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一个小农家的暮》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9-24


【略读】《一个小农家的暮》  
1、预习质疑及感悟:  
2、含英咀华一言品评(这首诗我喜爱的诗句摘录及品评):  
3、问题探究:  
问题一:这首诗写了一个小农家日常生活的三个画面,请你给这三个画面分别起个名字,另外说一说这个小农家有着什么特点?透过诗歌的文字,你感受到的妻子和丈夫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三幅图画:农妇夜炊土、农夫收工图和孩子观月图。(意思对即可)特点:这里的屋舍自然简单、拙朴温馨,这里的人际关系和谐美好、其乐融融,这里的生活闲适自足、温暖安康,这里的自然环境静谧清幽、纯净美妙。  
妻子: 第一段“嫣红的火光”“殷红的脸”“闪红”的“青布衣裳”,透过“颜色”的处理,美化了诗境。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认定,这妻子的容貌是朴实、美丽的,这妻子的性情是温柔、贤淑的,这妻子的心地是善良的。   
丈夫:透过“他从田里走回来”可以看到他是简朴、勤劳的,“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以及踱到栏里去看牛,回过头问声“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等“动作”的处理,也表现了他的温柔、善良与可亲,我们同时也认定这丈夫是强烈地关爱着这个家的。   
问题二:作者为什么把在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活写得如此诗情画意?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的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农村生活。之所以这样写,也与作者此时在国外,思念头祖国、思念故乡的情怀有关。诗人以欣赏的态度,跳荡的旋律,便于表现欢快情绪的“阳”韵,描写一个农家的傍晚——年轻的女主人和她的丈夫、孩子,荡漾着幸福、和谐与欢乐的生活。它们都传达出了诗人对祖国农家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换言之,诗人是把自己浓郁的思国之情,寄托在这三种恬淡的农家之景的形象描绘之中的,从而造成了情与景融、意与境谐的优美意境,实现了其“于自然界中见到真处”的审美理想。  
同时,许多知识分子在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却又被现代文明无情地改造了,于是,异化了的自己都颇感失落,而安闲从容心态的失落,应该是一种最可怕的失落吧!因此,刘半农精心描绘的这些美好的画面,其重点不在展露小农生活的落后滞缓,而在寄托自我的心灵归宿,为自己寻找一片纯净的乐土。  
问题三: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你认为这话有什么深意吗?  
参考答案:这两句普通的江阴民谚,如果说单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的话,只能说明它是一种流传的歌谣,孩子只是把它哼唱出来。那么,从字面上,从传播的广度看,它代表大众的心声,对地上苍生的艰难生活的申诉。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当时大力提倡写作民歌、儿歌,从各地方言中吸取精华用于诗歌创作的诗歌理念。  
4、语言品味:  
问题:诗的发现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这首诗描写对象是普通农家的普通生活,语言质朴无华,却非常准确而生动,请你试举出两个例子,并分析其中的意蕴。  
参考答案:在写女主人公时运用色彩的变化来映衬她的勤劳、娴淑和美丽。“嫣红”和“青布”颜色的鲜明对比,动词“闪”逼真地写出了火光闪动的画面,生动地描写了农家生活最细腻的厨房场景。而在描写男主人公时主要用动作,“衔着”烟斗从田里“回来”,“挂去”了锄头,“坐”在稻床上,“调弄着”狗,“踱”到栏里去看牛,从这些动作看出了农村生活的悠闲、与自然生命的贴近。诗人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因而把握了最能体现农民生活的细节。摄入诗人镜头的还有是农村常见的自然景物:青山、松树、月亮……在这静谧美丽的景色中,孩子们在月亮下面看着天上的月亮,数着天上的星星,唱着动人的儿歌,孩子们数天上星星时的颠倒错乱,则突出了他们的浑然未琢的童心,体现了本诗反映自然之“真”。整首诗的语言是散文化的,例如对月色的描写:“门对面青山的顶上/松树的尖头,/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格外地清新、隽永。  
 5、助读贴士:  
①走近作者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著名的诗人、翻译家、语言学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之撰稿,并一度参加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巴黎大学专攻语音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192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7月14日在赴绥远地区调查方言,搜集民谣途中病逝。  
代表作有诗集《瓦釜集》、《扬鞭集》。翻译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茶花女》、高尔基小说《二十六人》,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倡导者,并亲自进行实践。他还倡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今。  
②背景解读  
1920年,在文学革命初战告捷的时候,刘半农这位为它“很打了几次大仗”的战士却携妻将雏,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到欧洲攻读语言学,由此开始了学者生涯。但是,学问之道并没有消解其作为诗人的敏感与热情,相反,远离故土的孤寂与悲哀在无情煎熬着他,折磨着他;于是,在彻夜难眠之中,在孤灯片影之下,这位为白话新诗的诞生而费尽心力的诗人在异国他乡又挥笔写就了许多思乡的诗章。《一个小农家的暮》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③助读相关资料  
在常州府学堂毕业前一年,出于对学校保守的教育体制的不满和失望,刘半农毅然从学校退学,决定离开家乡到外地发展。1912,刘半农只身前往上海,经朋友介绍,在时事新报和中华书局谋到了一份编辑工作,并业余在在《小说月报》、《时事新报》、《中华小说界》上发表译作和小说。经过几年奋斗,刘半农在上海滩声名鹊起,被人称为“江阴才子”、“文坛魁首”,他已经可以靠着每月几十元的稿费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7年夏,刘半农从上海返回江阴,在家中赋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只好靠变卖家中物品、妻子到娘家去借贷为生。就在一家人贫困潦倒的时候,忽然接到了一封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寄来的聘书,正式聘请他担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授。原来不久前在上海刘半农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有过一次会面,陈独秀慧眼识珠,不仅看出刘半农身上的锐气,更看出他是—个可造之才,北大正需要这样的人,于是向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蔡元培先生作了大力推荐。就这样,随着一纸聘书,刘半农这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一步跨入了北大这个全国最为显赫的高等学府。同时执教的还有钱玄同、周作人、胡适等人。  
最初他教授诗歌、小说、文法概论和文典编纂法等。他国学功底并不逊于他人,而且又长于写作,阅读广泛,上课又认真准备,不久就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很快人人都知道北大来了一个中学肄业的国文教授刘半农。  
但在北大这个学院派占统治地位的地方,像他这样—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大学教授依然被一些人视为“下里巴人”,对他能否胜任教学工作常常表示怀疑。—次在《新青年》编委组成人选上,胡适就直接提到了人选的学历问题,这地刘半农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同时,刘半农在上海滩染上的才子气,包括衣着打粉等作派也遭到一些人的诟病。于是,刘半农发奋读博士,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刘半农考上了公费赴英留学的资格。1920年2月7日携夫人朱惠和女儿小蕙赴英留学。留学过程中也是历尽艰辛,于1925年或博士学位回国。  
6、荐诗交流:  
诗海拾贝(我喜爱的诗或诗句摘录):  
推荐理由:  
7、老师推荐的诗及一句荐评  
刘半农有一首小诗,比《一个小农家的暮》更为著名,从1920年创作出来至今一直广为流传,倍受赞誉,这就是刘半农到伦敦后不久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有人说这是一首写给女友的情歌,但更多的人认为,“她”字在这里代表的是中国,这首诗应该是刘半农在异国他乡思念祖国家乡的心声。请大家伴着诗歌优美的韵律,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吧。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9月4日伦敦  
8、迁移训练  
同是抒发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这两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很多不同,你能试着比较分析一下吗?  
参考答案:首先,抒情方式不同。《一个小农家的暮》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全诗没有出现任何想念、眷恋的字眼儿,但是通过对一种典型中国农村的日常生活画面的描写,通过这种充满温情的回忆、想象与描述,却完美而意蕴深长的传达出对祖国的讴歌与思恋,因而具有更为丰富的情感内涵;《教我如何不想她》则更多的是直抒胸臆,而且利用主题句的反复来加强这种感情,也有一唱三叹、浓烈感人的效果。其次,写景的方法不同。《一个小农家的暮》在写景的时候是精选几个有代表性的画面,来刻画农村生活的场景,画面之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作者感情含而不露;《教我如何不想她》也刻画了许多典型画面,但这些都是为了抒情需要的,本身优美,不过没有时序性或空间感,没有《一个小农家的暮》中写景的那种“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境界。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也许——葬歌》《一个小农家的暮》《秋歌——给暖暖》《妈妈》练习题
《一个小农家的暮》教学设计2
《一个小农家的暮》ppt课件4
《一个小农家的暮》ppt课件3
《一个小农家的暮》赏析
《一个小农家的暮》ppt课件2
《一个小农家的暮》ppt课件1
《一个小农家的暮》教学参考
刘半农《一个小农家的暮》全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