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晋灵公不君》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2-02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主要学习史学著作及史学思想。编写内容由经典原文、相关读物、大视野三部分组成。“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文不甚艰,故事生动,剪裁得当,叙事流畅,人物形象饱满,性格鲜明,较鲜明地体现了所谓的“春秋笔法”。教学时,可把课文的叙事艺术与对“春秋笔法”的辩证认识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晋灵公不君 
一、导入:由回忆学过的历史著作开始,简介《左传》《史记》文学常识。 
1.《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初步感知全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请一些学生读相关段落,师板书字词) 
难认字:蹯  翳   食之   箪   橐   与为公介   为法受恶  自诒伊 

通假字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辟-避  宣子田于首山               田-畋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竟-境  反不讨贼                   反-返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阙-缺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诒-贻 
2、齐读全文。 
三、结合注释自读第一段,生质疑,师生释疑。关于课文的几个问题(难点) 
1.《晋灵公不君》一文从哪几个方面集中写出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的? 
提示: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第一部分以典型的事例写晋灵公的苛政、奢侈、残暴,及虚言接受士季的劝谏。第二部分写晋灵公不但不改正错误,反而对劝谏他的赵盾连续下毒手。第三部分写灵公被赵穿所杀,赵盾身背弑君之名。 
2.以儒家的观点如何认识《晋灵公不君》中赵盾这个人物? 
提示:赵盾按臣道,做到了“敬”。他尊敬国君,对国君最忠,这表现在他的直言敢谏。赵盾对晋灵公滥杀宰夫是谏诤了,且由此引起晋灵公谋害。这不能说不是直言敢谏,尽了忠君之职。所谓“敬”,还有一个内容,就是敬业,对工作重视认真。赵盾在职守上是做到了宵衣旰食。为了上朝,他起得很早,以至坐而假寐,并且是盛服等待,这是敬业,所以鉏麑这个杀手,也不能不感叹说,赵盾是“不忘恭敬”。在这里赵盾确是做到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了。 
赵盾对老百姓是其养民也惠了吗?是的!当其打猎遇到灵辄饿得很时,就给了他吃的,知道其家中还有老母,舍不得吃时,就叫他吃完,又带上一袋饭和肉回家。这不能不说养民是恩惠的。  
从以上种种表现看,赵盾确乎是按臣道而行的一个良臣。 
3.例说明本文的材料富有魅力。 
提示:唐人刘知己《史通》评《左传》说:“著述罕闻,古今卓绝”。清人章学诚也说《左传》“叙事之文其变无穷……”如本文写晋灵公的荒淫无道,一是写他厚敛以雕墙极度荒淫,一是写他的残暴,有对宫外百姓的“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有对宫内宰夫的“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这样的材料实属“罕闻”,把晋灵公的昏聩、残暴与狰狞彰显而出,表现力极强。  
4.举例说明本文的叙事“详而博”。 
提示:本文所叙之事概括说来仅是《春秋》所述“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一句,但此事之来龙去脉,即赵盾为何弑其君,该不该弑其君,晋灵公又怎样被弑,究竟是不是赵盾所弑等等,仅凭此一句很难弄得明白。本文细细道来,讲述得明明白白,让读者知晓了事情的全过程。这是其“详”;文中不仅叙述了晋灵公的种种荒淫无道的行径,叙述了赵盾与士季进谏的经过,讲了晋灵公如何遣使鉏麑暗杀赵盾以及借宴请之机谋杀赵盾,还叙述了赵盾因何背负弑君之名等等。这是其“博”。一“详”一“博”,不仅大大增强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是非的可判断性,而且把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具象地表现了出来。  
5.举例说明本文情节曲折,跌宕多姿的艺术特色。 
提示:紧张动人的情节赋予本文以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其中士季与赵盾商议进谏所预示的危险,鉏麑行刺一段对鉏麑心理矛盾的刻画,提弥明搏獒场面之惊险,赵盾身背弑君之名的无力辩解等等,这些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有悬念,有虚实,有动感。或令人惊悚,动人心魄;或诱人体味,发人深省。环环相接,此起彼伏,耐人寻味。确有变化莫测,情趣横生之妙。此种曲折踪跌宕,还体现在叙事笔法的灵动上,正如清人文章学家章学诚在《章氏遗书》中所概括的:“盖其为法则有以顺叙者,以逆叙者,以类叙者,以次叙者,以牵连而叙者,断续者,错综叙者,假议论以叙者,夹议论而叙者,先叙后断,先断后叙,且叙且断,以叙作断。预提于前,补缀于后。两事合一,一事合两,对叙插叙,明叙暗叙,颠叙倒叙,回环叙,离合变化,奇正相生,如孙吴用兵,扁仓用药。神妙不测,几于化工。其法莫备于《左氏》。”细读本文,虽不能一一对号,但也要窥其一斑,领略其叙述的笔走龙蛇,变化万千之一了。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字词: 
1.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廷。 
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中“莫之继也\\\'怎样解释? 
提示:没有人继续您进谏了。莫之继也即莫继之也。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等于说您。之在这里做\\\'继\\\'的宾语。 
5.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补过,补救过失。衮,衮袍。这里指君位。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提示:善事里没有哪个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四、作业:翻译后面部分,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一、读文章。(齐读和个别同学朗读相结合,个别朗读主要是检查学生上节课认真程度) 
二、学生读翻译,说做作业中的疑问。 
三、教师提醒学生积累以下字词。 
1、其我之谓矣。大概是说得我吧。 
2.公患之,使鉏麑(chú nń)贼之。患:厌恶。之:代骤谏。贼之:杀赵盾。这里的\\\'代赵盾。 
3.晋侯饮(yìn)赵盾酒饮:给酒喝。意动用法。 
4.公嗾夫獒焉\\\'中的嗾、夫、獒的意思各是什么?提示:嗾(sǒu):呼唤狗的声音。夫:指示代词。那个。獒(áo):猛犬。 
5.斗且出中的且的解释?提示:且,连词,一边……一边。 
6.提弥明死之中死之的解释?提示:死之:为之死,即为赵盾而死。 
7.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中的免之的解释?提示:免之,使赵盾免于受害。 
8.赵盾弑其君中弑的解释?提示:弑,古代下杀上,如臣杀君,子杀父,都叫弑。 
9、古今异义词“宣子骤谏”的“骤”、“鉏麑贼之”的“贼”、“见灵辄饿”的“饿”、“书法不隐”的“书法”,等等。 
10、省略句 
四、理解课文(结合练习一、二进行) 
1.晋灵公之“不君”反映在如下几件事上:(1)“厚敛以雕墙”,即向人民征收了很重的赋税来装饰宫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即从高台上射弹,看大臣们如何躲避弹丸,以此取乐。(3)“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即厨师蒸熊掌没蒸熟,晋灵公就把他给杀了。杀了以后,还让女人拿着畚箕走过朝堂。(4)“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嗾夫獒焉”。即不听赵盾等大臣的劝谏,反而屡次想杀掉赵盾,甚至不惜动用猛犬。以上这些事,说明晋灵公贪婪、荒唐、残暴,完全不行君道。 
2.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哪些事情体现? 
赵盾作为“古之良大夫”,从以下事情上可以看出来:(1)“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不忘恭敬”。(2)看到晋灵公随意杀人,非常忧心。多次劝谏晋灵公,希望晋灵公有所悔改,成为一个好的君主。(3)体贴下情。看到灵辄饿病了,就给他吃的;听说他要省下食物给家人,就给他家人也准备了一份丰盛的食品。(4)虽然“为法受恶”,但充分尊重史官的记载。 
3、如何理解赵盾的“为法受恶”? 
法即“书法”,也就是记事的原则。晋国太史董狐的记事原则是不隐晦事实真相,评价事实的标准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宗法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孔子认为赵盾是国之良臣,对他寄予同情,却又认为他背负“弑君”的罪名是“为法受恶”,并不算冤枉。 
《左传》中对很多事情都是用“礼”和“非礼”来评价的。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 
但是,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左传》为《春秋》所做的解释,那我们所能见到的历史就是“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这显然不是历史的真相。 
4、熟读全文,试分析文章如何体现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的? 
提示(要点):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君像个君样,要按君道去做,臣像个臣样,要按臣道去做,父子也一样。  
2.晋灵公不君,是说晋灵公不行君道。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屠杀宰夫,不但知错不改,还暗杀、谋害忠臣,哪里像个国君呢?  
3.赵盾身为臣子,他对晋灵公滥杀宰夫直言敢谏,尽了忠君之职。赵盾在职守上是做到了宵衣旰食。他盛服待朝,“不忘恭敬”。从赵盾对待饿坏了的灵辄来看,又做到了养民也惠了。赵盾的确是按臣道而行的一个良臣。  
4.写灵辄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一个才子的形象。灵辄按子道而行,三天没吃饭,都快饿死了,当得到一点吃的,还不忘留下一半带给母亲。这可谓是大孝。  
5.董狐认为是赵盾弑君。这看起来不公,但文章结尾为赵盾婉惜说:“为法受恶,惜也。”这里所说的这个“法”就是儒家的君臣之道啊!最后,《春秋》是阐述孔子政治理想的,《左传》号称是解释《春秋》的。《春秋》说赵盾弑君就是要求一个臣子要“忠之至”,忠到极致才成。也就是说赵盾忠的还不够,责备他呀!这是名分所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确是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出儒家君臣父子的思想观念。 
作者:华民 
单位:宜阳一高语文组 
邮箱:07lhm@163.com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晋灵公不君》ppt课件(2课时)
《晋灵公不君》阅读练习及答案
《晋灵公不君》ppt课件(30页)
《晋灵公不君》ppt课件(42页)
《晋灵公不君》ppt课件(39页)
《晋灵公不君》ppt课件(46页)
《晋灵公不君》练习题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
《晋灵公不君》读后感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学案
《晋灵公不君》mp3音频朗读
《晋灵公不君》ppt课件5
《晋灵公不君》学案2
春秋笔法之《晋灵公不君》学案
《晋灵公不君》ppt课件4
《高中经典文化研读——晋灵公不君》教案3
《晋灵公不君》教案1
《晋灵公不君》ppt课件3
《晋灵公不君》ppt课件2
《晋灵公不君》ppt课件1
《晋灵公不君》原文和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