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在桥边》教案2
作者:   上传者:%u4f1a%u5458%u6ce8  日期:09-02-18


一、导入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第一篇小说是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从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验到了战火纷飞中人类的一丝温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小说《在桥边》,看看这一回在桥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7页。 
二、作者介绍 
伯尔出生在科隆一雕刻匠的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随军到过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增长了不少见识。二战结束后,曾在战俘集中营待了几个月。六年战争生活经历,成为伯尔早期创作的主要题材。战后除继续在科隆大学研究语言与文学外,还当过木匠和人口统计员,因此对下层人民的生活较为熟悉,并在许多作品中有所反映。他曾获得几十种国际国内颁发的文学奖,作品已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火车正点》、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来斯巴……》等。1971年发表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最主要的情节内容。 
明确:他们让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我每次都故意把一位可爱的姑娘漏数掉了。 
四、结合话题,重点赏析 
1、知识链接 
我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环境这一要素其实在第二单元的话题“场景”当中已经涉及到。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性格等。 
“人物”是上一个单元的话题,写人物要注意贴着人物写,贴着人物写包括哪两个方面? 
明确: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注意运用语言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上遵循着一个基本模式:发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那么《在桥边》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全文共9段,请大家根据小说的情节运行流程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内容。 
明确: 
发生:1-3段,交代主人公的基本现状以及他对职业的态度。(现实生活乏味) 
发展:4-5段,主人公暗恋过桥的姑娘,她成了主人公乏味生活中的亮色。(暗恋过桥姑娘) 
高潮:6-7段,“我”逃过检查,被调去数马车。(逃过突击检查) 
结局:8-9段,主人公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数马车,交鸿运)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海因里希·伯尔《在桥边》阅读练习及答案
《在桥边》同步练习
《清兵卫与葫芦》《在桥边》字词整理
《在桥边》教案4
《清兵卫与葫芦》《在桥边》学案
《在桥边》ppt课件5
《在桥边》ppt课件4
《在桥边》教学设计3
《在桥边》ppt课件3
人教版选修《在桥边》ppt课件2
外国小说欣赏《在桥边》教案1
伯尔《在桥边》ppt课件1
伯尔《在桥边》全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