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一中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2)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3) 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4)吾尝跂而望矣, 。 (《荀子·劝学》)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6) ,二三其德。 (《诗经·氓》)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15分)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 B.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固:本来
C.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到他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这次乘船北上,心想应该可以如愿以偿了吧。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表示道歉,船方继续前行。
D.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如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
4、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①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5分)[来源:学|科|网]
② 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4分 )
㈢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⑴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3分)
⑵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㈠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二次出行时,主仆二人在山峡口遇到一群比斯盖人护送一位贵夫人前往美洲。堂吉诃德认定是魔术家劫走公主,他要路见不平,拔剑相助。在这里发生了骑士和比斯盖人的一场恶战,结果骑士最后取得了胜利,虽然为此赔掉了一大块头盔和半只耳朵,桑丘的胡子也被拔得一根不剩。(《堂吉诃德》)
B.堂吉诃德在路上遇见一辆运载狮子的车辆,他想与狮子较量—番,便用长枪挑开笼门,但这匹体格雄壮的狮子对他的冒犯满不在乎,不但没有冲出狮笼,反而掉转身子,慢吞吞、懒洋洋地又躺下了。堂吉诃德在管狮人的假意夸奖之下自以为得胜,并要求管狮人见到国王时,一定要把这件英勇的事迹禀报给国王。还说:“假如陛下问这是谁的英雄事迹,你就告诉他是狮子骑士的……” (《堂吉诃德》)
C.唐吉诃德向老板要了些油、盐、酒等,熬出一罐子大力神油。没想到他刚喝下就恶心得呕吐,吐完蒙头大睡,醒来出了一身大汗,竟觉得身体舒爽,自以为发明成功。桑丘仿效主人一口气喝下一升,却弄得上吐下泻,痛不欲生。身体康复的堂吉诃德不顾侍从的痛苦,两人一起店钱不付就跑了。(《堂吉诃德》)
D.堂吉诃德急不可耐地跨上“驽骍难得”出去冒险。他碰到凶狠的财主把小羊倌绑在树上,用皮带猛抽他。在堂吉诃德的威慑下,狡猾的财主放了孩子,并答应回家就付给他工钱。小羊倌不但没得到工钱,换来的却是比刚才更猛烈的毒打。(《堂吉诃德》)
E.堂吉诃德第一次出行时是独自一人,把客店当作堡垒,把妓女当成名门闺秀,又把店主当成堡垒长官,还要求“堡垒长官”给他封赠。第二天,他回家置办行装。途中,他搭救牧童,把商人当游侠骑士冲杀,结果,他被一个骡夫抢过长枪,一顿暴打,躺在地上动弹不得。最后被同村邻居搭救回家。(《堂吉诃德》)
7.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每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堂吉诃德》中桑丘的总督生涯。
(2)漆黑的夜,什么都看不见。走了不到两百步,就听到一股巨大的声音,仿佛是激流从高山上汹涌而下。两人为之振奋,停住脚步想听听水声的方向。可是,他们骤然又听到另一声巨响,把水声带来的喜悦一扫而光,特别是桑丘,本来就胆小。他们听到的是一种铁锁链有节奏的撞击声,还伴随着水的咆哮声,除了堂吉诃德,任何人听到这种声音都会毛骨悚然。
——《堂吉诃德》
“巨响”照例引起了堂吉诃德的冒险热情,胆小的桑丘是如何阻止堂吉诃德的?天亮后,他们发现“巨响”的真相是什么?
㈡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见南子①,子路不说②。夫子矢之曰③:“予所否者④,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
子畏于匡⑤,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⑥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⑦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⑧?”(《论语·子罕》)
【注释】①南子:卫灵公的夫人,行为淫乱,名声不好。她派人召见孔子,孔子起初辞谢不见,不得已才去见了南子。②说:同“悦”③ 矢:同“誓”。 ④予:我。否,不对。⑤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⑥兹:这里,指孔子自己。⑦后死者:孔子自称。 ⑧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1)下列各项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派人召见孔子。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讲究周礼的孔子还是去见了南子,这使子路认为夫子是自取其辱。
B.面对子路的不满,孔子发誓说,如果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上天惩罚。孔子发重誓,是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
C.当孔子遭到厄运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D.孔子在匡地被拘禁。身处危难之境,孔子镇定自若,一句“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既鼓励了弟子,又镇住了匡人。
(2)根据上面选段,你认为孔子心目中的“天”具有什么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论 沉 思 泰戈尔
⑴我们只有通过沉思,才能认识最高深的真理,当我们的意识完全沉静在沉思之中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那不仅是一种获得,而且是我们与它的合一。
⑵ 因此,只有通过沉思,让我们的灵魂与思想的最高峰联系在一起时,我们所有的活动、言辞、行为才能变得真实。
⑶让我在这里为你们引用一段在印度经常被引用的有关沉思的话吧:
⑷“我沉思宇宙创造者那值得敬慕的力量。”
⑸“创造者”这个词的含意由于经常使用而变得庸俗了。只有当你把广漠的宇宙整个带进你直觉的视野之时,你才能说,神从他那无限的创造力中创造了这个世界。但神创造世界并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每时每刻连续不断的创造。
⑹所有这一切表明了创造者无限强大的意志。它不像万有引力定律,也不像我不能崇拜或不能认同的某些抽象物。但这段话说的力量是“值得敬慕的”,它认可了我的崇拜,因为它属于一个至上者,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抽象。
⑺这个力量体现在哪里?
⑻一方面,它是大地、天空、星河;另一方面,它是我们的意识。
⑼由于这世界在我的意识中有它的另一面,因此在自我和世界之间存在着永恒的联系。倘若在它的源泉和中心没有意识、没有那种至上意识的存在,那么它就不可能成为世界。
⑽神的力量一经进发就向前奔涌,它既是我们的意识,又是外部世界的意识。它的分裂往往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而实际上,创造的这两个方面正如它们出于同一来源一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⑾因此,沉思意味着我的意识和外部广漠的世界的合一。那么,这种统一在何处呢?
⑿在那伟大的力量之中,在发射出自我意识和外部世界意识的伟大力量之中。
⒀沉思并非使我占有了某物,而是要弃绝自我,使我与一切创造物融为一体。
⒁这就是我们引用的有关沉思的精义,我们要用心记住这话——反复地背诵它,直到我们的心灵安定下来,排除一切迷乱杂念为止。这里没有损失,没有畏惧,没有要我们忍受的痛苦——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变得单纯、自然——我们变得自由了。沉思——就是去领悟真理,去生活,去运动,并在沉思中去获得我们的存在。
⒂让我再告诉你们有关的另一段话,那是在我们的学校里,孩子们沉思和每日祈祷时所使用的一段话:
⒃“给我们意识,让我们在其中顿悟——你是我们的父亲。”
⒄然而,这个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完全实现,这就是我们之所以不完美、受苦和犯罪的原因。因此,我们祈求能够在我们的意识中实现这一真理,我们祈求能够这样去做。
⒅当我们完全实现了这个伟大真理,那么,我的生命将以它的谦卑,以它的自制,在敬仰崇拜的温馨中去表达它自己的真理。[来源:Zxxk.Com]
⒆我们在祈祷中有时虽然没有用我们的全部心思去充分认识所用的词语,而只是机械地说出它们的发音,然而它们使我们得到满足。“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词。
⒇因此,在我们的沉思中必须更深刻地理解“父亲”这个词的意义,以使我们的心灵处于它真实的和谐之中。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 )
A.作者认为沉思能够让人们的“灵魂与思想的最高峰联系在一起”,只有沉思才能“认识最高的真理”;沉思意味着自我意识和外部广漠世界的合一。
B.作者认为,由于自我和世界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而意识之外有一个外部世界。沉思就是要弃绝自我,使我与一切创造物融为一体。
C.作者在文中前后引用了印度有关“沉思”的两句话,并围绕这两句话展开分析,挖掘出“沉思”的精义所在,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我存在的思考。
D.作者在文章第(17)(18)两段连续使用四个“真理”,这四个“真理”的内涵相同。
E.本文是泰戈尔哲理散文的代表作。全文篇幅短小,但微言大义,简洁的语言中蕴涵这深刻的哲理,体现了泰戈尔认识的深刻性和思想的深邃性。
10、文章结尾将“沉思”说成“父亲”,意在说明什么?(3分)
11.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沉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文本中的小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寂寞书院冷 叶文玲
①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
②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
③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
④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
⑤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⑥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
⑦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⑧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
⑨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⑩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⑾就在这小小屋舍的粉墙上,我又看到了今人书写的有关嵩阳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的介绍,行文虽只几款,却使我对这所曾在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书院更为敬仰:却原来,它是自宋至清末于官学私学之外的一种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教学机关,又是学术研究机构。
⑿“介绍”又说,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学派进行会讲,开展争辩;教学也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在学习上也以学生个人阅读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⒀令人再次怦然心动的还有后面一条: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之间的感情深厚,书院的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感染学生。
⒁我一改往常对一些花花绿绿景地中的道具不屑一顾的习惯,特别有兴味地坐在了那张古朴而漆色斑驳两头翘卷的讲案后面,坐在那把同样古朴的木椅上,遥忆着自己的做学生年代和当教师年代。
⒂我在这案后椅上凝然端坐的一刻间,思绪汹涌,滋味万千,人生的许多体味似乎都齐齐在这一刻聚集。
⒃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⒄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
⒅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
⒆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
1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标题是“寂寞书院冷”,“冷”包括的内涵有三点:一是因为地理位置偏远,气候寒冷。二是书院历史底蕴浅,风景不够优美,因此不能吸引游客的到来,显得清冷。三是看到书院如此孤寂、清冷作者感到心冷。
B.在文中作者描写了书院中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意在表明,古柏越时千年,虽遭大雷击劈却临绝不毙,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古柏是书院的最佳伴侣它见证了书院的兴衰,是书院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的象征。
C.在文中第⑤段,作者写到了嵩山及少林寺的热闹,其用意是用嵩山和少林寺游人如织的热闹,反衬嵩山书院的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高尚精神遭到冷落的无奈与不平之情。
D.文中划线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去少林寺的人,虽然都不是习武之人或佛教徒,但是对少林武术或佛教仍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在现实中仍能积极追求佛学或武术精神的人的赞美之情。
E.本文巧用修辞,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细致描绘了壁立千丈的嵩山,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和古意森森的汉柏,而后在最后一段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书院的赞美,表现了作者静思之后心中的释然。
13、文章第⑧段写道“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是指什么?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4分)
14.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有哪些?请 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如何传承“书院文化”。(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苏东坡在徐州 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浒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噗哧噗哧在泥里跋涉,他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百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根据中国的宇宙论,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尅。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象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徐州是一块风水宝地,地理位置特殊,水产丰富,风光优美,所以苏东坡很喜爱这个地方,称之为“小住胜地”。
B.苏东坡在徐州做太守,以其务实练达,展现出一个地方行政官员的干练之才,除了临时提防让百姓有所不满,其他方面还是深受百姓爱戴的。
C.苏东坡治理徐州水患,做了一件大好事,老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功德,特意在徐州外围城墙上修建了一座城楼,命名为“黄楼”。
D.“黄楼”的命名十分讲究,含有防水之意,它缘于古老中国的宇宙信念而起,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由此也展示了苏东坡不凡的才学。
E.文本语言具备了传记文学应有的平实、准确、概括等特点,同时大量使用数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13.文章在该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具体作用。(4分)
14.苏东坡为了治水有哪些突出表现,这种表现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对这种思想根源你是怎样认识的?(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根据情景,在横线上补写句子。(3分)
在人山人海的学生餐厅里,刚打完菜的甲同学一转身,不小心把菜汤溅到乙同学的身上。乙同学为人胸怀宽广、幽默风趣,为了避免甲同学的尴尬,他笑着说:
16.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材料一 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
材料二 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来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⑴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2分)
⑵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5分)
六、作文(70分)[来源:学+科+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大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能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龙岩一中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参考答案:
1.(1)只是当时已惘然 (2)多于在庾之粟粒 (3)击空明兮溯流光(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5)一尊还酹江月(6)士也罔极2.D(视:比较)3.C(作者不能登山,于是只有向钓台行礼,表达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而不是向船夫道歉。)4、①(两台)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可”1分,省略句“陡起江干”1分,大意1分) ②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逮”1分,句式“未之逮”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
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但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实际是两座山峰。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山峰上的树多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形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又好像百多条游动的龙,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山峰下面,严先生的祠堂就在那里。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这山既奇特秀丽,环境又幽美,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于是我的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低头抬头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字的香气,从四面山峰传来,那么我的鼻子也游览了。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是这样,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转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有的清秀沉静像文人,有的雄伟挺拔像武夫,非常像东汉云台众位将相,并非不杰出高超,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是我的精神游览了。天色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大家稍为安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劳他,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船夫全都能够回答,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览了。啊呀,这次游玩真快乐啊!
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有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我现在所得到的,跟这两个人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客人说:“如果没有听您一番话,就想不到这些。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5.(1)春花凋谢,树木清阴,鸟鸣山幽,环境恬静。(3分,每个特点1分)
(2)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用突然传来清脆悦耳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中的喜悦。
(答出“以动衬静”给1分,分析恰当2分;答出“寓情于景”亦可,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6.B①不是用长枪挑开笼门,而是用长枪逼管狮人打开笼门;②是管狮人自己说—定要把这件英勇的事迹禀报给国王;c唐自己跑了,留下桑丘在那里被人捉弄
7.⑴桑丘在担任总督期间 ,断事公平合理,为官清廉正直,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受到人们的颂扬。 (2分)但终因担任总督之事是公爵夫妇的恶作剧,公爵派人伪装成敌人进攻海岛,把桑丘打得遍体鳞伤,桑丘觉得当总督的日子并不好过,于是辞官不做了。(3分)
⑵桑丘劝堂吉诃德天亮后才去查看怪声,堂吉诃德不听。无奈之下,桑丘借给马紧肚带的机会,用缰绳把马的两只蹄子拴在一起,让堂吉诃德无法前往(3分)。天亮后,两人循声找去,结果发现巨响其实是一座破房子里的砑布机发出的(2分)。8、(1)D(“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文无据)
(2)孔子发誓说,如果自己做了不正当的事,会遭到上天惩罚,可见天具有惩罚人的力量;孔子又说,上天有能力决定要不要毁灭周代文化,可见天具有主宰人祸福的力量。
【译文】 孔子会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假如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上天会厌弃我!上天会厌弃我!
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
三、现代文阅读(12分)(六)论述类文本:9-11题。(12分)
13、(4分)答:是指嵩阳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流传下来的教育精神。(2分)书院盛行的“讲会”制度,教学上实行的门户开放,学习上注重培养自学能力,无不体现出古老书院的兼容、博大与开放(1分);更有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相互之间感情深厚,名师言传身教,表现了教育的民主开明,这些都曾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1分)
14(6分).要继承书院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1分)不向世俗的物质主义低头,(1分)坚守清雅、怡然、旷达的高尚精神品格。(1分)(大体意思对即可。这是对全文旨要的总括,最后两节也是作者思想的真实流露)。探究如何继承“书院文化”,3分。一定要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来源:金品语文]
实用类12.B C(B“除了临时提防让百姓有所不满”有误,是苏东坡对临时提防不满。C黄楼不是老百姓为他建的,而是他自己喜爱建筑而建的)
13.(1)王安石曾设法疏浚黄河水道,付出昂贵代价,工程竟归失败。用以反衬苏东坡治水方面的突出才能。(2)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被他劝回。用以说明苏东坡有一定的影响力。(3)禁卫军在他的恳求下欣然相助。说明他的行为富有感召力。(4)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表明他的治水卓有成效。(答对1点得2分,答出其中二点即可得满分)14.表现:奋不顾身,不顾个人安危;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有超人的智慧与才能
(2分,答对两点即可)思想根源:关注民生疾苦,为国家分忧解难。(1分)(认识:3分,答案略。学生只要扣住思想根源的某一个方面,表达出自己对这种思想根源的正确认识,语言通顺即可)15.答案示例:你不用道歉,因为你帮助我决定了洗衣服的时间。16. (7分)(1)央视台标引起争议(或“央视台标要不要改”)(3分)(2)(4分)示例一 “CCTV”早已深入人心。(1分)首先,CCTV多年来作为央视的标识,早已为国人乃至世界所认同,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文化意义,其品牌价值对央视、甚至是对国家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次,央视还肩负着对国外宣传的重任,如果改成中文,肯定会给关心中国的外国朋友造成不便。(3分)示例二 “CCTV”没有中国味。(1分)首先,作为汉语载体的方块形的汉字,沿用五千多年,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最具有中国味的。其次,汉字已经作为一种国家标准,它是国家形象的标志,央视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媒体,肩负着张扬我们文化自信的社会责任。(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