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门》教案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12-11


郑映冰 

一、教材分析:

1、美国作家莫利的《门》与钱钟书的《窗》同为高中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基本阅读篇目,同样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中有许多细碎平常的事物,这些事物司空见惯,人们一般不会特别注意它们的存在和意义,但是,细心体察,深入感悟,你就会有不同寻常的发现。

2、作者把对人生的感悟全寄托在“门”上,“开门”和“关门”浓缩了人生,一篇《门》告诉我们人生到底是怎样的状态。作者在表述时明显可以发现“矛盾”,但这一点恰恰是人生的真实面目,人生是丰富的,也是矛盾的。

3、本篇的语言层面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发表看法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是因为关注的人生,是生命,要真正让学生敞开心怀来谈,并且谈出真知灼见是有难度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认识理解作者关于人生的看法。

2、融入自己的感受感情,欣赏文中精彩的语段,体悟哲思,体悟自我,进一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感悟一种深邃的哲思是如何获得的,进而明确自我的情感体验是抒写个人见解和感受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思考,分析讨论,体会作者思想的深刻性,并试着与社会人生结合起来审视,加以拓展,寻找适合自己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学习作者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新颖的东西,表达独特见解的方法;同时,通过精彩语段的品鉴,欣赏这篇散文的独特魅力。

2、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认识一个真实的人生状态,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四、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分析研究法、比较法

五、教学设想:

一时之间让学生大谈人生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关键在于先打通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心动情,有参与的兴致。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设置一系列问题,注意一环紧扣一环,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一方面进行独立思考,一方面进行讨论、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其间,我还借助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容量。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资源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①从钱钟书的《窗》引入。

②借自身的经历“门的故事”营造氛围,师生全情投入。

(二)学生品读文章,用心思索

①阅读提示

②背景音乐:爱尔兰摇篮曲

三、分析探究:

问题一:莫利的所写的“门”具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解读课文前半部分内容,让学生跟着作者的思维,对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寻找作者抒发独特见解的出发点(基础)。

方法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关键语句,并加以概括。

效果较好地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程序①莫利的“门”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②文章的前半部分每一段几乎都有一两句话体现这个意思,能找出来吗? (学生寻找关键句并且朗读出来)

③教师明确。

问题二:这样的门对我们而言,具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合理推想。

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师生探讨

效果训练了学生的推想能力,也是课堂上下内容的自然过渡。

程序①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经历

②教师分析总结。

问题三:每一个人都需要有这样一扇真正的门,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生存状态,探讨人生。

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谈经历谈感受。

效果较好地训练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及思考能力。

程序①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②学生初步解读内容,谈经历。

③教师明确。

④继续引导,提升学生认识。

问题四:“开门”具有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生存状态,探讨人生。

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思考自我,谈经历谈感受。

效果较好地训练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及思考能力。

程序①学生朗读“开始”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解释文意。

②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对“开门”的理解。

③教师总结意义。

问题五:门的开启能让我们免于人生的悲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生存状态,探讨人生。

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自我,谈经历谈感受。

效果较好地训练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及思考能力。

程序①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体验发表观点。

②教师点拨、引导。

问题六:“关门”意味着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生存状态,探讨人生。

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思考自我,谈经历谈感受。

效果较好地训练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及思考能力。

程序①教师范读相关内容。

②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对“关门”的理解。

③教师总结。

问题七:“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它关上”,面对这样一个沉重的事实,我们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的生存状态,探讨人生。

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思考自我。

效果较好地训练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及思考能力。

程序①教师引导。

②②水到渠成,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作者邮箱: zhengyingbing@tom.com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同步练习
粤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窗》《门》练习题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教案3
莫利《门》原文阅读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ppt课件3
《门》教案4
《门》教学设计2
粤教版《窗》《门》ppt课件3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ppt课件2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教案2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ppt课件1
《门》读后感
《门》ppt课件1
《门》教案1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