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印象》《世界选择北京》赏读及练习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1-15 |
第三章 通讯:讲述新闻故事
聚焦瞬间 回眸历史
——《世界选择北京》赏读
如果说通讯是艳阳下怒放的花朵,那么《世界选择北京》就是一朵凝聚国人百年奥运激情与梦想,绽放在世纪之初的鲜花。
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选择千年古都北京,这份迟来的眷顾无论是对奥林匹克运动本身,还是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如何借申奥成功这一特定的历史瞬间,诠释我们内心涌动的激情,表达我们难以抑制的欢欣与喜悦,是每一位见证这一光荣而伟大时刻的人们思考的话题。《世界选择北京》这篇事件通讯没有刻意去描写某个场面,也不详尽叙述某个事件,而是以三个小标题为经,三句典型的口号为纬,将申奥成功瞬间的激动与狂欢绽放在中国漫漫八年的申奥之路以及国人长达百年的“奥运情结”的终点。
“曾经的坎坷化作今夜的辉煌”,这是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今夜狂欢与流泪的理由。因为贫穷与弱小,我们一直徘徊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大门之外,被人蔑称为“东亚病夫”,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梦想只化作一句痛彻心骨的“我能比呀!”但是“买不起比赛用竿”的中国运动员,流浪在雾都街头的中国代表团,凭什么和别人去比!那一句“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的呼喊只能是苍凉与悲壮的。也是那一声呼喊,种下了国人的“奥运情结”。历时近百年,世界的再次选择,让今夜的狂欢与眼泪属于了北京,属于了中国。
“坚定不移的走向世界”,这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赢得奥林匹克运动会青睐的资本。中国只有敢于走向世界,才能赢得世界的理解和尊重。改革开放20年,在这短短的20年里,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发展的神话速度。爱国之情,强国之梦与“奥运情结”密不可分,一直律动这个民族的心房。正是“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这一句振聋发聩的口号让我们在国际奥委会上获得的合法席位,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铸就中国女排的崛起,确立体育大国的地位,这些都在证明一个结论: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不可阻挡,世界选择北京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一次智慧而诗意的选择”,这是世界对北京的选择,更是人类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尊重,“历经3000年而不衰”,古迹胜罗马,气魄过巴黎,无不显示出这座历史名城的厚重与大气;同时也是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的首肯,因为今日中国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市场,今日中国已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北京,新奥运”则是我们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庄严承诺。而“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口号则是中国对传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赋予的全新的内涵。“人文”是让人感动的字眼,“绿色”是生命的本色,“科技”是人类实现繁荣昌盛、共同走向文明的道路。人类诗意般地选择了北京,北京赋予了奥运崭新的内涵。
世界选择北京,是国人百年“奥运情结”的完美谢幕。《世界选择北京》截取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简约地记叙了这一过程,透过这一朵浪花,我们清晰地触摸到一个民族最复杂最真实的情感。
浓淡相宜,疏密有致
——《彭德怀印象》赏读
《彭德怀印象》是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历经数月实地采访而写的一篇人物通讯。该通讯不是着意从烈火硝烟中刻画英雄人物,而是从生活常态的场景中捕捉个性鲜明的语言、动作、神态,通过白描的手法和生动的细节,多角度地给读者展示了一位精力充沛、生活俭朴、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红军领袖形象。
白描的手法,彰显人物的性格。如第五段介绍了彭德怀的饮食起居时,连用六个“一”(一间简单的屋子、一张桌子、一条板凳、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此外
文中两次提到他“同部下一样”,穿的“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吃的“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是馒头。”虽然用语极其简练,但字里行间彰显出了彭德怀简朴的生活作风。
生动的细节,传神人物的形象。“我原以为他是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这是斯诺在见彭德怀之前的印象,但实地的采访让他看到了这位“吃得差”,“迟睡早起”的军人却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了山顶。”一个贴切的比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精力充沛的领导人形象。此外,文中多次提到彭德怀的笑:“结果我发现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在听到少先队员们说大鼻子的事情时,“彭德怀听了大笑”“彭德怀高兴地大笑”,亦能得意的“笑”,当看到自己“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总之,日常生活中他既能说说笑笑,又能开怀大笑。通过这些描写,让读者真实地感觉到艰苦的军旅生活、常年的战斗生涯并没有磨灭这位红军领袖的豁达与乐观。
除以上新闻事实外,作者还补充了不少新闻背景材料,这些新闻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人物形象。开篇就以粗线条的方式交代了彭德怀的经历,并告诉读者“以‘自由派’军官著称,因为他办事真的同士兵委员会商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讲求民主的领导人。“6000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伤了的同志骑。”可见彭德怀同志关爱将士、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到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小号手身上了。”突出了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身上不乏一种浓厚的慈父情结。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中,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专题训练
基础知识题
1.下列词语中黑体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阿訇(hōng) 屹立(yì) 栖身(qī) 漂泊(bó)
B 劈柴(pǐ) 缴获(jiǎo ) 幅度(fú) 鲜血(xuè)
C簇拥(cù) 盛筵(yán ) 澎湃(pài ) 跻身( jǐ)
D木槌(chuí) 摩擦(cā) 缔约(dì) 引擎(qí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暇顾及 直接了当 疲惫不堪 极其失望
B东风乍起 丧权辱国 引吭高歌 气喘吁吁
C寓意深远 民不聊生 擦肩而过 憾地震天
D慷慨激昂 驰骋疆场 酣畅淋漓 截然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关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
B.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C.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
D.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去给儿女交学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5月8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以压倒性票数批准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俄前任总统普京的总理提名,梅德韦杰夫于当日签署了任命书。
B.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D.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5.下面是南京“莫愁湖•胜棋楼”的一幅对联。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烟雨湖山六朝梦, , ,仔细思量, 。
英雄儿女一枰棋, , ,如何结局, 。
①胜固欣然 ②我始欲愁 ③败亦可喜
④人言为信 ⑤风吹皱一池春水 ⑥浪淘尽千古英雄
A.④②⑤ /①③⑥ B.①④⑥/②③⑤ C.③②⑤ /①④⑥ D.④①⑥/③②⑤
6.下列有关通讯的的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通讯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有些类似于散文,没有导语和主体之分的固定结构。
B.与消息相比,通讯的内容比较宽,可以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可以对人物、事件进行细致的刻画与描写。
C. 新闻报道时,需要对新闻事实材料进行精心选择。首先要注意典型性,其次要注意围绕主题选材,此外还要注意细节描写。
D. 通讯的文体虽然比较自由,但在选材和组材上总是呈现一定的逻辑性,形成一些有规律的可循的结构模式。总体来说,通讯的结构大致可以为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两种。
二、语言理解题
阅读《彭德怀印象》《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揣摩下列语句蕴含的思想情感。
a.他(彭德怀)因才能出众,迅获提升。1927年年方28岁就已任旅长,在湘军中以“自由派”军官著称,因为他办事真的同士兵委员会商量。
b.彭德怀在早饭以前发完一切必要的命令后,下来同我一起吃饭,饭后他就马上上路,好像是到乡下去郊游一样。
c.彭德怀听了大笑,看看我。“好吧,他指着我说,“这里有个洋鬼子,他是帝国主义者吗?”
d.无疑,吸引这些资本和公司前来中国的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看上去无比巨大的市场,就像那个在鸦片战争之前来中国卖睡帽的英国人一样,“如果每个中国人都买一顶我的睡帽,我就发大财了。”
三、写作训练
搜集身边熟悉的老师、同学的优秀事迹,任选角度,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人物通讯。
单元训练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1. C.(跻 jī) 2.A.(直截了当。3.B.(危言危行是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4.A.( B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应改为“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C表述不周,据语境意义应当删除“能否”;D重复累赘,删除“毫无例外地”。)
5. A(上联的“烟雨”可以推断是写人对景物的观赏内容;下联“如何结局”可以推断最后一空是“浪淘尽千古英雄”;同时选项中的“胜败”也是判断的一个标准。最后要提到的是对联的音韵,上下联仄起平收。)
6. D(除了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两种外还有层递式结构)
二、语言理解题
a.这段文字突出了彭德怀同志尽管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能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听取其他同志的意见和建议,从不搞独断专行。
b.这句话体现了彭德怀同志带兵作战镇定从容,不急不忙,具有军事家的气度和风范。
c.这句话体现了彭德怀很友善地对待国际友人,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语言幽默风趣。
d.这句话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潜藏这无限的商机。
三、写作训练
写作指导:人物通讯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风貌的一种通讯形式。人物通讯重在解释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风貌,所以选材至关重要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