就有了歧义.另外“水果的闲食”该如何来理解呢?闲食的范围显然大于水果,那么就应当去掉“水果的”三个字才通。再看这一句中的“节期”是不是妥当呢?很显然“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指的是具体的节日而不是节期,况且节期是什么意思呢?徑过改动的句子变成了这样: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鸭儿梨等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日。
让我们来看第二个句子。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狂风也吹不倒的。从厉害的程度来看,野火显然强过寒风,应该先说寒风后说野火。厉害的狂风不能吹倒它们,比狂风更厉害的野火也烧不尽它们。所以这句话就变成了: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狂风吹不倒,就是野火也烧不尽的。
让我们来看第三句话。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前半句也通顺,但读来读去总有些别扭,那是因为有些词语的顺序不符和我们的语感,需要改变一下。后半句有一个关联词语用的也不恰当,需要添加一个字。这样这个句子就变成了这样: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肯一个人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才最容易体会得到。
让我们来看第四句话。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这句话中的第二个逗号不应该加,因为这明明是一句话,不应该分开说。而且“所”字用的有些多余,应该去掉。这句话应该改成这样: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恩惠。
第五个句子。“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在这个句子中,冻宵三友究竟是指雪月梅呢还是另有所指呢?这就有歧义了。在这里冬宵三友指的应该是雪月梅,而不是其他的。为了消除歧义,只需将“的”字改为“这”字就行了。这句话就变成了这样:“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这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第六个句子。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这句话也不符合我们的语感,总觉得别扭。就作者写文章时而言。下春雪是未来的事,应该在下字前加一个会字,表示未来的事情。句子就变成了这样: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会下一点春雪的。
第七个句子。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这句话中的“使”字明显多余,因为引诱本身就是施动者,干吗还用个使字呢?改变后的句子变成了这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你在房间里坐不住。
最后一个句子。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吧。第三个分句应该是我也不想再写下去了,这才是我们的习惯。再往后的两个分句应该是先搁下纸笔,再拿起手杖,这才是我们的习惯性动作。
达夫先生由于在日本留学多年,因此作品明显受日本文化影响颇深。整篇文章用了太多的的字,这明显是日本人说话的习惯。读者可以到文章中去找,满篇皆是的字,不该用的地方也用了,不一一赘述了。罗嗦了这么多,还望大方之家指正。也用这篇文章表达对郁达夫先生的尊敬与热爱。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