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3
作者:mayi47879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4-27


作者EMAIL:ma47879@sina.com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而且本班学生在《70首必背古诗》阅读中已会背诵,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设计理念】
  1、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蚕桑”,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热身】
  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文化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的诗作浩如烟海,相信你们平时积累不少古诗。能背背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吗?
  [设计意图:在悦耳的古筝声中,让学生走进诗的国度,感受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为走进文本,走进江南乡村春末初夏时节之景,做好情感的铺垫。]
  【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我们欣赏到:那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那异国风情的《牧场之国》,相信这些现代美文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古代的乡村又是怎样的?
  1、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
  2、四月是什么季节?那,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
  那是“小桥流水人家”,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导入环节从单元主题出发,回想现代文描绘的乡村,让学生抒发对乡村已有的感受,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更为用古诗形式感受乡村的美作铺垫。]
  二、 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明白吗?
  3、谁想读?读准没有?
  4、检查生字“蚕”“桑”
  5、(配乐)读出诗的节奏。(方法:多诵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对字词的学习应贯穿小学语文学习的始末,而且四年级学生应逐步培养自能识字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过渡: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
  2、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
  3、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组内说说,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借助注释,通过交流增进对古诗的理解和整体感悟。]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一、二句)
  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2、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
  3、除了山陵原野是绿的,还有什么是绿的?(方法:想画面)
  4、这画面让我想起哪些诗句?(联系有关的诗句)
  5、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
  6、镜头再转换,你还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子规”是怎样啼叫的?
  7、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
  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2)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
  8、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出动静的美感  9、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
  10、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调动视觉、听觉,联系诗句)想画面的法宝就走进青山绿水、杜鹃烟雨图。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披文入情”必须创设情境,以“意象”为中介想象意境。本教学环节把“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巧妙串联,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过渡: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1、诗人们,请选用一样或几样法宝,品其中的诗与画。先小组内切磋切磋。
  2、汇报。
  3、小结: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板书:人勤)
  但,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怎会不开心?你读;
  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怎会不高兴?你读;
  想到那将是沉甸甸的收获,人们怎会不兴奋?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理解诗人,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可见,诗人翁卷是一个怎样的人?
  2、(配乐)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
  3、还能把诗留在笔尖吗?请默写。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读出诗境美、诗情美。熟读成诵,落实默写,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六、拓展延伸,诗心画意满心间。
  (一)古今对照
  1、请拿出练习纸。(播放课件音乐)此时,你走在乡间小路上,这如画的四月,你会听到了……想到了……请把你感受到的,用现代文写下来。
  出示:走在乡间小路上,-----------------------------
  2、汇报。
  [设计意图:音乐的熏染,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古今表达的对照,再次使学生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
  (二)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古往今来,“田园”是诗人们的宠儿,老师想到了许多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等。他们留下不少珍贵的诗篇。走进去读读、体会体会吧!
  课件: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2、读了这些田园诗句,老师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
  课件出示:巍巍青山、暧暧村落,乡村是恬静的;啾啾鸟鸣、声声犬吠,乡村是灵动的;
  袅袅炊烟、霏霏细雨,乡村是朦胧的;唰唰采桑、簌簌蚕食,乡村是忙碌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课外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作业:
  1) 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2)把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写成一段话; 3)收集并阅读更多有关“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如《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等。 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这节课我们走进诗的国度,感受到诗的魅力,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情趣!愿大家今后的生活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个性化作业,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乡村四月》ppt课件2
《乡村四月》教案3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2
《乡村四月》教案1
《乡村四月》课堂实录
《乡村四月》ppt课件1
《乡村四月》教案2
诗词诵读《乡村四月》教案1
《乡村四月》mp4视频朗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