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季氏将伐颛臾》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9-10


.
《季氏将伐颛臾》课例

作者:吴良高
 

  【思路】 
  《季氏将伐颛臾》被选入《语文读本》第一册。读本中的文章如何教学?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对之大包大揽,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于是,我尝试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进行讨论。但是选择什么内容作为学生进入文本的抓手呢?我绞尽脑汁想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最后,一个个孤零零的“曰”字触发了我的灵感:每一个人说话的情态、心态都各不相同,而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发言其心理、表情也多有差异。我何不利用让学生为“曰”加修饰语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和文章脉络呢?事实证明,这一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 
   
  【实录】 
  师:《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的名篇,全文均由一组对话连缀而成。这些对话由六个“曰”字领起,大致可分为三个回合。大家能根据人物说话内容体会出说话人当时的情态吗?请同学们在每个“曰”字前面加上一个表示说话人情态的状语并说说理由。 
   
  【第一回合】 
  生:我在第一个“曰”前加“恭敬地”。因为冉有、季路是在和他们的老师说话,他们对老师一定是尊敬的。 
  生:我在第一个“曰”字前加“含糊其辞地”。因为他们不是直截了当地说“季氏将伐颛臾”,而是说“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故意把“伐”字轻描淡写地说成“有事”,是想试探一下孔子。 
  生:我在第一个“曰”字前加“悄悄地”。因为这事属于军事机密。 
  师:大家最赞成哪一种? 
  经过讨论,学生大多赞同添加“含糊其辞地”,认为冉有等始终尊敬孔子,此时不必专门强调。而“悄悄地”则有“泄密”嫌疑。“含糊其辞”既表现了冉有等赞成此事但又略觉不妥的矛盾心理。 
  (板书:含糊其辞、试探) 
  那么,且看孔子怎样“曰”。 
  生:我加“旗帜鲜明地”。因为冉有、季路想试探一下孔子的口气,而孔子则明确地表示反对。 
  生:前面用“含糊其辞地”,我就在这里用“毫不含糊地”,前后照应,使人物的性格互相映衬。 
  生:我加“理直气壮地”。孔子反对季氏伐颛臾,理由非常充足:“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说的是颛臾受先王之封,是不可伐的;“且在邦域之内矣”,是说颛臾在鲁国境内,已是鲁国的附庸国,是不必伐的;“是社稷之臣也”,是说颛臾是鲁国的臣属,是不当伐的。 
  生:我用“勃然大怒地”。因为孔子是先责备,再陈述理由。文中用了一个感叹号,可见孔子说话时的感情非常强烈。还有两处反问句,这是明显地表示孔子对季路和冉有的指责。 
  师(插话):标点是今人加的,古文没有标点。不过,此处加感叹号确实符合孔子的心理。 
  生:我用“义正辞严地”。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孔子是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对学生的指责也是很严厉的,孔子不指责主谋季氏,而指责作为家臣的两个学生,可见孔子对自己的学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孔子摆出的理由也是无可争辩、大义凛然的。 
  师:大家最赞赏哪种添加? 
  生:(齐声)同意“义正辞严地”。 
  师: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孔子与两个学生谈话一开始就展开了矛盾冲突。 
   
  【第二回合】 
  生:我在第三个“曰”前加“颇感委屈地”。因为主张伐颛臾的主谋是季氏,孔子不指责他,却指责作为家臣的两个学生,所以,我想,这两个学生心里感受到委屈,他们为自己辩解也是理所当然的。 
  生:我在第三个“曰”字前加“口是心非地”。冉有、季路是参与了“将伐颛臾”事件的策谋,他们对季氏的这一主张,不仅没有反对,而且是赞同的。(师:何以见得?)如果他们表示强烈的反对,季氏也可能不会贸然作出伐颛臾的决定,他们是季氏的支持者;从后面冉有继续为季氏辩护来看,他俩是认同了季氏伐颛臾的理由。他们缺乏孔子那样的正义感。他们说“吾二臣皆不欲也”,其实是口是心非,只不过是想逃避老师的责备而已。 
  师;说得好。还有不同的添加吗? 
  生:我加“不负责任地”。他们在强权面前不敢说“不”字,在舆论面前不敢承担自己的责任。他们把责任全推给了季氏,忘了自己肩上的责任,缺乏一种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是很自私的。 
  生:我用“言不由衷地”。(师:与“口是心非地”一样?)(生略一思考:是。) 
  生:我用“遮遮掩掩地”。他们想掩饰自己的过失,结果是欲盖弥彰,所以孔子接着毫不客气给他们指出来。 
  师:还有其他见解吗?这些词语中,大家喜欢哪一个? 
  (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口是心非”) 
  生:我为第四个“曰”加“晓以大义地”。孔子以一个引用和两个比喻论证方法来讲道理,大义凛然,指出了季氏将伐颛臾,作为家臣,冉有、季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生:我用“掷地有声地”。孔子的话,言之凿凿,令两位学生意识到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生:我用“语重心长地”。孔子对学生的表现是不满的,孔子对他们的批评还是以理服人,这也体现了孔子大教育家的风范。用比喻和引用的方法,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家的形象。 
  师:(插话)比喻句中,“虎兕”“龟玉”各指什么? 
  生:“虎兕”指季氏,“龟玉”指颛臾。 
  生:我用“义愤填膺地”。孔子没想到自己的学生说话这样不负责任,我感到孔子对学生的批评是很严厉的。 
  生:我用“大义凛然地”。孔子坚持原则,决不姑息,语气非常严厉。 
  (经讨论,学生大多认为“大义凛然”较好) 
  生:(补充)我还有一个词语,我用“不依不饶地”。对冉有、季路为自己推脱责任的做法,孔子是十分不满的,孔子坚持原则,对他们的批评指责也是十分严厉的,这又推动矛盾冲突的发展。(很多学生点头认同) 
   
  【第三回合】 
  生:第五个“曰”字前,我用“强词夺理地”。侵略者把发动战争的责任推给受害的弱者,这是强盗逻辑,冉有居然还在孔子面前振振有词,真是颠倒黑白。 
  生:我用“无中生有地”。颛臾的城墙坚固,应是出于自卫的需要;虽“近于费”也不会对季氏构成威胁,因为它只是一个附庸的小国,势力强大的季氏说它“后必为子孙忧”,完全是在找借口。 
  生:我用“固执己见地”。我觉得,经孔子的批评之后,冉有、季路可能意识到自己有责任,但他们没有识破季氏的阴谋;他们在师长面前是不敢强词夺理的,他们也不是那种无中生有别有用心的人,他们也是受了季氏的欺骗;当然,也说明他们不能站在孔子的高度来看问题,没有孔子那样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 
  生:他们既然意识到自己的失职,说明他们也认识到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他们还要固执强辩,那应是自欺欺人的狡辩。 
  师:那最后一个“曰”呢? 
  生:我用“一针见血地”。孔子首先指出,说“后必为子孙忧”的说法是在找借口,这种做法是令人深恶痛绝的,这就揭穿了季氏、冉有他们自欺欺人的阴谋;接着,孔子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再指责学生的失职;最后,揭露了季氏的阴谋,说明季氏认为颛臾“后必为子孙忧”是假的,他的目的是:消灭颛臾,扩大自己的地盘,削弱鲁君的势力。这一番话,孔子说得针锋相对,一针见血。 
  学生对于这一回合中添加的各类词语看法不一,争论激烈。教师要求学生暂停争论,课后通过小作文发表自己的观点。接着,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最后一个环节。 
   
  【总结】 
  师:三个回合分析完了,请大家对全文主要内容和体会最深的一点做一小结。 
  生:谈话是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而引起,内容是围绕着孔子的仁政主张而展开的。 
  生:人物对话的矛盾冲突推动了谈话情节的发展,起伏有致。 
  生: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了人物性格,人物刻画个性突出,栩栩如生。 
  生:篇幅虽短,但内容丰富,情节生动。 
  …… 
  师:今天的课上得很好,同学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发言也很精彩。(下课)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季氏将伐颛臾》pptx课件(97页)
《季氏将伐颛臾》pptx课件(66页)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素材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2页)
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1
《季氏将伐颛臾》阅读练习及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成语
《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汇编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7
《季氏将伐颛臾》说课稿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12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11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2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10
《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2篇)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6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设计5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题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反思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和译文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实录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及练习
《季氏将伐颛臾》mp3音频朗读(女声)
《季氏将伐颛臾》mp3音频朗读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9
《季氏将伐颛臾》flash动画素材
《季氏将伐颛臾》wma音频朗读(男声)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8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7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6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5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4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2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1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1
《〈季氏将伐颛臾〉参考译文》寻疵
《季氏将伐颛臾》课文理解
《季氏将伐颛臾》讲课大纲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4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3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