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一片槐树叶》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11-18


《一片槐树叶》课堂实录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  康剑嵘

师:请大家看屏幕。一片枯黄的树叶,一朵含苞的小花、一棵稚嫩的小草、一幅旧画、一首老歌,这些事物司空见惯,很平常很不起眼,但它们有时却能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现代诗《一片槐树叶》。看看诗人纪弦是怎样通过一片槐树叶,寄托了他深厚的情感的。

师:大家刚刚拿到材料,一定很新鲜,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然后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初步感觉。

生:自由朗读课文。(有的很投入大声朗读,有的默读)

师:你能告诉大家读完这首诗后你的第一感觉吗?

生1:我感觉这是一首怀念家乡的诗。

师:你的依据是……

生1:文中有一句“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生2:我觉得这首诗挺伤感的。

师:你的依据呢?

生2:诗中有“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这样的话,还有“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所以我觉得诗人的感情很深沉,有点伤心。

师:看来我们同学的感觉都挺敏锐的的。知道纪弦何许人吗?(PPT出示作者简介)谁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作者简介?

生3:读。(纪弦,1913年出生,祖籍陕西,1928年开始发表诗作,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46年去台湾。曾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其诗风明快,极具韵味,注重创新,后学者竞相仿效,是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这首诗写于1954年。)

师:这段文字有三点要注意:陕西,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学过美术,他的诗歌营造的画面一定很美;戴望舒的《雨巷》老师给你们做过介绍,最重要的他是在台湾写作这首诗的,这些都要联系起来理解。哪位同学来读写作背景?

 

生4:读。(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一次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映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的一根弦。于是诗人感情颤栗了,写下了这首《一片槐树叶》。)

 

师:要真正读懂诗人表达的情感,我们要了解作者以及作者写作这首诗的背景。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后,你觉得我们应该以什么感情基调来朗读这首诗?

生:深沉伤感舒缓。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齐来朗读《一片槐树叶》。

师:一说深沉舒缓大家都读得很沉闷,我们该重读的还是要重读,注意把握好节奏,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朗读这首诗?我有个要求,你读完后,可以解释一下你这样处理语气语调的理由;其他同学呢,可以对她的朗读做个评价,你觉得她这样处理好不好,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5:朗读全诗。我在第一小节“而”的前后注意了语气的变化。因为我觉得 “而”前面是一种赞叹、欣喜的感情,而后面呢,则是一种伤感、悲哀的感情,这里有转折的意思在里面。所以我前面读得热情一点快一点,后面读得伤心一点慢一点。

生6:我认为第三诗节里的第一句“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这一句中的“轻轻”朱广奇没有读好,因为“轻轻”说明树叶既薄又轻,同时还可看出诗人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神情,所以这里语气要读得轻快一点,而第二句语气要读得重一点,前后要有个对比。

师:是的,这里的“故国的泥土”与前面的“蝉翼般” 一重一轻,形成对比,很震撼我们读者的心灵。

生7:我认为第二诗节里“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一句中“些微”这个词用得很典雅。看到槐树叶“没有些微的损坏”的时候,诗人应该是非常的惊喜,所以我们读的时候应该用高兴、惊喜的语气来读。

师:对!一次不经意的收藏,酿就了多么醇厚而甜蜜的回忆。槐树叶,这寄托着青春记忆,饱含着故园温馨的珍奇,居然“没有些微的损坏”!岁月总是会消磨与损坏一些东西的,而这份对于故国的惦念,竟“没有些微的损坏”!你能把你的理解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7:朗读全诗。

师:有谁想做点评的?

生8:我觉得肖浥雯把第一诗节的五个“最”读得很好。她重读了。这五个“最”和三个“一片”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诗人的赞美之情、欣喜之情和伤感之情,五个“最”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深度。

师:这里如果只写“伤心流泪”好不好“为什么呢?

生:不好,这样就显得平淡了。

师:为何伤心流泪?睹物思人、睹物思家啊。大家想想,诗人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游子之痛怎一个“愁”字了得啊。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能否想象一下,诗人此时此刻的神情或动作是什么样的呢?请以第三人称的口吻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前后桌可以互相评说、修改,等一会我请同学来说说。

(学生讨论、评改)

生9:诗人在翻阅一本旧诗集时,突然停了下来,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片槐树叶,那片夹在诗集里的叶子。他把树叶小心翼翼地抖落在手掌中,他为什么不用手捏?他怕损伤了那宝贝叶子,哪怕一丝一毫他也不愿意。

生10:他手掌托着那片槐树叶,仿佛擎着一个稀世珍宝。阳光透过窗子照在薄如蝉翼的叶片上,也照射到诗人那爬上皱纹的额头和缕缕银丝上;他那凝神的眼睛里噙满一汪思乡的泪。此刻,他仰起头,长长叹了口气,把头转到故国的方向,把那片槐树叶扣在掌心贴在胸口。

(师生评)

师:因一片槐树叶来自故土,诗人心系故国,那片小小的槐树叶正如一把钥匙,一下子开启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深刻记忆,见到它仿佛回到了故土,于是浓浓的乡思乡愁汹涌而出,所以那片槐树叶成了最美的一片。那么,诗中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一句是哪一句呢?

生11: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一句是“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师:请你来朗读一下这首诗好吗?

生11:朗读全诗。

师:刚才陈一格读得非常投入,可谓声情并茂。大家注意到她在朗读处理上的细节了吗?

生12:我觉得她在最后一句的处理上与前面同学不一样。陈一格读的很慢,充满了向往之情,给人一种憧憬的感觉。

生13:“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这一句直抒胸臆,是对祖国母亲的真情告白。我觉得陈一格在这里感情达到了极点,读得很到尾。

生14:我觉得陈一格跟前面同学不一样的地方是,在整个朗读的过程中,她的语气不是平平的,而是抑扬顿挫,由开始的赞美到伤感,再到后面的回忆和向往,把诗人对祖国的一往深情表达出来了。

 

师:听了大家这么多的溢美之词,我倒有个跟陈一格PK一下的想法了,我也来朗读一下这首诗,请大家仔细听,看看老师的处理跟陈一格的处理有无不一样的地方。(师配乐读)

师:有什么“听后感”吗?

生15:我感觉老师读“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这一句的时候,比陈一格读得慢,但声调高些,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对祖国母亲的深情呼唤,我觉得老师处理得更好些。

生16:老师在读“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这一句中的“古老”比较慢,而且很深情。我觉得这里一定有什么特殊的用意,但我说不出来。

师:对!你听得非常细心。我在这里是有意这样处理的。谁知道“古老的诗集”有什么深意吗?

生17:“诗集”是不是有什么文化的意思?(说不清,有些犹豫)

师:对!就是指“古老的文化”,就是指诗人对故国的眷念之情。今天这一片薄薄的槐树叶掀开了诗人尘封多年的记忆,开启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这种乡思乡愁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如:中国人有“叶落归根”的传统;中国诗歌里表现乡思乡愁的作品比比皆是,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等等。大陆台湾同根同源,海峡两岸的百姓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前阶段台湾大选中国民党之所以能够胜出,我们撇开政治的因素,民众的这种选择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一种心灵的回归。所以,这里用“古老的诗集”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师: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朗读其实是你用声音形象来诠释作品表达情感。“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文章理解的不同,那么各人的朗读处理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朗读时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融进自己的情感。

 

师:老师还要提醒大家一点,有没有同学注意到,作者最后用的是一个问号和一个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你能否想象一下,假如诗人回到了故国的怀抱,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散文的语言描述一下。(出示PPT)

昨天,我在准备这堂课时,试着用这种方法把第三诗节一二两句改写了一下,大家要不要先听听?(出示PPT)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不经意间,我打开那本尘封已久的诗集,一片叶子悄然滑落。哦,这是故园的槐树叶呀,薄薄的、浅灰黄色的,在阳光的穿透下,薄如蝉翼。我小心翼翼地捧起叶片,泪眼朦胧中,依稀可见叶片上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请大家直接写在诗歌的空白处。

(生写,师巡视指点)

(学生读、老师评点)

师:从刚才大家的对诗歌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欣赏一首诗,首先要联系作者,结合背景,也就是要学会“读人”。然后,要揣摩、品味语言,即咬文嚼字(词语、句式、修辞),并且加以联想想象,从而体味情感,也就是“读情”。其实“诗”就是“人”在特定“情”的境况中,从“心”里流淌出来的精华。(板书)让我们一起再来体味诗人纪弦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精华,齐读《一片槐树叶》。(生齐读)

师:因一片小小的槐树叶来自故土,诗人纪弦心系故国,那片小小的槐树叶正如一把钥匙,一下子开启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刻记忆,我们同学在生活中一定也有类似的心理体验,一片枯黄的树叶,一朵含苞的小花、一棵稚嫩的小草、一首老歌、一幅旧画,是否也曾触动过你心底最柔软的那一角呢?请大家仿照《一片槐树叶》也来学写一首诗,先选好一个意象,然后加以描绘渲染,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出示PPT)

(学生写、读,老师评点)

师:今天的作业是1.课外收集有关“乡愁”的诗词或歌曲,复制下来,写点自己的赏析文字,以跟帖的方式发在班级博客上。2.把你写的小诗发在我们的班级博客上,老师会跟帖给你做点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一片槐树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片槐树叶》ppt课件(10页)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ppt课件3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3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问题学案
《一片槐树叶》教学反思
《一片槐树叶》读后感
《一片槐树叶》说课稿ppt课件
《一片槐树叶》ppt课件7
纪弦《一片槐树叶》mp3配乐朗诵
《一片槐树叶》教案2
《一片槐树叶》教案1
《一片槐树叶》复习笔记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复习笔记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导学案
《一片槐树叶》导学案
《一片槐树叶》说课稿
《一片槐树叶》mp3音频朗读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阅读练习及答案
仿写《一片槐树叶》
纪弦《一片槐树叶》原文阅读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及练习
《一片槐树叶》ppt课件6
语文版《现代诗两首》《致空气》《樵夫,别砍那棵树》教案及练习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ppt课件2
《一片槐树叶》ppt课件5
《一片槐树叶》ppt课件4
《一片槐树叶》ppt课件3
语文版《一片槐树叶》ppt课件2
纪弦《一片槐树叶》rm音频课文朗读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ppt课件1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2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重点难点点拨
《一片槐树叶》课件1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同步练习1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同步练习
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