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芭蕉》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11-28 |
《沉默的芭蕉》教学简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常识
技能目标:1.通过朗读分析,训练学生透过语言分析形象,进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2.联系作者生平及背景,讲授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
情意目标:1.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孤独挫折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诗人想到费尔巴哈后的感情变化。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 导入:诗人写诗,常用不同的物象来假托寄意,像日月、山川、花草、树木等,都广为人用。同一物象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情趣会不同。如同样是梅花,在毛泽东眼中,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而在陆游眼中,却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前者是抗严寒、拒风霜,唤起百花盛开;后者是那样孤寂零落。芭蕉也常为人用。请看有关芭蕉的诗。
芭蕉丛丛生,月照参差影。
数叶大如墙,作我门之屏。
--唐o姚合《芭蕉屏》
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
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
--唐o杜牧《芭蕉》
当代诗人、杂文家邵燕祥在1980年4月旅行云南,在竹篱瓦舍也曾作芭蕉诗一首,我们今天就一同来学习他的《沉默的芭蕉》。看看作者笔下的芭蕉是怎样的?他借芭蕉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一起学习讨论。
二、 具体分析理解讨论。
1、请一同学朗读全诗,先整体感知诗节内容:
一节:眼前的芭蕉
二节:联想中的芭蕉
三节:诗人自况
四节-六节:诗人与芭蕉的对话
2、齐读全诗,再次感知诗节内容。
3、眼前的芭蕉是怎样的?
眼前:沉默 矜持 冷漠
(拟人,赋予生命和性格)
4、从前呢?
补充: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李清照
立沁芳亭上,可观园内全景:园内花木繁盛,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有几百株杏花如火蒸霞,有奇异香草牵藤引蔓……还有大株梨花,阔叶芭蕉……
探春所住秋爽斋,蕉叶舒展,阔朗雅致。她雅号蕉下客,芭蕉叶的舒展宽阔与她\'素喜阔朗\'的个性相吻合。--《红楼梦》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钱 《未展芭蕉》 (《红楼梦》)
从前:热情 舒展 阔朗
5、芭蕉无所谓沉默、矜持而冷漠的,那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情为主,景是客,客随主意,景缘情变。
这实际上是诗人自身心境的反照,是诗人因人及物,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假托于芭蕉这一客观物象上来借物抒情,借芭蕉彼\'物\'来表达自己此时此地中的此情此意,情景交融。我们分析时,要因物及人,由景及人。
6、那他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齐读三四两节
黄昏 风雨乍起
有约不来 身在异乡的寂寞孤独
边乡
联系前:旅行云南。一个远方游子,倾听黄昏时骤雨敲打着青瓦绿蕉,唤起了一种身在异乡的寂寞孤独之情。
7、齐读一到四节,思考诗人联想到曹、李笔下的芭蕉有何作用?
用古人对芭蕉的描写,反衬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当黄昏风雨乍起,相约的人不来,只有独自饮酒,孤独寂寞却无人对话排遣渲染,诗人孤寂的形象跃然纸上。
小结:要善于体会形象,领会感情。
8、诗人写这首诗就是为了抒发身在异乡的寂寞孤独之情吗?看4-6节,考虑;作者为何又写了费尔巴哈?
补充:费尔巴哈:(1804-1872)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1828年起在大学任教,1830年因发表《关于死和不死的思想》一书,触犯基督教会,被解职,1836年起,隐居长达二十余年,专事哲学研究,后彻底与黑格尔(唯心主义集大成者)决裂,逐渐转变成为唯物主义者,使唯心主义统治哲学界数十年的德国,重新恢复唯物主义的权威。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他的哲学内容,创立了科学的、革命的辩证唯物主义。
邵燕祥:1933年生于北京,曾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运动;建国后致力于表现与歌唱社会主义建设的沸腾生活,他的诗表现了解放后的人民创造新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炽烈的向往,燃烧着蓬勃向上的昂扬的激情。1957年,由于他的诗触及某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受到打击,被抛到生活的底层,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达二十多年,几乎失去了生活的权利。1976年文革结束后,情况好转,1979年被恢复政治名誉,以后他的青春和生命的火焰,燃烧得更加旺盛,化为诗集《含笑向70年代告别》、《在远方》(获1979-1982年全国优秀新诗(诗集)一等奖)等,现为中国作协理事和主席团委员。
再联系写作时间:1980年
可以说,诗人从费那儿找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你终于开口。款款地把幽思陈说\',实际上就是作者在思前想后,在想被浪费了的二十年,更在想以后的生活该怎样面对。经历磨难后,他懂得了:孤独不是生活;他懂得了,过去的已过去,重要的是珍惜现在,开创将来。
小结:①要了解生平、背景,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②要抓住\'诗眼\'。
他可能也想到宋代词人蒋捷的《一剪梅》中的诗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正因此,先前的孤寂冷漠的气氛没有了,诗人生命的激情又再次被唤起,以想象的方式向芭蕉发出了盛情的邀请,与芭蕉对饮对话:夜雨不停话不停,显得热闹而充满活力。一个豁达旷放的诗人又回来了。
读4-6节,好好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
9、至此我们可以给本诗内容作一小结。
一方面借眼前的芭蕉抒发了作者身在异乡的孤寂之情;另一方面,又借有关联想和想象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我们可以相信,不管诗人以后遭受何种磨难 ,他都会微笑着唱响生活歌谣。(补充短文)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每一次的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都想象成一种幸运,不去自傲。就这样,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去平静中看红尘飞舞,在孤寂中品世事沉浮。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尘封的心胸敞开,让狭隘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豁达宽容回归。
是的,就这样,让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所带给我们的一切。
从此,如作者生平介绍中所说的,他的青春和生命的火焰,燃烧得更旺盛。补充受打击前后的诗句:
在我将去的铁路线上/还没有铁路的影子/在我将去的矿井/还只是一片荒凉//但是,没有的都将会有/美好的希望都不会落空/在遥远的荒山僻壤/将要涌起建设的喧声……
--《到远方去》
让每一寸国土/不再出现历史的废墟/让每一寸心灵/不再出现精神的废墟
--《不要废墟》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还是迎着朝阳出发/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愉快地回头挥一挥手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10、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挫折,总会有不如意,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抛却烦恼,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11、现代诗歌鉴赏方法角度小结
反复朗读不可少
生平背景要用到
想象联想须用好
表达技巧多推敲
把握形象是高招
情感主题为目标(丁蜀高中:胡锡良)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