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祭石曼卿文》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4-09


《祭石曼卿文》 
一、教学要求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情感、主题。 
2.掌握本文的艺术特色,进而了解欧阳修散文的风格特点。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欧阳修;石延年;祭文;唐宋八大家 
2.内容提示 
本文是欧阳修给好友石延年写的一篇祭文。本文略于叙事,详于抒情、议论,且议论中融注深厚的感情。祭文基本上没有追叙石曼卿的生平事迹,而主要是通过物之盛衰、人之生死、形名之存亡的议论抒发对挚友的怀念之情。在议论中交织着主观与客观、常理与心理的矛盾,千回百转,低回凄恻,愈转愈深,体现了欧文“纡余委备,往复百折”的特点。整篇文章情真意厚,缠绵悱恻,是这篇文章的动人之处。 
三、创作背景 
石曼卿(994—1041),北宋文学家,才高而未遇,遂饮酒自放,愤世嫉俗。欧阳修是其挚友,两人相识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当时同官馆阁校勘,不到一年。其后两人分别多年,当再度相聚时,石曼卿已憔悴衰老,不久,48岁的石曼卿就英年早逝。欧阳修曾作《哭曼卿》和《石曼卿墓表》等诗文对石曼卿予以深切悼念。《哭曼卿》诗中说:“嗟我识君晚,君时犹壮夫。信哉天下奇,落落不可拘。轩昂惧惊俗,自隐酒之徒。一饮不计斗,倾河竭昆墟。作诗几百篇,锦组聊琼琚。时时出险语,意外研精粗。穷奇变云烟,搜怪蟠蛟鱼。诗成多自写,笔法颜与虞。旋弃不复惜,所存今几余。往往落人间,藏之比明珠。……朐山倾岁出,我亦斥江湖。乖离四五载,人事忽焉殊。归来见京师,心老貌已癯。但惊何其衰,岂意今也无。才高不少下,阔若与世疏。骅骝当少时,其志万里途。一旦老伏枥,犹思玉山刍。……而今壮士死,痛惜无贤愚。归魂涡上田,露草荒春芜。”诗中对石曼卿的诗歌才华、书法艺术作出高度评价,对彼此相识甚晚,相聚无多表示遗憾,对石曼卿的才高不遇,英年早逝表示了极度的哀痛。在《石曼卿墓表》中,欧阳修对其文章、才能、奇节、伟行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石曼卿去世26年后,欧阳修又派人到石曼卿墓前祭奠,并作祭文,抒发了对挚友的深切怀念。 
四、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背诵课文。 
2.课文分析 
 首段是例行公事。凡是祭文,都需在首段点明时间与人物关系。 
第二段始进入祭文正文,劈空就是一句“呜呼曼卿”,行文突兀,而情感真切。仿佛要将亡友从地下唤醒,对他细细倾诉。所要倾诉的又是什么呢?“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八个字正是这一段的眼目。这八个字又仿佛是劝慰亡友的魂灵可以放心安息。所谓“身去德音存”,人固有一死,美好的名声却必将流芳百世。 
第三段又以“呜呼曼卿”领起,正是欲将一腔心事都说与亡友来听。这一段,以“奈何”为界是两层意思。“奈何”之前的几句是接着上一段说,仍是说“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奈何”以下,笔锋陡转,“荒烟野蔓”数句将一幅荒冢凄凉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不由人不起“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之悲。两层意思之间,一客一主,前一层只是引起,只是为了反衬,后一层才是重点,也是全篇的核心。 
第四段仍以“呜呼曼卿”领起,正是欲将心中蕴含的感情都与亡友说尽了。而一段之精神乃在不能忘情。“固知其如此”的“固”字好,与下文的“而”字构成转折。名可不朽的道理,我不是不知;万古长空,空悲无益的道理,我不是不知。可是,追念往昔,我又怎么能忘却那些歌哭笑悲的记忆!理智,终究抑制不住情感。从理智上明白和接受一些大道理,并不是很难的事;可心灵的感受终究是点点滴滴,往昔的感伤无声无息地渗透。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祭文正文分三段:第一段写不朽之名,第二段写万古之空,第三段写不能忘情。三段皆以“呜呼曼卿”领起,在情感上有很强的震撼力。岳飞《小重山》词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本篇亦是知音云亡之悲。 
文章不长,但情感富于转折。正文一段与二段之间是转折,末段自身又含一层转折。一段的不朽之名,终究敌不过二段的万古之空;末段的理智超脱,终究敌不过情感的悄然渗透。转折之后,方见分量,方见沉重,而终不外“悲”与“情”二字。欧阳修曾云:“人生自是有情痴”,信然。 
全文以情驭笔,一气呵成,不假修饰,却又得结构之妙。文中以“轩昂磊落、突兀峥嵘”八个字推许曼卿,实可移来评此篇。正文第一段写名之不朽,是何等斩钉截铁!全然是劈空说起,有游龙出海之势。第二段写万古之空,却又将第一段全盘抹倒,非力挽山河的笔力,绝不能做到。前二段是放得开,末段却是收得紧,如一道闸门,将两条游龙紧紧关锁。正可见当时文坛巨匠的文字工夫。 
译文: 
在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具官欧阳修,谨派尚书都省令史李旸前往太清,以清酒和几样佳肴做祭品,在亡友曼卿的墓前设祭,并写一篇祭文来吊祭: 
唉,曼卿!生前您是个英才,死后必化为神灵。那同万物一样有生有死,而又回到无物的,是您暂存聚合的肉体;不同万物一起消灭,而卓立不朽的,是您留传后世的英名。这是古来圣贤,没有一个不是如此。那些被纪录在史籍上的,如同太阳、星星般地光明。 
唉,曼卿!我好久没看到您了,还彷佛记得您平日的样子。您的意态超凡,仪容俊伟,卓立高迈,而被埋葬在地下,我想不会化成土壤,应该化成金玉的精粹。不然,也会生长出千尺高的松树,或九根茎的灵芝。怎禁得满目荒烟野草,荆棘交错丛生,在凄风雨露下,飞萤野火流动;只见牧童和樵夫,在那里上下往来歌吟,再加上那些受惊的飞禽走兽,悲伤地徘徊而咿嘤鸣叫!今日固然如此,就是千年万年后,怎知它不变成躲藏狐貉或鼯鼪的洞穴呢?古来的圣贤也是如此的遭遇,您难道没看见连绵不绝的旷野和荒城! 
唉,曼卿!盛衰的道理,我固然晓得它是这样,然而感念往日,心里觉得悲凉凄怆,不知不觉临风而掉下眼泪,实在感到惭愧无法达到古圣人不动情的境界。希望您来享用! 
3.课文难点讨论 
请讨论一下第三自然段作者对石曼卿墓的想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要点:悲凉;失望;对于古来圣贤命运的同情。 
4.相关评论 
凄清逸韵。(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三十一) 
  胸中自有透顶解脱,意中却是透骨相思,于是一笔已自透顶写出去,不觉一笔又自透骨写入来。不知者乃惊其文字一何跌荡,不知非跌荡也。(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三) 
  公祭文奇崛不及韩,清峭不及王,独情致缠绵凄恻而亦微带俗韵,若此篇是也。(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六一居士全集录》卷五) 
  此文三提曼卿,分三段看:第一段许其名垂后世,写得卓然不磨;第二段悲其生死,写得凄凉满目;第三段自述感伤,写得唏嘘欲绝,可称笔笔传神。(清·孙琮编《山晓阁选欧阳庐陵文选》卷四) 
  拟柳子《祭吕化先文》,无味,不知人何以多好之。(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九) 
  此一祭,盖葬既久而近经其处,触眼苍凉,不禁侘傺嘘唏,一写其宿草之悲也。或把作随常祭文批解,伧子又从而剿之以为活套,不足一哂。文虽极悲凉,却能向已墟境象,点出不朽精神。(《古文眉铨》卷六十二浦起龙评) 
  篇中三提曼卿:一叹其声名,卓然不朽;一悲其坟墓,满目凄凉;一叙己交情,伤感不置。文亦轩昂磊落、突兀峥嵘之甚。(《古文观止》卷十) 
  此遣祭曼卿墓下之词,非始死而吊奠,故全在墓上着笔,而以曼卿生平之奇,串入生发。其大意从雍门子鼓琴一段脱化来。文情浓至,音节悲凉,不忍多读。(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四) 
  意势矫健,音节苍凉,非六一不能为此。(清·王文濡《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卷七十四) 
七、练习 
1.选择题 
(1)欧阳修所作的著名史书是(  ) 
     A.《新五代史》     B.《旧五代史》 
     C.《宋史》         D.《新唐书》 
         答案:A 
  (2)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 
     A. 欧阳修     B. 司马光  
     C. 苏轼       D. 苏洵 
         答案:B 
  (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作于他任职(   )时期。 
     A. 杭州      B. 滁州  
     C. 扬州       D. 洛阳 
         答案:B 
2.填空题 
(1)欧阳修卒后的谥号是(  )。 
     答案:文忠。 
(2)《祭石曼卿文》中“石曼卿”的名字是(  )。 
     答案:石延年 
3.简答题 
简要介绍一下《祭石曼卿文》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答案要点:反复咏叹;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运用对比、联想的手法。 
八、研习与思考 
1. 本文主体部分由三句“呜呼曼卿”提起,每一句之后分别是从哪个方面追思亡友石曼卿的? 
答:参课本上的评析第二段。目的在于让学生抓住文章结构框架。 
2. 清人林云铭感叹《祭石曼卿文》“文情浓至,音节悲凉,不忍多读”(见《古文析义》)。由此分析作者在文中的抒情方式。 
答:参课文上的评析第三段。(1)直接抒发与托物寓情相结合;(2)情景交融,尤其是第三段;(3)所用词藻色泽灰暗,给人悲冷的气息。 
九、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欧阳修书法真迹欣赏 
《灼艾帖》 
    《集古录跋尾》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祭石曼卿文》ppt课件1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mp3音频朗读
《祭石曼卿文》原文和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