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复兴中学2009级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1,5单元)
|
|
作者:开州侠客 上传者:admin 日期:09-01-06 |
开县复兴中学2009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班级 考号 姓名 得分
命题老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这试卷是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展翅翱翔的雄鹰;如果这试卷是碧绿的草原,你就是那驰骋万里的骏马。只要你自信、沉着、放松,相信你一定比雄鹰飞得更高,比骏马跑得更快!
请注意:本卷共用12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王 勋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40分)
1、将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及加点字的注音分别填在文中的横线上。(4分)
长江三峡以其险jùn 的地形、绮 丽的风光、磅礴 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xiá 迩,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2、写出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再另选一个历史人物,并写出相关的成语。(4分)
①墨子 ②诸葛亮 ③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 A、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 B、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C、 C、伊拉克局势能不能稳定下来,是联合国工作人员返回巴格达工作的基本条件。
D、 D、“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4、下列人物与作品、情节搭配不正确的是( ) (4分)
A、范进 中举后却又发疯了 《儒林外史》
B、刘备 借口“鸡肋”事件杀杨修 《三国演义》
C、菲利普 不愿和亲弟弟相认 《我的叔叔于勒》
D、杨志 押送金银担 《水浒》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B.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C.在《沁园春 雪》这个题目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二者都与词的内容有密切关系
D.阅读议论文要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6、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2分)
快乐是件奇怪的东西, ,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A.它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你分给别人的越多
B.它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增多,你分给别人的越少
C.它不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增多,你分给别人的越少
D.它不会因为你分给了别人而减少,你分给别人的越多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B.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C.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同学忍俊不禁扑地一声笑了起来。
D.只要你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再求全责备了。
8、语言综合运用( 4分)
某班级在本学期的“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开展了一次辩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小王同学说:“比尔•盖茨是世人公认的成功人士,人们提到他,总会在他的名字前冠以‘世界首富’的称谓,他的财富就是他成功的标志。所以我认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金钱。”你是否赞同小王的说法?为什么?
答:
9、综合性学习 (共10分)
为了研究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赵明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小组。他们对城乡213名九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三则材料是调查结果。读后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14部推荐名著阅读情况:阅读人数居前五位的名著是《安徒生童话》《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水浒》和《格林童话》。
材料二: 影响阅读名著的原因:
原 因 人 数 所占比例
A.找不到书 70 33%
B.没时间 105 49%
C.不喜欢 38 18%
材料三: 除推荐名著外,还有很多作品深受同学们喜爱。阅读人数高居第一、二位的,分别是《三国演义》《红楼梦》,还有相当数量的同学阅读了《呐喊》和《聊斋志异》。在外国作品中,《汤姆•索亚历险记》《简•爱》和《巴黎圣母院》是最受欢迎的三部。同学们说,广泛阅读文学名著,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升文化品位。成长,离不开文学名著的滋养。
(1)材料一中的五部名著,均有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请任选一个特点,从五部名著中找出一个例子,作简要分析。(4分)
(2)仿照下面的例子,对材料二的图表作说明和分析(从B、C中任选一项)。(3分)
例:选A
说明:认为影响自己阅读名著的原因是“找不到书”的同学有7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
分析:学生本人和家庭藏书不多,而学校和社会上的图书馆又未能提供方便的借阅条件。另外,书价过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选
说明:
分析
(3)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理由是“那都是闲书,没什么用”。小华请求你帮助他说服家长。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可适当运用材料三的内容。(3分)
10、古诗文积累与鉴赏(10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① ,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②足蒸暑土气, 。(《观刈麦》)
③ 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 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
⑤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运用“ , ?”这一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又如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运用“ , 。” 这一典故描写战争激烈的场面,来表明诗人报效祖国的情感。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2分)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
答: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16-20题(16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①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A、池非不深也( ) B、委而去之( ) C、以天下之所顺( )
12、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得道者多助 委而去之
A、道: 策之不以其道 B、去: 去国怀乡
惨无人道 去留两便
寡助之至 攻亲戚之所畔
C、至: 比至陈 D、之: 辍耕之垄上
无微不至 始龀,跳往助之
13、文中有三处空缺,按照原文,应填写的句子是(3分)
答:① ,
②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 。
1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 。
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 。
15、选文举什么例子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分)
答:
1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3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16分)
①做医生的邻居跟我讲了个事儿:他的一个病人,挺年轻的姑娘,患了干燥综合症。这是一种很罕见的病,就是身体分泌的那些汗液、胃液和唾液都越来越少,导致人消化困难,必须借助专门的导管将类似胃酸的物质输入体内,才能稍稍缓解;更残忍的,这种病人不能见阳光。阳光就像一台榨汁机,会很快耗完病人的体液,就像在榨取一个鲜嫩的苹果,导致病人呼吸衰竭。现在的医术还无法彻底治疗这种病症,在谨慎地反复会诊之后,他们诊断,这个姑娘最多还能再活10个月。
②姑娘的病房,窗帘是日夜拉上的,只有镍灯发出淡淡的冷光。只有月光很暗淡的夜晚,病人才可以在护士的陪同下到院子里散步。
③医生说,他从没见过那么苍白的脸,却也从没见过那样明亮的眼神。每次他进去的时候,都看见那个姑娘在专心致志地涂指甲油,鲜艳通红的那种,和她的苍白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④两个多月后,我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说国外有个患干燥症的病人,生活在避免阳光直射的环境里,活了3年之久,希望这则消息可以使这个姑娘宽慰一些,我打印下来,去找那个医生。
⑤医生听清来意,摇摇头,说没有用了,她已经去了。看着我惊讶的样子,医生叹口气:“她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我们通知了她的父母,但谁也劝不住。后来听说她根本没爬上去,只是在天山脚下的草原骑马,病情当场发作,救治无效,就没了。挺可惜的,才22岁,听说恋爱都没谈过……”
⑥身患绝症的年轻女孩,让自己的生命提前在明媚的阳光下凋谢,该有着怎样的勇气和决心?
⑦医生又说,她和你一样,喜欢读书写东西,在整理病人遗物的时候,整理出来一大堆各种颜色的指甲油,每种颜色外面都贴了张小纸条,是她自己给那些指甲油起的名字。其中,淡蓝色的,叫做“豆蔻”;银色的,叫做“妖精”;而大红的那支,她起了一个很古典的名字,叫做“与子偕老”。听得我心酸。
⑧阳光和生命相比,当然生命重要。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甚至用生命去换取也心甘情愿。
⑨她鲜红的指甲油,也许一直是她心底下鲜红的太阳。可是,她不能舍弃的,不仅仅是一种可以检测生命硬度和质量的阳光,还有尘世每日升起的太阳。
⑩我们健康人每天都能看到、触摸到阳光,就像看到、触摸到很多其他美好的事物一样。只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了疏忽,而非珍视。
(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有改动 作者:邢汶)
17、下面三项中,你认为哪一项最适合做文章的标题?为什么?(3分)
A、《生命啊,生命》 B、《阳光啊,阳光》 C、《阳光与生命》
答:选 项。因为
18、作者善于运用一些修饰语来传情达意。例如:(1)用“ ”来修饰姑娘的脸,说明 ;(2)用“ ”来修饰阳光,借此来比喻 等等。(4分)
19、文中多次提到姑娘用的指甲油,由指甲油我们可以联想到姑娘 的精神面貌。(2分)
20、第⑨段画线句中,你认为“生命的硬度”是指 ,“生命的质量”是指 。(2分)
21、第⑤段中说姑娘“突然坚持去天山旅行”,你是否赞成她的这一行动?为什么?(3分)
答:
22、对于阳光、空气、水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我们健康的人常常会熟视无睹地“疏忽”它们的存在。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视”它们?为什么?(2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23-27题。(共13分)
成功是一种感受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该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需旁人认可,更不需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了一步,对人生的感悟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成功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的?(3分)
答:
24、第②段划线句子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哪些作用?(4分)
答:
25、本文提出论点后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4分)
答:
26、下列四句名言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2分)
A.“你努力了,尽力了,即使摘不到诱人的金苹果,也同样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B.“成功的关键不在成功的结局上,而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C.“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出发……每一种结果,都是人生的体验,都是一首耐唱的歌。”
D.“不想当元帅的,不是好士兵”。
四、写作实践(55分)
27、读材料后作文。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磨炼是召唤成功的力量。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复兴中学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40分)1、峻 qǐ bó 遐 2、墨守成(陈)规 略 略
3、D 4、B 5、C 6、D 7、A 8①(4分)不赞成。(1分)理由应谈到:比尔•盖茨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他是世界首富而在于他的才干,拼搏精神及为业界做出的贡献。(1分)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有很多 (谈到这一点得1分,谈得具体、合理再得1分。)(2分)
9、(1)例子与特点一致1分,作分析1分。共2分) (2)示例:B 认为影响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原因是“没时间”的同学有10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9% 一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二是部分同学的课余时间被用来看电视或上网等,挤占了阅读名著的时间 C 认为影响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原因是“不喜欢”的同学有3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8% 这部分同学大都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未能从读书中获取教益和乐趣。个别同学有欣赏趣味低俗化的倾向(说明图表1分,作分析2分。共3分) (3)(语言得体1分,有理有据2分。共3分)
10(1)①物是人非事事休②背灼炎天光③人迹板桥霜④燕然未勒归无计⑤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全诗一共选取了“土地”、“河流”、“风”、“黎明”四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共10分,(1)之①——⑤每空1分,(2)2分) 二、11、A、护城河B、放弃C、归顺、服从 12、B 13、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4、A、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B、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5、以攻城和守城为例来论证。1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为孟子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本文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民心所向”以及“人和”就是行“仁政”的结果,因此,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一)17、C 本文作者从姑娘生命的历程中体会到虽然生命重要,但“阳光显得那样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甚至用生命去换取也心甘情愿”的道理,引导人们去“珍视”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不是单纯地说“生命”或“阳光”一个方面。(“选择”1分,“理由”2分,计3分。不求文字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18、(1)苍白 姑娘身患绝症,身体虚弱 (2)明媚(或:鲜红) 世上一切最美好的事物(每小题2分,计4分) 19、有强烈的爱美之心,更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2分。意符即可) 20、人坚强的意志 人崇高的精神(每空1分,计2分) 21、可赞成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用顽强的精神来感受阳光等大自然的美好;也可不赞成,因为她也应该珍爱生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3分。无论赞成与否,言之有理即可) 22、(2分)。(答案为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二)23、成功是一种感受。(或:成功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2分) 是在否定错误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1分) 24、内容上是对上述说法的否定,引出话题(提出中心论点);结构上起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每点2分,共4分) 25、(1)从每一点(或“微小的”)进步中,品味到成功的快乐。(2)即使失败,只要从中受到教益,同样是一种成功。(4分) 26、D(2分)
作者EMAIL:402250392@qq.com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