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古代诗歌两首《归园田居》《山居秋暝》 练习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4-14


每期金题训练 
古代诗歌两首《归园田居》和《山居秋暝》 
江苏/陈礼林 
归园田居•陶渊明(人教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塵雑,虚室有余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暝•王维(人教试验修订第三册第三单元)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    基础演练,读通诗歌(38分) 
1.    读懂诗意,理解性学习(12分,每题2分) 
(1)《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而令人神往的农村生活图景,使人感到淡泊宁静的高洁心理。下列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①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讲归园田居的原因,第二层讲园田之美,第三层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的好处。 
②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③诗人黯然辞官回归故乡,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④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性本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 
(2)《山居秋暝》描绘出一幅雨后山村秋日晚景图,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下列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①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②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③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④尾联寄慨言志,写此景美好,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3)下列说法中对两首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①“王孙”实是诗人自况,反映了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想归隐了。 
②“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运用了暗比,表面看诗人是在谴责自己走错了路,实际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黑暗的批判。 
③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尤其是年轻时有“刑天舞干器,猛志固常在”的豪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的似乎并不是实话。 (《题未定草》) 
④“风格即人”,平常的乡村生活中在两位诗人的笔下显得美,源于诗人高洁脱俗、热爱自然的品格。 
(4)诗人高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下列能说明“自然”的诗句是: 
A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①AC②BD③AB④CD 
(5)下列诗句中皆出于《归去来兮辞》,最能诠释“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一句是: 
①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②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③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④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6)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具有共同意旨的一句是: 
①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②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而知还 
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④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    读出妙笔,探究性学习(10分,每题5分) 
(1)体会“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深刻含义。 
(2)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的颔联和颈联中讲求炼字、炼句,给整篇诗作起到提神运气的作用,从而更能使人真切地进入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动。试作具体赏析。 
3.    读出问题,研究性学习(16分,每题8分) 
(1)在世人眼中,为官就是安逸舒适的代名词,陶渊明为什么放弃而选择辛苦的农家生活? 
(2)联系此两诗,我们可以看出从陶渊明到王维,他们之间的有着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影响与革新。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①前人元好问评陶诗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苏轼评王诗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用原诗中的一个字,概括两者的思想风格。 
②结合以下两副对联,略谈他们诗歌题材、风格的区别。 
写陶渊明: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 
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江西九江县陶渊明纪念馆对联) 
写王维: 
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 
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作者:马雪松) 
二、    精段精练,读透诗歌(12分,每题6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1.    发挥想象,试复述出此部分写景的前后发展线索。 
2.    诗句写平常之景,抒不平常之情。试结合这一部分加以说明。 
三、    拓展训练,读破诗歌(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小令,试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 
沉醉东风•渔父 
[元]白朴 
黃芦岸白蘋渡口。绿杨隄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卻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戶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    作者在这首小令中塑造了一个寄情山水,享受愉快的生活情趣的渔父形象,请结合原文,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写出这一形象的? 
2.    这首小令与陶诗、王诗一样,写渔父在大自然里愉快地生活的情趣,比之那些达官贵人还要自由自在。这是作者寄情山水,不愿做官的思想反映。试将此小令与陶、王的两首诗作一比较。 
  
参考答案 
一、基础演练,读通诗歌(38分) 
1.    读懂诗意,理解性学习(12分,每题2分) 
(1)①,不是间接抒情,而是直抒胸臆。 
(2)④,不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而是作者自况,亦是“慎独”的表现。 
(3)③,陶渊明早年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后宦海沉浮,看透官场。加之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所以《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实际上真实地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方面,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 
(4)③,既指客观之自然,亦指主观之自然,故“无杂言”“愿无违”与之匹配也。 
(5)①,“尘网”实乃迷途,“三十年”做的事皆“非”。 
(6)②,作者以云、鸟自况,追求外无挂碍和内心自由。 
2.    读出妙笔,探究性学习(10分,每题5分) 
(1)提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运用比喻、对偶表达自己早有摆脱官场束缚重返故里的强烈愿望,也传达了羁鸟脱网、池鱼归渊的惊喜和快慰。  
(2)提示:“照、流、归、下”四个动词,这些动词或长或短,或动或静,或写景或写人,交织在一起,使我们观赏到一幅别开生面的秋韵图。 
3.    读出问题,研究性学习(16分,每题8分) 
(1)提示:①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在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 
②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 
③由此可见,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而道家主张飘然出世,回归自然。 
④当然,回归田园也不是一件无比轻松的事,农家生活也很艰难,然而这些相对于官场,都可忍受。因此,陶渊明主动选择“守拙归园田”,守的既物质的拙,同时也是纯真本性的拙,得到的却是精神的丰富与自由自在。 
(2)提示:①陶诗:“拙”;王诗:“空”。②田园诗;山水诗/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对王维也有影响。两个人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都分为前后两期,后期逐渐归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农村生活,贴着地面飞行;“松竹莲”三个意象,可见超凡脱俗,乘奔御风。陶渊明亲自参加农业劳作,王维则“弹琴复长啸”/ 陶诗平中见奇,受儒道思想影响,强调“拙”;王维则受佛家思想影响较多,强调“空”/陶诗平淡古朴,具有汉魏风格;王维虽是律诗,但风格清丽,亦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两人都将眼前景与心中景紧密融合。 
二、精段精练,读透诗歌(12分,每题6分) 
1.提示:作者摆脱官场羁绊,如出笼之山鸟,来到魂牵梦萦的田园,自由而陶醉。此部分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不是“世外桃源”而胜似“世外桃源”乡村美图。首先整体地勾勒了一下住房条件,数字化的表达非常满足;紧接着带着兴奋的心情跑遍房前屋后,榆柳成荫,桃李繁茂,好一个居住环境;夜幕降临,村落渐远,炊烟四起,心中的田园仿佛笼罩在一层轻纱似的梦幻之中;夜深人静,幽长而古朴的深巷不时传来几声狗吠,伴其入梦,一觉醒来,不觉天已大亮,七彩的公鸡雄鸣于桑树之顶,仿佛在提醒昨夜酣眠的诗人早点起来欣赏新的一天! 
2.提示:淳朴自然的园田风光——成为同污浊的官场、尘网相对立的理想化的象征形象;自然——不但是指丘山、园田的自然环境,而且是作者主观情趣与园田风光的物我交融、心境和谐的精神境界,是复归自然的精神解脱和升华。诗人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决意弃旧图新,归隐农村,全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田园生活的无上乐趣,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这首诗以平淡舒缓的笔调写园田之景,抒隐逸之情,并融入了“守拙归园田”这样颇有哲理的句子,平淡中包含有深厚的情韵,耐人寻味。 
三、拓展训练  读破诗歌(10分) 
1.提示:情景交融,与万户侯对比。 
2.提示:色彩浓烈,豪气冲天;句式变化,对比鲜明。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峨日朵雪峰之侧》作业练习
《登岳阳楼》同步练习3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ppt课件
《登高》理解性默写ppt课件
《荆轲刺秦王》挖空训练
《党费》练习题
《插秧歌》练习题
《白马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作业练习
《峨日朵雪峰之侧》巩固练习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课堂练习
《红烛》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上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过关测试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练习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同步练习
《红烛》作业练习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业练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练习3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梳理2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能力测试
《前赤壁赋》简答题训练
《乡土中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同步练习
《无衣》重点字填空及情境默写练习
《静女》重点字填空及情境默写练习
李煜《虞美人》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
《荷塘月色》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汇编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