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文言文 >>
《国殇》赏析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12-11


《国殇》赏析

原诗及注释
  原诗:   操吾戈兮被犀甲(1),车错毂兮短兵接(2)。   
               旌蔽日兮敌若云(3),矢交坠兮士争先(4)。   
               凌余阵兮躐余行(5),左骖殪兮右刃伤(6)。 
             霾两轮兮絷四马(7),援玉枹兮击鸣鼓(8)。   
               天时坠兮威灵怒(9),严杀尽兮弃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远(12)。 
             带长剑兮挟秦弓(13),首身离兮心不惩(14)。   
               诚既勇兮又以武(15),终刚强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灵(17),魂魄毅兮为鬼雄(18)!
              (最后一句也有子魂魄兮为鬼雄。)   
注释:   
(1)操;拿着。被:通“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 毂:(gǔ) 车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兵率来往交错。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3)旌:(jīng)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好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交坠兮士争先;是说双方激战,流箭交错,纷纷坠落,战士却奋勇争先杀敌。矢:箭。
(5)凌:侵犯。躐(liè,舱列):践踏。行(háng):行列。 
(6)左骖(cā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肼“骖”。殪(yì义):缁地而死。右:指右骖。刃伤;为兵刃所伤。
(7)霾两轮兮絷四马:意思是把(战车)两轮埋在土中,马头上的缰绳也不解开,要同敌人血战到底。霾(mái,埋)。通埋。絷(zhí,直);绊往。 
(8)援玉枹(fú)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援:拿着。枹;鼓槌。 (9)天时:天意。坠:通怼(duì),恨。威灵怒:神曼震怒。 
(10)严杀:酣战痛杀。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12)忽:指原野宽广无际。超:通“迢”。 
(13)挟 (鞋);携,拿。秦弓: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著名)。
(14)首身离:头和身子分离,指战死。惩:恐惧,悔恨。
(15) 诚:果然是,诚然。 
(16)终:始终。 
(17)神以灵:指精神永存。 
(18)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殇者。鬼雄:鬼中雄杰。

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赏析
  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诗中不仅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而且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九歌》从《东皇太一》到《山鬼》,九篇所祭奠的都是自然界中的神灵,独最后这一篇《国殇》是祭奠人间为国牺牲的将士的。许多学者认为,这和战国时期秦楚战争有关,楚怀王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几乎每次都遭到惨重的失败。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赴后继。屈原写这篇作品就是为了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 
  本诗的写作从敌胜我败着笔,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清人蒋骥在《山带阁注楚辞》中论及此篇是指出:“怀襄之世,任谗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怨神怒,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极痛之。” 
  全诗分三节。第一节描绘车战的激烈场面。先写楚方士兵的武器和铠甲,后写两军相接,再写敌人的蜂拥和疯狂,最后写楚方士兵的英勇顽强。这一节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突出了战斗的残酷、士兵的无畏和豪壮的感情。 
  第二节写楚方寡不敌众,全部战死的悲壮场面。敌人疯狂而且残酷,楚方受创惨重,然而士兵们却英勇无畏,宁死不屈。“援玉袍兮击鸣鼓”十分重要。古代作战,鸣鼓表示进攻。这说明,楚方伤亡即使如此惨重,仍然一心进击。楚方将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第三节是对为国战死者的赞颂。先讴歌战士们远离家乡、誓死报国、义无反顾的决心,然后赞美战士们刚强勇武、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精神。感情是凝重、真诚而沉痛的。 
  在此诗中,屈原将动态过程的描述和静态雕像的刻画紧密结合。在动态过程中的描述中将大场面的鸟瞰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在静态雕像的刻画中将外形描绘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而这种结合过程有同战争的步步展开、诗人感情的层层发展协调一致。

写作特点
  本篇写作从敌胜我败着笔,反映了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清人蒋骥在《山带阁注楚辞》中论及此篇是指出:“怀襄之世,任谗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怨神怒,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极痛之。” 
  本诗分为两段。   第一段写战场激战   第二段热情礼赞为国捐躯的战士。 
  在此诗中,屈原将动态过程的描述和静态雕像的刻画紧密结合;在动态过程中的描述中将大场面的鸟瞰同局部特写紧密结合;在静态雕像的刻画中将外形描绘同精神赞美紧密结合;而这种结合过程有同战争的步步展开、诗人感情的层层发展协调一致。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1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 
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作者EMAIL:huayi@sina.com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国殇》理解性默写
《国殇》pptx课件(29页)
《国殇》教案5
《国殇》教学案
《国殇》导学案
《国殇》赏析2
《国殇》flv视频古诗新唱
《国殇》练习题
《国殇》学案
《楚辞》书籍下载
《国殇》公开课ppt课件4
《国殇》ppt课件3
屈原《国殇》mp3音频朗读
沪教版《国殇》教学设计
《国殇》原文和译文
《楚辞——国殇》ppt课件2
《国殇》教案3
《国殇》教案2
《国殇》教案1
《国殇》写作特点
《国殇》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