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琵琶行》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u4f1a%u5458%u6ce8  日期:09-02-27


《琵琶行》说课稿

   《琵琶行》是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其实在几千年前诗人已经有了这种用文字去解读其他艺术的意识和高超技巧。《琵琶行》就是一篇音乐与文字,与作者的感情水乳交融的好文章。
   一、说教材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 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有关美感与文学的文章在高一时学到过几篇。但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学生很少接触。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音乐是付诸于感官的,学生还能感知。但听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难摹写的。如何通过音乐来感知听者、演奏者内心感情,并将两者融为一体是文章的难点。)
   二、说学情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再加上这是一篇课内自读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讲的过多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所以我觉得采用诵读法和学生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此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前疏通字句,解决字词问题。本文采用一课时教学,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加课外知识,用两课时、三课时进行教学。
   四、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毕竟没有很高的文学和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的传授知识效果未必好,还应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尤其是让学生听《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古乐,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的音乐有个感性的认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分析课文
   1、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声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几个内容。
   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琵琶女的琴声和诗人的感受两部分内容。
   文章通过琴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2、下面我讲讲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我从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文章。
   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节。我设置如下问题:a,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b,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
   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答案:这是种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也是用文字去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
   第二次演奏,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学生先挑出来读读。然后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a,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b,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c,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d,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c,侧面烘托的手法。d,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让学生反复诵读,自己品味。
   第二条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学生在文中不难找到。
   在第一次感悟中可以让学生回答怎样的问题,a,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初听声音时的心情吗?b,你从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c,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推进,表明了作者孤寂伤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凉音乐。
   第二次感悟在文章的第四节,是文章的难点部分。为了更好理解文章主题,要联系琵琶女的身世来感知文章。在这里我打算问这样几个问题:a,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心情?b,诗人听了琵琶声,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发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c,为什么诗人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一部分阐明了文章的主题。诗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华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处。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第三次感悟在文章的最后一节,要学生回答:如何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句话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用它作结,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这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从而鲜明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3、到这里全文的分析结束,下面我讲讲文章的小结。
     全文结束后,设计提问:诗人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时便已经听出了音乐中的情感?(过渡到白居易的处境)
   学生分组讨论,交换意见。最后我总结:
   A、 白居易的身份:被贬的官员,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这一点与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处。
   B、 秋天,“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落寞。
   小结:正是在这样相同的境遇中,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写下了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赠之。最后我用一首诗作为《琵琶行》的读后感,和大家共鸣: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三)课外延伸
   继续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这类文章的能力,如在课堂上出示《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中关于王小玉说书的片段。让学生课外进行比较阅读。此外学生还可去找描写音乐的文章和诗歌,如《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等。
   (四)作业
   让学生初步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课后就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琵琶行》ppt课件(29页)
《琵琶行并序》文言文知识梳理
《琵琶行》(其三)pptx课件(46页)
《琵琶行(并序)》背诵与练习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统编版《琵琶行》并序学案
《琵琶行(并序)》pptx课件(54页)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36页)
《琵琶行》ppt课件(51页)
必修三第二单元《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琵琶行》ppt课件(38页)2
《琵琶行》ppt课件(71页)
《琵琶行》ppt课件(48页)
《琵琶行》ppt课件(19页)2
《琵琶行》ppt课件(46页)
《琵琶行》pptx课件(28页)
《琵琶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琵琶行》同步练习5
《琵琶行》学案及课件
《琵琶行》教案7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21页)
《赤壁赋》《琵琶行》复习学案
《琵琶行》ppt课件(28页)
《琵琶行》并序教案7
《琵琶行》高效课堂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5
《琵琶行》导学案4
《琵琶行》ppt课件(31页)
《琵琶行(并序)》课文赏读
《琵琶行》ppt复习课件(19页)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12页)
《琵琶行》ppt课件(47页)
《琵琶行》ppt课件(24页)
《琵琶行》教案6
《琵琶行并序》原文
《琵琶行》ppt课件(38页)1
《琵琶行》同步练习4
《琵琶行》ppt课件(26页)2
《琵琶行》ppt课件(26页)
《将进酒》《琵琶行》练习讲解ppt课件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
《琵琶行》ppt课件(19页)
《琵琶行》说课稿3
成安一中高一《琵琶行》导学案(两课时)
《琵琶行》教案5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