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下 >>课文练习 >>
苏轼《日喻》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苏轼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4-23


日     喻①
                                                            苏轼
  生而眇②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③,以为日也。日之与钟、樾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樾,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④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⑤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⑥,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⑦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释】①日喻:关于太阳的比喻。②眇:瞎子。③樾:笛类乐器,比笛短,有七孔、三孔等说。④苏子:苏轼自称。⑤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⑥没人:能潜入深水的人。⑦渤海:唐代郡名,在今山东滨县一带。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烛而得其形( )
  (2)之难见也甚于日()
  (3)自盘而钟( )
  ⑷皆求道之也( )
  ⑸然则道卒不可求欤( )
  ⑹君子学以其道( )
  ⑺故凡不学而求道( )
  ⑻求举于礼部(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道可致而不可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夫没者岂苟然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眇者不知日与钟、日与樾的区别,原因在于什么?(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盲人识日”比喻什么?这个故事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作者认为“求道之过”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中“道可致而不可求”,作者认为什么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四段中“北人学没”的教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尾作者肯定吴彦律的“有志于学”,同时也通过“昔”和“今”的对比,劝勉吴彦律要注意哪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摸⑵道理、哲理、规律⑶至,到 ⑷过失 ⑸那么⑹到 ⑺致力,这里有“单纯地”的意思。⑻正要
  2.⑴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加上有效的指点,也跟对瞎子用盘、烛形容太阳差不多。⑵循序渐进,道自然而至,不能不学习而强求。⑶善于打仗的人能掌握主动权,使敌方听我调动,自己却不受敌方牵制。 ⑷善于潜水哪里是随随便便能达到的呢!
  3.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4.“盲人识日”比喻一个人只靠片面地拾取零碎的知识而对事物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必然要犯错误。作者用故事来感染读者,让读者从具体形象中悟出所要讲的道理。这个故事在文章中起了加强生动性和说服力的作用。
  5.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
  6.莫之求而自至。
  7.不重视认真实践。
  8.⑴求学必须有目的,即“求道”;⑵要踏踏实实下苦功夫做学问,不能只追求皮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自然选择的证明》课后练习
《登快阁》同步练习
《客至》同步练习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练习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同步练习
苏轼《日喻》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梳理练习
《兰亭集序》习题精选
《桥边的老人》过关检测题
《浙东学术》检测练习题
《沙之书》课外阅读练习
《沙之书》同步练习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同步练习
《素芭》同步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过关提问及练习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练习
《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命名记》测试练习
《命名记》练习题
《这思考的窑洞》同步练习
《草原藏香》同步练习
《鸿门宴》专项练习题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同步练习
《寒风吹彻》同步练习
《论快乐》同步练习
《论趣》同步练习
《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练习题
《井》《春》《无题》《川江号子》同步练习
《天狗》练习题
《捉不住的鼬鼠》《美》同步练习
《新纪元》同步练习
《日喻》教案2
《日喻》ppt课件1
《日喻》教案1
苏轼《日喻》原文和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