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文言文教学指导 >>
文言文学法指导探究
作者:衰落的楚人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6-04


文言文学法指导探究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应办南关中学   王海章
内容摘要: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教读古典诗文作出了新的规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注重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方法。为了更好地搞好教学,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叙述如下,与同行们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大胆质疑
引言:文言文由于时代久远,教学中受到文字、读音、文意(义)、句式、修辞、官名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很理想。中学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学习者感到吃力;课堂气氛低沉;目的未达到;学习者产生畏惧心理;教学者感到棘手与烦恼。为了不拖延教学时间,又能考出较好的成绩,教学者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学习者被动接受,完全处于死记硬背状态;没有科学性、系统性、深究性;完全忠实于文脚注释,没有怀疑与探索精神。这些问题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发展,对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科学探索与革新。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是“字字落实”的教法,翻译和语法的讲解便成了文言文教学的两大支柱。老师只顾“填”,学生又怎能不生厌恶之情?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内涵丰富、有着动人的诗情画意的文言文支离破碎了,还谈什么去体味挖掘文言文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呢?
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注重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文言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为此,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中应着重注重学生的“读”“诵”“说”“疑”“背”“用”六大环节的学法指导。
1、强调读
让学生自读,从课题到作者,再到注释,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课文的大意、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合作下进行研读品味。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特别要求掌握通假字、古今字、异读与破读。
(2)读准诗文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通读文言文,做到停顿正确,理解文意才不会出错。如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的断句,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3)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这样的朗读就会品味出诗人宽广的胸襟,联想到诗人立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雄伟抱负。文言文的断句很重要,要传给学生断句的方法。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句子理解的对错。断句有词组断句法和意义断句法两种,学习者要反复训练、反复琢磨、反复玩味。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文言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品味文言文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下一步的背诵奠定了基石。
2、注重诵
读是诵的基础,诵是读的升华,又是理解和背的前凑。要朗诵好文言文关键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抓住如下环节指导:首先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根据注释读懂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作个记号,在小组内提出解决。解决不了的查资料,资料都无法解决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共同分析解决,老师点拨。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面”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老师认为学生忽略而又重要的地方,再由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带进作者所营造的意境里,品味文言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如散文描述法、配图激情法、配乐法等,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藏其中的浓郁情怀,受到强烈的审美情操感染,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通过各种方法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使读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诱导说
大多数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仍采用通篇逐句串讲法,这种教学法早已陈旧过时,它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学习者想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很难抓住重点。为适应《中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教者应改变这种教学法,实施重点提示法,让学习者借助文下注释自觉主动学习,充分让学生说,单个说、小组内说,互相探讨,交换体会,教者只需对重点语句进行提示或辅导。如何引导重点呢?重点要根据文体来确定;根据句式来确定;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来确定……例如教学初中阶段的《陈涉世家》时,只需抓住大泽乡起义这个中心事件、以陈涉这个主要人物来理顺文章结构就可以了,要求学生按“起义前的志向、准备;起义中的策略;起义后的效果”复述,找出相关语句,大胆让学习者根据注释翻译句段,何需逐句逐字讲解。然后,把通假、词类活用、句式倒装作归类性练习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了。
4、勇于疑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教书匠变成研究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为此,教者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将“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尽量少用传授式教学法,实施“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法。既在教学中引导学习者大胆质疑、广泛探讨、查阅资料、归类总结。
文言文的注释工作还需大量提倡怀疑开拓精神,因为教材注脚仍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现行鄂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十三课《愚公移山》一文,“荷担者三夫”注释为“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就有两个地方值得商榷,一是“三”不应是实指三个,而应是言之其多,译作“几个”,古代“三”言之其多是公认的;就“愚公年且九十,遂率子孙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与“杂然相许”可知不只三人,而是一大家族。其二是“夫”不应是“人”,而是“成年男子”。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古汉语虚词词典》“夫”都没有“人”的注释,有“成年男子”的注释,就“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返焉”的行为,非成年男子行吗?为此,此句应译作“几个成年男子”才正确。其实,教材里还有好些地方值得怀疑并深究。所以,我们不能过于迷信和崇拜权威,也不能崇拜老师。怀疑促进探索,探索找出真理,科学就是求真,创新教育更值得提倡怀疑精神。
探讨不仅能弄清事实,发现规律,也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迪,而且能沟通人与人的情感,建立起良好的感情桥梁。广泛探讨要做到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学识或学术探讨。不但要与本校师生进行探讨,还可以与别的学校“联姻”;不但在教育界进行探讨,还可以与社会各界探讨,要“不耻下问”,发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精神。文言文的知识,专家的结论都只能是一家之言,别家之言古已有之,何况今日乎?广泛探讨就会使分歧趋向准确,文言文教学中的疑难更需要探讨才能解决,好的教学思想、方法、经验也需要探讨才能得到推广,因此文言文教学更需要探讨精神。
查阅资料是探究式(研究式)教学的必经阶段,也是从事学术活动所必备的修养,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必须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遇到疑难或产生怀疑的时候,它是一个验证的过程,是结论成立的依据。查阅资料首先是有“料”可查,有的教者几乎没有课外资料,就只靠教参、教案“搞饭吃”,“照本宣科”亦步亦趋,丢了“拐杖”则寸步难行,这怎么能适应创新教育呢?在文言文方面教者与学者应必备的资料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虚词词典》、《古汉语句法举隅》、《说文解字》等。教者只有不断地查阅文言文知识手册,教学才能得心应手;学者只有不断地查阅文言文知识手册,才能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查阅资料可以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受益多多。
归类总结就是作读书笔记,教者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教给作文言文知识笔记的方法,即“授之以渔”。学习者进入中学后,教者就可着手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编撰《文言文读书手册》。该手册可按《文言文虚词用法》(特别是《大纲》要求掌握的虚词)、《文言文实词用法》(特别是《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字音》(含通假字、异读字、古今字汇编)、《词类活用》(含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句式及变化》(含使、被动句子;倒装句;判断句;骈句、散句、整句)、《修辞》(含互文、对偶、用典等)、《古代文化常识》(含官名、设置、地名、历法等),让学习者日积月累将其丰富扩展,几年中学下来,学习者就完成了一部读书著作。例如讲到“之”字的用法,就可让学习者用这一方法、步骤,分别根据作代词、动词、结构助词、主谓间不译几种情况作系统归类。编撰古诗文读书笔记,要有理论有例句,尽量科学而详尽。学生编撰的《古诗文读书手册》要他们珍藏好,随着读书历程不断丰富它,编撰得科学而详尽的可在小组内传阅,还可把它推广给校外的学生。
5、指导背
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把文言文的背诵提到了突出的位置。文言文很少用于口语,说起来拗口,要达到用文言文流利而又准确地表情达意,就必须强化文言文的背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背诵指导,让他们熟读精背默记在心,最终完成语言积累,达到情感熏陶。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一定要背诵,并且要当堂练习背诵。学习者要掌握文言文的背诵技巧及方法,背诵的常见方法有抓关键词背诵法、画面背诵法、写作顺序法、线索背诵法等。重要的名言警句要消融在脑海里,达到“烂记于心、熟念于口、常写与手”的境界。背诵要按时完成,大班制可采取分组背诵,老师要监控好,并不定期抽背。
6、练习用
学习文言文除了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遗产外,还要把所学知识用在文章里,使文章精悍凝练。在现代文里引用具有哲理的古诗文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妙笔生花;用文言文练习写作,还可巩固所学文言文知识。例如学完《论语》后,可以让学生就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写读后感。写景、抒情、言志的警句更应该随时用在作文里,使文章妙趣横生。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鉴赏文言文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始终是我们文言文教与学的目标,诵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尤其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古代文化遗产的乐趣。
参考书目:
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初中一至六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  八年级上册     湖北教育出版社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文言文教学心得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读写结合教学心得
文言文学习入门
教学指导:学文言非诵读不可
旧书不厌百回读——探索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浅谈
怎样学习文言文?ppt课件
创新文言文教学,彰显古文化魅力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导语激趣
初中文言文教学四步法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讲授方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
怎样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教学文言虚词的几点体会
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备考不可忘“本”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如何处理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问题
诵读法对文言教学的帮助
浅谈古文游记的自主教学
文言文翻译九字法
文言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教学中心理定势负面影响例谈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伏波版)
初中文言文学习方法浅谈
文言文教学指导:一堂复习课的尝试
高中文言文教学浅论
重视文言朗读,提高语文素养
浅谈文言文的教学--《童趣》教学例说
以读为纲,迈向文言教学的康庄大道
文言文的复习应该以文段阅读为主
浅谈如何实现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文言文朗读停顿例谈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抓手的选取
在积累中升华—中学文言文教学经验交流ppt课件
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考卷中进行文言文翻译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文言翻译不难办
文言文解题技巧
初中文言文中的通假与假借现象
文言文倒装句之另解
初探文言文节奏停顿法ppt课件
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阅读文言诗文的几种方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