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中考文言文精读课文写法特点与理解题总汇(人教版)
|
|
作者:lshj5208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4-26 |
作者EMAIL:lshj5208@sina.com
2010届中考文言文精读课文写法特点与理解题总汇
初中七年级上册
1、《童趣》(07年福州市中考设题)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课文写作特色 :1、以生动的笔调,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2、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2、《〈论语〉十则》(重在背诵默写,按要求填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课文写作特色: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3、《世说新语》两则
文章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咏雪》
1、 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2、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陈太丘与友期》
1、 友人的“无信”“无礼”表现在哪些地方?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已认错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也是“无礼”?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七年级下册
4、《伤仲永》
表现手法: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文章先叙事,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先扬后抑,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然后就事说理,提出作者的见解。学习时,要注意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平庸无奇的原因,想想自己受到什么启发。本文与《孙权劝学》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可以作比较。
问题探究:
1、方仲永才能变化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分为三个阶段:童年——才能初露;少年——才能衰退:青年——才能平庸。
2、方仲永的才能由神童沦为平庸的原因是什么?
① 从方仲永个人来看: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 从道理上看: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受于人者不至”。)
| |
| 标题: |
2010届中考文言文精读课文写法特点与理解题总汇(人教版) |
| 文件大小: |
47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lshj5208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