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4,词语解释:
1. 《勉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2. 但能说之也。 (同“悦”,取悦 )
3. 春玩其华。 (同“花” )
4. 秋登其实。 (摘取,收获 )
5. 所以设教。 (用来……的 )
6. 光阴可惜。 (值得珍惜 )
7. 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8.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
9.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句子
1.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
2.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3.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4.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5. 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
6.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
7.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三、理解
1,归纳三段的大意。
( ①阐述学习与修身的关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②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的时机是“固须早教”。
③说明学习内容不能繁复、面面俱到,指出学习的方法是“粗通注义”,最后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
2,作者认为“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理由是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 )
3,作者讲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
4,“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 )
5,“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以济功业”与开头学者“修身利行”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
勉学
|
观点 |
论证方法 |
论据 |
|
|
修身利行(涵养德性以利于行)
以补不足
行道以利世 |
对比
比喻 |
古之学者
今之学者
种树 |
|
|
年幼时勿失良机
|
举例对比 |
精神专利
思虑散逸 |
|
|
年老时不可自弃 |
比喻对比
|
日出之光
秉烛夜行 |
|
|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博览精要之处,不拘泥细枝末节。) |
举例 |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