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新纪元》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4-16


新纪元 
  
整体感知 
本文写于上世纪的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作者以其政治家的敏锐感觉和文学家的豪迈、热情,呼唤人类和中国一个新世纪即将到来。历史证明,在本文写作的年代,人类的新纪元、中国现代社会新纪元确已到来,因此本文成为历史的预言、时代的先声。 
文章首先就发出高昂的声音:“新纪元来,新纪元来!”为全文抒写情意定了调。如此开篇少见,不同凡响。接下来便转入新纪元新时代新生活的必要性的论说。第五段提到当时近几年来的世界政治军事风云变幻,证明新纪元新时代新生活的基础已经具备。 
第六段是文章的主体,即作者着重宣讲的内容。作者批评“天演进化”,认为是“这话大错”的,顺势宣传新的社会观念、社会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来重新审视、考察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虽然全文没有提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但有一处隐含此意,即“欧洲几个先觉”,根据上下文可作如此推测。 
概述天演进化论和马尔查士(马尔萨斯)人口说之“大错”,认为人类应该认同新的社会改良、社会革命,这种思想简括为: 
改良生产制度(即改革经济制度或经济基础) 
打破国家界线(让国家消亡) 
人类都得一个机会同去作工(人人平等) 
衣食无侵夺暴掠(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 
劳工阶级武器在手,调转枪口(暴力革命) 
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消灭资产阶级) 
劳工阶级联合全世界同胞(“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民族自决,实现欧洲联邦、世界联邦(民族解放,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这些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何其相似,可以说,作者正是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教育之后,才获得了科学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并用这些观念、观点来考察中国和世界的形势,向人们指出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而本文正是作者的科学世界观的一次展示。 
文章最后归结到对中国社会形势分析,认为中国的社会形势也和世界社会形势一样,“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呼吁中国人民觉醒,建设新中国新世界。再提“新纪元”,紧扣文题,照应前文, 
综观全文,开篇高调,文情饱满,中段和末尾丰富深刻,显示大手笔的风范。作者意在宣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鼓励中国人民创造新社会,这是文章的核心思想,“新纪元”是这个话题的切入口,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点。作者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开阔的视野,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有着高屋建瓴的态势,以全世界的、人类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问题,所以能作出宏观的前瞻,发出超前的预言。本文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宣传性的诸种特点,它是李大钊名作。李氏之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自成一家,豪壮、崇高的风格特点独其所有,他人难以望其项背。 
  
问题探究 
一、怎样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作者对“新纪元”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新纪元”从字面看,是新的一年到来。纪元,纪年的开始。从深层看,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已经建立,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预言;而在中国,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满清政府垮台,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些都是“新纪元”的曙光。 
本来中国人习惯以过春节为过年,而不习惯在元旦欢庆。但作者意欲除旧布新,希望中国人在“新纪元”到来时,不再像因袭旧的传统,而要接受新文化的洗礼。其希望,一是大家都铲除旧的传统观念,接受新的社会理论;二是将新的社会理论付诸实施,“时时创造新生活”,这种“创造”是广义的创造、全面的“创造”,摧毁旧社会,开创新世界。 
二、本文与时代社会有怎样的联系? 
古人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名人名作都是时代的产物,或者说都可以从中找到时代的风痕雨迹。本文写于1919年的元旦,当时中国一方面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列强瓜分,一方面又酝酿强大的社会风暴,酝酿历史的大转折。其时俄国十月革命已经成功,为世界上被压迫民族、被奴役的国家指明了解放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传播到中国来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自觉地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并在社会上广为宣传。中国的旧社会已经日薄西山,新社会的曙光已经微现,这些知识分子以笔为武器,唤醒世人,努力促成社会变革。但是,或许是迫于当时社会控制之严厉,文章中并未出现“马克思”“列宁”“俄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暴力革命”的字样。这是一种文章写作的策略。 
几个月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开启了中国现代史的历程,这就印证了李大钊此前的“新纪元来”的预言。也可以说,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的文章对“新纪元来”的局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读了本文,我们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应该获得怎样的认识? 
课文宣传了科学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在当时具有巨大的宣传鼓舞作用,到今天也仍然具有启发意义鼓舞作用。它告诉我们,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历史可能会有曲折阶段,有黑暗时期,但那只是暂时的,总的还是朝着进步方向发展的;人生需要创造,富有创造性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社会需要创造,富有创造性的社会才是发展的社会,民族需要创造,富具有创造性的民族才是优秀的民族。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全球环境和社会中,创造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我们中国人时时处处都要有创风气之先的思想和行动;要在创造新事物、新精神、新形象的同时,清除坏的恶的、因循保旧的、腐败黑暗的种种势力、习惯、事物,要有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和智慧;要有全球的眼光和长远的历史眼光,用一种开放的、前瞻性的视野来看待本国的社会发展形势,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应当深入一层,高别人一层。 
  
语言品味 
作者思想境界崇高开阔,情怀意绪诉诸笔端,人格本性自然显露,因此课文语言有力度有气势,有情感有哲理,有概括力。试举几例。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思想境界极高,又富有人生哲理。 
“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转无穷,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的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语中极有力度,势不可挡,概括性强。 
“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道路。”语中感情极为深沉。 
另外,本文写于白话文兴起不久之后,当时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家们都在探索适合表达新思想新情感的白话语体,文章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旧的用语习惯和新的不成熟语句。例如“新纪元来”,到现在也许该说“新纪元到来”;“我们今日欢祝这新纪元”的“欢祝”,现在读来有点陌生;“才算能贯达这人类伟大的使命”,“这也是无可如何的事情”,“贯达”和“无可如何”都属于文言词语,“无可如何”就是“无可奈何”的意思。 
不过白话文中偶尔夹带用得恰当的文言词语,很能增添文章的色彩,如前面提到的“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转无穷,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的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语中极有力度,这力度与语言的简洁精粹凝重是分不开的,正体现古代文言在新时代新语言中的生命力。 
  
有关资料 
一、李大钊烈士碑文 
  
(选自《李大钊诗文选读》,红旗出版社2004年版) 
  
  
  
  
  
二、毛泽东谈李大钊 
  
(选自《李大钊诗文选读》,红旗出版社2004年版) 
  
三、李大钊的随感录(李权兴) 
  
(选自《李大钊诗文选读》,红旗出版社2004年版)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新纪元》同步练习
《新纪元》ppt课件4
《新纪元》学案
《新纪元》ppt课件3
《新纪元》ppt课件2
李大钊《新纪元》教案1
李大钊《新纪元》ppt课件1
李大钊《新纪元》全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