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练习题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3-20 |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练习(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 两幢(dòng) 秉(bǐng)礼堂 酒肆(sì)
B.夯(hāng)土台 脍(huì)炙人口 蓟(jì)县
C. 小憩(qì) 瑰(guì)丽 藉(jí)景而成
D.濯(zhuó)缨 写秋轩(xuān) 耆(qí)硕馆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轻盈疏朗 瑰丽 B.鹤径轩 考究
C.听橹楼 明瑟楼 D.慎德堂 芙蓉榭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宅第:住宅(较大的)。
(2)标榜:用好听的言辞加以宣扬,多用作贬义。
(3)酒肆:酒店。
(4)憩:休息。
(5)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6)进深:房屋纵向的深度。
4.判断下列各段文字所用的说明方法。
(1)堂常常是对居住建筑群中正房的称呼。( 下定义)
(2)这个亭名据说寓意是“一亭宜作两家春”。(引用)
(3)轩是古典园林中观赏性的小建筑,也是起点景作用的,但在轩中往往陈放简单家具,供人们饮茶、下棋、鉴赏书画使用,这是和亭不同的地方。轩可以露在水边,也可以隐于半山,建筑布局较为自由,风格也多轻盈疏朗。(下定义)(作比较)
(4)也有些建筑则由于文人士大夫随意题名,把厅、堂类型的建筑称为轩、馆,如苏州留园的“五峰仙馆”“林泉耆硕馆”,怡园的“藕香榭”,网师园的“小山从桂轩”等,实际上都属厅一类的建筑。(举例子)
二、课文理解
1.查阅工具书,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1)我国古代宅第和园林建筑,……具有比较固定的制式。
制式:合乎某种规格的样式。
(2)厅的造型典雅端庄,前后多置花木、叠石,使人们在里面就能够欣赏园林景色。
造型:创造出来的物体的形象。
(3)楼的体型繁简不一,人们常见的钟楼、鼓楼、城楼是较简单的形式,历史上曾出现过体型非常复杂的楼,如宋画中的黄鹤楼。
体型:这里指建筑物体的形状。
(4)匠师们依据它们所处的不同自然环境,常把它们的平面设计成三角、四面、六边、八边、扇面、圆形、梅花形等不同的形式,供人们欣赏。
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
2.仔细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厅
A.功用特征:会客、宴请宾客、观赏花木等。
B.制式特征:体量最大,装修最考究,造型典雅端庄。
堂
A.功用特征:长者居住的地方,也常作为举行家庭重要庆典的场所;在离宫型园林中,供居住用的那一部分建筑也称为堂;一些文人、士大夫喜欢把自己宅第的正房称为堂。
B.制式特征:多位于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体型完整,整修瑰丽。
楼
(一)
A.功用特征:有作商用的茶楼酒肆;在明清的住宅和园林中有作为卧室、书房和观赏风景的楼。
B.制式特征:重屋。体型繁简不一。
(二)
A.功用特征:有监视火警用的“望火楼”,古代城防工程中有敌楼、城楼,许多古城中有钟楼、鼓楼。
B.制式特征:它们虽然很高,但多数不是“重屋”,下半部有的以木构架支撑,有的是夯土台或城墙。体型较简单。
阁
(一)
A.功用特征:往往用于收藏文献。
B.制式特征:长方形平面,两坡硬山顶,二层楼,阁的正面满开门窗。其余三面都是实墙。
(二)
A.功用特征:在园林中用做观赏风景。
B.制式特征:
(三)
A.功用特征:在一些宗教建筑群中,用做供奉高大的佛像。
B.制式特征:平面有长方形、凸字形、八角形,立面造型挺拔庄重。
亭
A.功用特征:供游人停留小憩的得景建筑,又是供游人自外观赏的点景建筑。
B.制式特征:体型十分考究.总是力求完善,其平面设计呈多种形式。
榭
A.功用特征:园林的得景建筑。
B.制式特征:建在水边。多是长方形或近于方形的单层建筑。结构轻巧,立面开敞。临水的—面多不设门窗,而置带弓形靠背的坐凳栏杆,供人凭栏而坐。
轩
(一)
A.功用特征:园林中观赏性的点景建筑。其中往往陈放简单家具,供人们饮茶、下棋、鉴赏书画使用。
B.制式特征:可以露出水边,也可以隐于半山,建筑布局较为自由,风格多轻盈疏朗。
(二)
A.功用特征:轩还是江南民间厅、堂建筑中的天花板装修的名称。
B.制式特征:这是一种弧面向上凸起的天花板,表面显露出一条条假椽,可以在两排纵列的柱子间形成一个单元。
3.填空。
(1)厅、堂、楼、阁、亭、榭、轩等古代建筑的制式有些彼此相近,如厅与(堂)、楼与(阁)、亭与(轩),要说清楚确实不易。作者抓住各种建筑(功用)上的特征加以说明,给人以清晰而具体的印象。
(2)作者在说明每种建筑时,抓住(制式)取决于(功用)这种内在联系,先说(功用)上的特征,再说(制式)上的特征。
(3)课文将(制式)相近的建筑安排在相邻的位置,有利于读者从(比较)中把握它们各自的特征。
三、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课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①“重屋曰楼”,这是古人常说的一句话。②从古代建筑实例来看,这“重”字不限于两重,二层以上的就可称之为“楼”。③楼有很广泛的用途,在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作为商业建筑的茶楼酒肆;在明、清的住宅和园林中有作为卧室、书房和观赏风景的楼,如“见山楼”“明瑟楼”“听橹楼”等等。④古代建筑中还有许多不同于前者的楼,如汉画像石所刻的大住宅旁的“望楼”,北宋在汴梁城中所建监视火警用的“望火楼”,古代城防工程中的敌楼、城楼,许多古城中的钟楼、鼓楼。⑤它们虽然很高,但多数不是“重屋”,下半部有的以木构架支撑,有的是夯土台或城墙。⑥楼的体型繁简不一,人们常见的钟楼、鼓楼、城楼是较简单的形式,历史上曾出现过体型非常复杂的楼,如宋画中的黄鹤楼。⑦类似这样的建筑今天已不多见,仅山西省还幸存有明、清所建的万泉飞云楼和介休玄神楼,是极宝贵的遗构。
1.本段共有七句话,请用“\\”划出层次,并概括层意。
划出层次:① ② \\ ③ ④ ⑤ \\ ⑥ ⑦
第一层:对“楼”这种建筑作诠释。
第二层:说明楼的功用。
第三层:说明楼的体型繁简不一。
2.第④句说“古代建筑中还有许多不同于前者的楼”,这句话中的“前者”指哪类楼?“不同于前者的楼”又指哪类楼?
答:“前者”指商业建筑的茶楼酒肆和作为卧室、书房和观赏风景的楼。“不同于前者的楼”指“望楼”“望火楼”“敌楼”“城楼”“钟楼”“鼓楼”等。
3.“见山楼”“听橹楼”“望火楼”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
见山楼:面山而建,可以观赏山景。
听橹楼:临水而建,可以静听流水、摇橹之声。
望火楼:监视城中火警。
4.这段文字说明楼的特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
四、延伸训练
(一)阅读《狮子林》,完成练习。
①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②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③元代流传至今的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落谷底,仰观满目叠嶂,俯视四面坡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古人这样描写游假山的感受:“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
④据史载,康熙皇帝南巡时,曾赐额“狮林寺”。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乾隆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可见当年帝王对狮子林情有独钟。
⑤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假山甲园林。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前来寻踪、探幽、觅“真趣”,解开当年和尚造假山迷宫之谜。
1.概括第①段的大意。
答:介绍狮子林的建园历史、名称由来。
2.这篇短文重点介绍了狮子林的什么景观?作为古典园林,作者为什么不着重介绍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
答:狮子林假山。作为古典园林,虽也有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但对于狮子林来说,并不是标志性的建筑,而能体现该园特色的是假山,所以对于亭、台、楼、阁不重点介绍。
3.第③段文字引用了古诗,具有什么作用?
答:使读者对狮子林假山有更形象的了解,也使狮子林更增一份人文的、历史的内涵。
4.第④段文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通过“当年帝王对狮子林情有独钟”来表现狮子林的知名度,以吸引游人的青睐。
5.从内容看,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答:介绍景点,吸引旅游者。
(二)学习本文的结构与写法,以“我校的几座主要建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说明文。(略)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