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1-4单元
古代诗文【理解】
《小石潭记》
1,本文的作者是 ,字子厚,河东人,曾被贬于柳州,世称柳子厚、柳河东、柳柳州等。他是 代著名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2,本文作者贬官永州时,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合称“ ”。
3,为下列个字注音:篁 坻 屿 嵁 蔓 佁 俶 邃 。
4,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近岸 ( )
②斗折蛇行 ( )
③斗折蛇行 ( )
④其岸势犬牙差互 ( )
5,说说下列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6,“水尤清洌”表现在哪里?(用文章中的语句回答)( )
7,小石潭的奇特之处体现在哪里?( )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句中的“其”指代什么?它的特点有哪些?( )
9,为什么作者认定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10,“小石潭”有什么象征意义?( )
11,小石潭是个美丽宜人的地方,还是令人忧伤的地方?为什么?( )
12,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写“悄怆幽邃”,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白洋潮》
1,本文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 。
2,为下列个字注音:戊 遄 踵 擘 蹴 镞 龛 赭 。
3,写海潮起来时,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找找课文相关的词。( )
4,课文是怎样衬托海潮之大的?( )
5,本文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描写白洋潮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6,下列句子的“之”分别指代什么?
①岁岁如之。 ( )
②怒雷鞭之…… ( )
③飓风逼之…… ( )
④看之惊眩…… ( )
7,举例说明本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8,“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句中的“雪狮”为什么不能改作“雄狮”?( )
9,如何理解“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的作用?( )
10,摘录一个佳句,并且作简单的品析。( )
《天目》
1,本文作者是 朝的 。
2,为下列个字注音:邃 峭 迂 壑 缟 竦 逾 霁 。
3,从下列句子找出通假字:
①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
②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 )
③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 )
4,作者游历天目,共逗留了几天?(用文中的词语作论据)( )
5,天目山有什么特征?(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 )
6,文中正面表达作者对天目山喜爱之情的句子有哪些?
7,文章第1句有什么作用?( )
8,第2段的内容是什么?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9,举例说明本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10,分别写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喻词和类型。
①飞流淙淙,若万匹缟( )
②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 )
③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 )
④奔腾如浪( )
⑤尽大地作琉璃海( )
⑥诸山尖出云上若萍( )
⑦松形如盖( )
11,概括“七绝”内容及其特点。( )
《孔孟论学》
1,为下列个字注音:论(语) 罔 殆 譬 篑 鹄 杵 。
2,本文六则语录,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3,孔子的四则语录,有什么特点?( )
4,哪些成语由本文的语录演变而成?( )
5,下列语录分别阐明了什么道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③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也。( )
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6,分别归纳孟子语录的论据和论点。
①论据:
论点:
②论据:
论点:
《勉学》
2,“勉学”的意思是 。
3,为划线词注音:
①但能说之也 ( )
②春玩其华 ( )
③然人有坎壈 ( )
④如秉烛夜行 ( )
⑤譬诸逝水 ( )
4,解释划线词语:
①但能说之也。 ( )
②春玩其华。 ( )
③秋登其实。 ( )
④精神专利。 ( )
⑤然人有坎壈。 ( )
⑥所以设教。 ( )
⑦光阴可惜。 ( )
⑧古之学者为己。 ( )
⑨幼而学者。 ( )
5,归纳三段的大意。
①
②
③
6,“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
7,第2段,前半部分的关键句是哪句?为什么?( )
8,作者认为“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理由是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 )
9,作者讲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
10,“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这句话有何作用?
( )
11,“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12,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1,本文作者是 ,字克柔,号 ,他是 代著名的 家和 家,书画造诣列“ ”之一。
2,为下列个字注音:睢 迄 辄 垓 钝 贮 龌龊 。
3,本文讲了一个什么问题?( )
4,围绕上述问题,作者从哪些方面揭示其弊病的?
①
②
5,针对上述问题,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
6,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
7,全文用了哪些论据?( )
8,上述论据分别论证什么论点?( )
9,从本文找出成语。( )
10,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
《黄生借书说》
1,古代的“说”是一种 性的文体。
2,本文作者是 ,他是 朝著名诗人。著有《 》、《小仓山房文集》、《子不语》等。
3,为下列个字注音:摩 俟 辄 俸 庋 惴 。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5,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列举哪三种藏书者不读书的例子?(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
②
③
6,本文第一人称代词有哪些?你掌握的第二人称代词有哪些?( )
7,“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8,“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这句话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
9,“其切如是。”“是”指代什么?从中可见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10,文章的第三段,作者以亲身经历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观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正面:
反面:
11,“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叹”“惜”表达怎样的感情色彩?( )
12,最后,作者向黄生提出什么希望?( )
《问说》
1,本文作者是 朝的 。
2,写出课文各段的大意。① ② ③ ④ 。
3,为划线词注音和注释:
①臆度 ( )
②问难 ( )
③几于古时 ( )
④强以为知 ( )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6,“舍问,其奚决焉?”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
7,“问与学,相辅而行”的理由是什么?( )
8,为什么应该向不同人等询问?( )
9,第三段的两个“如是”意思是什么?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
10,作者有什么理由认为问是不分圣愚、贵贱、老幼的?
① 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