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教案2
作者:徐彩华  上传者:%u4f1a%u5458%u6ce8  日期:09-02-14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一、简介诗歌的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这是诗人田间20世纪30年代后期写就的一首街头诗。(街头诗是抗战时期,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现的短小精悍、紧密配合当时斗争,迅速发挥宣传作用的一种诗歌形式。也称传单诗、墙头诗。)当时,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斗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面对敌人的疯狂侵略和残酷杀戮的嚣张气焰,是投降还是反抗?田间的这首小诗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深刻地揭示了不奋起、不抗争、不战斗的严重后果。

二、朗读练习。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及停顿,揣摩朗读技巧。(教师适当点拨)

2.着重体味“看,这是奴隶!”一句是谁讲的话,应该怎样读。在整体练读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同学,加上动作和表情。

(这是引用,出自敌人之口。应该用残暴、讥讽的语言来读,以激起听众的愤恨之情。)

三、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畅谈读这首诗歌的感受。

四、内容探讨:

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我们”,为什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杀?

用刺刀杀更能说明敌人的残忍。

2.为什么敌人“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而不是指着肉体?

因为“骨头”指骨气,这不仅是对人格的侮辱,也是对人精神的侮辱。

3.这首诗非常短,没有一句正面劝说“我们”去打仗,但很能起鼓动作用,这是为什么?

作者先从反面假设:“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引起人们认真地、严肃地思考。接着写出这一假设将产生的可怕的结果:“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最后,作者又用漫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敌人凶恶的嘴脸和强盗相:“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从而揭示了甘当奴隶的可悲之处,激励人们觉醒,鼓舞人们奋起抗战,有很强的战斗力和号召力。

五、小结。

目前,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正显出复活的苗头,一小撮反华分子“晋拜”靖国神社,企图否认历史,否认他们对中华民族犯下的血腥罪行,田间的这首小诗难道不正是他们恶行滔天的如山铁证?只有建设我们的祖国,使他日益强大起来,才能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无论当时,还是现在,田间的这首小诗如战斗的鼓点,警醒我们,催人进取!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ppt课件(20页)
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ppt课件3
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ppt课件2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教案3
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导学练习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原文阅读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mp3音频朗读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教案1
诗两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ppt课件1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教案1
醒人心的战斗鼓点——《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赏析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