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螳螂捕蝉》教案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5-06


四八  螳 螂 捕 蝉
刘向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
2熟读背诵课文,并能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阐述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故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揭示课题,初知道理
1板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谁来说说这成语的意思?
2告知本课学习内容。
 
1自由阐述
唤起学生已有知识,激起学习兴趣。
二、学习课文,理解道理
1过渡: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自读课文,感知理解。
2学生反映学习情况。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2集体交流。
 
 
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比较学习,加深理解
1推荐《初中文言文读本》中的《螳螂捕蝉》。
2检查自学情况。
1自己学习并完成“读读背背”。
 
2集体交流。
 
从比较中加深理解故事所阐述的道理。
一、联系实际,解释故事
1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故事?
2议一议:他告诉人们为人处世应守什么原则?
 
 
1自由交流。
 
 
2讨论交流。
旨在使学生学以致用,懂得为人处世的原则。
五送你一句话
板书孔子名言:
人无近虑,必有远忧。
 
抄录背诵。
增加学生文化积累。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课文及补充的名人名言。
 
2把这故事生动形象地讲给家人听。
 
增加学生文化积淀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后感:
学古文,善辞令
 
    古人很讲究辞令,往往喜欢使用暗语来说出想要说的意思,很少有“直谏”的人,这大概和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有关,君主金口玉语,还有谁敢违抗,所以那般大臣们只好舍近求远,动足脑子说话。《螳螂捕蝉》的故事,也正是如此,“少孺子”想劝说吴王伐荆,又苦于吴王的一句话“敢有谏者死!”所以“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终于引起吴王注意,于是向吴王讲述《螳螂捕蝉》故事,终于使吴王明白其中之意,而“乃罢其兵”。多么曲折的一个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在古文中是很多的,又例举《一鸣惊人》的故事,使同学明白讲话要讲究策略,在当今社会中,也要学一点说话的艺术。这也许是学习古文的另一收获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螳螂捕蝉》课文原文阅读
《螳螂捕蝉》教案5
《螳螂捕蝉》学案
《螳螂捕蝉》复习笔记
《螳螂捕蝉》ppt课件3
《螳螂捕蝉》同步练习2
《螳螂捕蝉》同步练习
《螳螂捕蝉》译文
《三打白骨精》《螳螂捕蝉》教案及练习
《螳螂捕蝉》教学实录
《螳螂捕蝉》教案3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ppt课件2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2
《螳螂捕蝉》教案1
《螳螂捕蝉》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