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单元练习 >>
2010年09月驿马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作者:94793167  上传者:admin  日期:10-10-17


2010年09月驿马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祁小薇
(注意: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文面如人面,老师想看到你俊秀的面容。)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匪我愆期(qiān )咥其笑矣(xì  )自牧归荑( tí  )联袂主演(mèi )
B、犹可说也(tuō  )自牧归荑(guī )吾道先路(dǎo  )隰则有泮(pàn )
C、否泰分明(pǐ  )重以修能(chóng)将子无怒(qiāng)留作遗施(wèi )
D、周公吐哺(bǔ  )绕树三匝(zā   )赍钱三万( jī  )贻我彤管(yí  )
2、选出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项(   )
A机杼       各抒己见         毁家纾难    
B纤弱       细草芊芊         纤夫    
C恫吓       侗族             胴体
D守拙       茁壮成长         相形见绌
3、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项(   )
A耿介  春秋代续  玄虚  呦呦鹿鸣
B箜篌  靡室劳矣  陆离  周公吐辅
C葳蕤  静女其姝  嘉宾  奄奄一息
D伶聘  坚如磐石  陨落  窈窕淑女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者各执己见,二三其德。
B、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C、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D、这场球赛,我们班就要获胜了,同学们在旁边呐喊助威,信誓旦旦。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305首民歌,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
B.《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了地方特色。
C.《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被钟嵘誉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作品是创作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用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
B.《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的作者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梁小斌写的。
C.《山民》借一个山民的口吻,叙述“人”不安分于“山”,总向往着海。
D.《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B、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每小题2分)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屈于不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
                                             (摘自《史记•管晏列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语及之,即危言  危言:危险的言论
 B.晏子出,遭之涂  涂:道路
 C.其后夫自抑损  抑损:谦卑,不自满
 D.世有多之,是以不论 论:论说
9.对下列各句中”其”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而归,其妻请去        称代前文的“御者”
B.今者妾观其出           称代前文的“晏子”
C.其后夫自抑损           称代前文的“御者之妻”
D.详哉其言之也           称代前文的“《晏子春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在朝中说危言,行危行,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越石父被抓,晏子将他赎出来,越石父回来之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还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又感到不理解。
 C.晏子的驾车人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的指责,有了改变,晏子于是推荐他担任大夫。
 D.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倘若晏子在世,非常乐意做他的驾车人,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无限敬仰,也包含着深沉的感慨。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  共4分)
   (1)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1-13题。(8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在横线上补上原有的诗句。(2分)
13、“采菊”这一动作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14、如果将“悠然见南山”的“见”换成“望”字好不好,请简单分析一下。(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8分)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庭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置天才李白那样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到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
⑦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啼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中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15.作者在第①段中间问“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从全文看,李白与一般诗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其缘由何在?(6分)


16.第③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④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中的“此”分别指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第⑧段中“他有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该怎样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的语言风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默写下列诗句(12分)
19.(1)           ,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2)           ,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 
(3)羁鸟恋旧林,                             (《归园田居》)
(4)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龟虽寿》)
(5)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6)惟草木之零落兮,           。            (《离骚》)
(7)          ,黄泉共为友。                 (《孔雀东南飞》)
(8)汩余若将不及兮,            。           (《离骚》)
(9)           ,美人之贻。                  (《邶风•静女》)
(1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  (《短歌行》)

六、语言表达及运用(8分)
20.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一个带“半”字的常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做简要地说明。(2分)
     “半”是个很普通的字,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半”字的巧妙运用,却可以表达出诸多理趣。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在提醒人们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又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意在说明做事起始阶段的重要性。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句诗扩写成不少于30 字的一段话。(6分)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七. 作文(40分)
22.下面是一首中学生写的诗歌,请你将其改写成一篇题为《送行》的记叙文。要着重刻画父亲的形象,表现崇高的父爱,用第一人称写。

父亲站成一轮弯弯的月亮/目视着即将远行的儿子/书/钥匙/行李袋

父亲没有洗泪为我饯行/只是默默地提着我的行李/送了一程/又一程

车启动了/父亲吐出了两句话/注意身体/与人和气

车走了/父亲依旧立着/凝视道路/默默无言







































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B A D C A C B
8.【解析】A.危言:正直的言论
【答案】A
9.【解析】C.“其”指代“其妻请去”这件事。
【答案】C
10.【解析】晏子进内室没有告辞,让越石父久等。是“无礼”。
【答案】B
【参考译文】晏婴宇平仲,是春秋时期刘国莱地夷维邑人。奉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认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他在朝庭上,国君有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了,载回来。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不仁,不过刚把你你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我听说,君子不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得到伸张。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知己;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不如在牢狱之中。”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
晏子任齐国宰相,坐车出门,他的驾车人的妻子从门缝里暗中观看丈夫。她丈夫替宰相驾车,上面遮着大伞盖,手里鞭策着四匹马,福气扬扬,非常得意。不久驾车的人回家。他的妻子就提出要离去,驾车的人询问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宰相,在诸侯中名声传扬。今天我看他出门,神思深沉,常常表现出自我谦抑的样子。现在你身高八尺,只是当人家的驾车人,可是你的心里自以为很满足,所以我提出离去。”这件事过后,丈夫就也很谦虚了。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驾车人把事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
太史公说:我读了《晏子春秋》,其中所记载的内容真是详细啊。我已经读了晏了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写到他的传记,至于他的书,世人大都有,因此不选入,只是选晏了的一些未见记载的事迹。
假使晏子还在世,我即使是替他驾车,也是非常令人高兴仰慕的。
      (摘自《史记管晏列传》)
二、 文字表述(共90分)

11.文言翻译
   (1)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本来不如在牢狱之中.
   (2)我已经读了晏了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写到他的传记.
12、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2分)
13、 菊花代表的是高洁,诗人采菊,借物咏怀,表现自己的超凡脱俗。(3分)
14、“见”是无意所为,人与物融为一体。“望”是有意远看,使人与物拉开了距离。(3分)
15.【答案】①李白是一个游侠诗人,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含有游牧民族的血液,具有西域骑士剽悍、洒脱的特征。
16.【答案】前者:天才李白的横空出世。后者:饱含异质的李白与开朗雍容的大唐相遇。
17.【答案】李白漫游大唐各地,发现并用诗歌撒播了各地的风情与美丽。
18.本文是一篇文化散文,诗化的语言风格。
文化内涵丰富,感性与理性交融,还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语言风格突出,叙事手法别具一格。落笔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间灵性激溅,有博雅的文化内涵,笔端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字里行间充盈着越迈千年的睿智具有丰富宏魄的内涵,它是作者胸襟、胆识、气度、使命感的自然流露。文章散发着没有矫饰的清淡气味,还有典丽精工的语言锤炼,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小说叙事模式和议论话语模式的大胆引进,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行文气势和艺术感染力。(参考答案,答出自己观点即可。)

19、默写下列诗句(每句1分,计12分)
(1)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老骥伏枥  
(5)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6)恐美人之迟暮。  
(7)结发同枕席 ,黄泉共为友。   
(8)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9)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0)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作者EMAIL:86562034@sohu.com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基础训练题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文言文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小练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单元练习(第一二五单元字音字形)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六单元课文高考题型检测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语文第三四单元检测练习
2009级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一二单元检测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B)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六单元练习测试卷(A)
龙州中学2006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练习题
天津实验中学第一学期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同步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重庆市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盘龙中学高二00六级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测验卷
盘龙中学高二00六级高二上学期第四单元测验卷
盘龙中学高2006级语文高二上学期第1,2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四单元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二单元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同步测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