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团公司二中2006~2007学年度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
|
作者:李绍新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11-17 |
金川集团公司二中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二次月试初二语文试卷
一. 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线字注音(4分)
A、有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人,他衣衫l‚nl— ,那副寒酸相也引人注目。
B. 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沿帽微微歪戴着,上ch’n 留着两撇 小胡子,一副葛里高利那种桀骜不驯 的样子。
2. 在横线上填写词语中所缺少的字(3分)
情 于中 号 大哭 虎视 满院狼 人迹 至 如法 制
3. 在下列句子中错别字的下面画横线,再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4分)
(1) 性格急噪的他,面对这干躁的天气,心理更是惴惴不安。( )
(2)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受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 )
4. 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将序号填在句中的横线上。(4分)
(1)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 (A. 飘 B. 洒 C. 落 D. 挤 E. 泼)下了雨。
(2)家中客人真多,有时来客衣冠 (A. 整洁 B. 随便 C. 楚楚 D. 破旧)满口土音。
(3)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______ (A警醒、B惊醒、C注意、D警惕)些,不要受凉。又_____(A嘱咐、B吩咐、C嘱托、D委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5、 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的是( )(2分)
经过数月的奋战, ,终于战胜了百年未遇的大洪水。
A. 难以想象的困难都被英勇的抗洪军民克服了
B. 英勇的抗洪军民把难以想象的困难全都克服了
C. 英勇的抗洪军民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D. 英勇的抗洪军民不是把难以想象的困难都克服了吗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中的错误观点,有不少是应当批判的。
B. 听了县长的报告,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C. 他凝视着母亲慈爱的目光和话语,心潮起伏。
D. 窗外的一声叫喊,打断了我写作的思路。
7. 判断题,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错号于( )内(3分)
(1)“嗅、秀、锈、绣、嗅、宿、休、馐”都是同音字。( )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慈母情深》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写的,因此文中的“我”就是作者。( )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背影》一文采用倒叙的写法。( )
8.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初一语文共四页第1页
B. 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C. 我的模糊的眼睛里,只有孩子那星星般的眼睛在一闪一闪。
D. 每当看到这个礼物,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浪漫的童年时代。
9、选出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 那位老师爱心助学的事迹真是感人肺腑。
B. 他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真是骇人听闻。
C. 他整天沉湎于武侠小说。真是不可救药。
D. 听到儿子考取名牌大学的消息,他真是喜出望外。
10、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这意味着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 (2)月球是一个较小的星体。
(3)液体很容易被蒸发掉。 (4)不仅现在没有,它从来就没有过。
(5)月球没有足够大的引力来使它有自己的大气层或水体。
A. (2)(5)(4)(3)(1) B. (5)(1)(2)(3)(4)
C. (5)(2)(1)(4)(3) D. (2)(5)(3)(1)(4)
11 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环境,回答问题,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3分)
几种不同身份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烂丰富的色彩。”面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请你代他们回答。
小孩说:
病人说:
抛开身份的不同,那么,你认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
12、认真阅读《两棵树的命运》这则寓言,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你所总结的寓意。(4分)
农夫在地里种下了两粒种子,很快它们变成了两棵同样大小的树苗。第一棵树开始时就决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所以它拼命地从地下吸取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枝树干,盘算着怎样向上生长,完善自身。由于这个原因在最初的几年它并没有结果实,这让农夫很恼火。相反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取养料,打算早点开花结果,它做到了这一点。这使农夫很欣赏它,并经常灌溉它。
时光飞转,那棵久不开花的大树由于身体强壮,养分充足,终于结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实,而那棵过早开花的树却由于还未成熟时,便承担起了开花结果的任务,所以结出的果实苦涩难吃,并不讨人喜欢,相反却因此而累弯了腰。老农诧异地叹了口气,终于用斧头将它砍倒,当柴火烧了。
寓意是:
二、文学常识及古诗文背诵默写(15分)
13、写出下列文章的作者民族或国别:(2分)
A、《雪地贺卡》作者 民族 ;
B、《父母的心》作者 国别 。
14、默写诗文:(10分)
A、就在昨天,星期日下午,雪人前站着一个人,背对着我家的窗。她 ,
胳膊都放不下来了。这 李小屹。(1分)
B、 ,霜叶红于二月花。(1分)
C、“ ,岁岁重阳。”选自毛泽东的《采桑子 重阳》 , 重阳节
是指阴历的 。(2分)
D、杜甫的《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它的颔联是 , 。(2分)
E、 默写刘禹锡的《秋词》(4分
15、A课外阅读内容考查:《水浒传》中“醉打蒋门神”的是好汉 ;《三国演义》中“千里走单骑”的是。(1分)
B、读对联,认识名人: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唐代诗人 的真实写照。(1分)
C、我们学的鲁迅的两篇散文,都出自他的散文集 ,今年是鲁迅逝世
周年。(1分)
三. 课内阅读与感悟(24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6 ---- 21题。(13分)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16.、 将A、B两句话分别填入文中恰当的空格里。(2分)
A.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B.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17、 造句:(2分)蹒跚-------
18、“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这里的“背影”主要指哪一句话? (1分)
19 、文中用哪些词语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选出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写在( )里(2分)
A. 用两手攀 两脚缩 身子微倾 B. 蹒跚地走 慢慢探身 穿过铁道
C. 抱了橘子 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 D. 蹒跚 探身 爬上 爬下
20、“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轻松的心情”表现了( )(2分)
A. 父亲买橘子很顺利,心里很轻松 。
B. 要和儿子分别,心里很高兴。
C. 正是一种爱心,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觉得踏实。
D. 衣上的泥土被扑掉,心里很舒服。
21. 这段文字运用了 和 描写来刻画父亲的,突出了父亲(4分)
(二)阅读文章,回答22—26题。(11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22、. 结合语境解词:(2分)
人声鼎沸:
23. 上面这段选文主要写了“我”在三味书屋 和 的两种情景。(2分)
24. 这段文字写先生,描写了先生的 、 和 。(3分)
25. 文中最能表现出先生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句子是( )(2分)
A. 可以到园里玩,但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B.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C. 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D.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26. 为什么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有标点?下面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 学生读的文字是间接引用,而先生读的文字是直接引用。
B. 学生读得快,先生读得慢。
C. 学生是放开喉咙读,先生是大声朗读。D. 学生没读懂,先生读得懂。
四、诗歌欣赏(7分)
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7、这首小令的作者是 , 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描写自然景物的不朽之作,被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
28、A、点明季节的词是 ;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 。
B、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 之情。
C、这首小令的主旨句是 。
D、写出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五、课外阅读与理解
掌 声
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到有些蹊跷--------安静得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意味。果然,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50多个学生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报告老师,您看黑板上!”班上最活泼的女生王娜娜边站起来边喊道。
我一下子惊呆了,脑子一片空白——原来黑板上有一行清晰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还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这是我教学近10年来从未出现的情况,过去每当我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我的心情总是清清爽爽。
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向我公开挑战。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李晓的,昨天也是上第三节课时我批评过他。我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真有[怒发冲冠]的感觉,但是转瞬间我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我面带微笑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了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尽管我竭力表现真诚,但[收效甚微],很多学生还是一脸不安的神色。
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许多学生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我 ,接着说:“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详细介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一些弱点和缺点。由于是谈自己,由于有刚才感情的反弹,我说起来感情充沛,如行云流水一般。
我说完了,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静,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李晓眼中晶莹,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我完全陶醉了,这掌声长长地在我脑海中回响。
我潇洒地在\\\'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 是个 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李晓第一个举起手,这让我颇感意外。我让他站了起来,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个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我心中一惊,a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他讲得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掌声一落,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她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坏学生,高老师更不是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我非常惊奇,但还是为她的活泼大胆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学生的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我十分欣慰!
b从那以后,这三次不同凡响的掌声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29、填空:(2分)
文章中的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 ;具体地点是:
30、第(8)段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 趁热打铁 B. 不失时机 C. 不假思索 D. 心平气和
31、联系上文,加线的a句“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具体指什么?(2分)
答:
32、本文段没有用到的描写手法是( )。(2分)
A. 对话描写 B. 肖像描写 C. 心理描写 D. 动作描写
33、最能概括高老师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 热爱学生,随机应变 B. 真诚机智 C. 勇于承认缺点 D. 尊重学生的意见
34、对文中加线句子b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时时回响”虽是虚写,但反映了“我”的真实感受。
B. 三次掌声的“不同凡响”之处主要在于一次比一次更热烈、更有意义。
C. 三次掌声的“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不仅褒奖了三位说话人的口才,而且褒奖了三个人的坦诚。
D. 这句话指出三次掌声给“我”的印象之深。
35、下面有关“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按文中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我非常惊奇。 ②我完全陶醉了。 ③我十分欣慰! ④我就感到有些蹊跷。 ⑤我颇感意外。
⑥我一下子惊呆了。 ⑦我控制住了自己。
A. ④⑥⑦②⑤①③ B. ④⑦⑥⑤②①③ C. ④①⑥②⑤⑦③ D. ④①⑥⑤②⑦③
36、文中的语文老师你喜欢吗?我们每天都要跟自己的语文老师接触,一个多月来,你对自己的语文老师评价如何,请你用“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 的人”为首句,写出你的评价。一定要有具体事例来表达。字数150左右( 5分 )
六、作文(50分)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走进二中,成为一名中学生,十多年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亲人,为我们付出了多少辛苦,花费了多少精力、多少金钱,少年的你是否感悟到了这些呢?人,只有懂得感恩,才算成熟。
请你以“感恩”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写写你的自己的所作所为,当然,也可以真实的反映出家庭生活的矛盾等等,但一定要写真事,抒真情,内容具体,反对盗版。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字数不少于600,书写工整(占5分),注意格式,正确使用标点。
金川集团公司二中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卷 答案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A、褴褛、 B、 唇、撇、桀骜不驯 2、郁、啕、虎视耽耽、狼藉、罕、炮
3、急躁、干燥、理-----里 传授 4、(1)D (2)C (3)A、C
5、C 6、D 7、(1)对、(2)错 (3)对 8、C 9、B 10、D
11、小孩说:最宝贵的东西是好吃的、或玩具。
病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健康、身体没有病。
世上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12、(故事总结)急于求成的结果只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我们不妨放远眼光,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
二、文学常识以及古诗文背诵默写:(15分)
13、A、鲍尔吉 原野 蒙古族 B、川端康成 日本
14、A、装束臃肿、必是 B、停车坐爱枫林晚。 C、人生易老天难老。 九月初九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E、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5、A、武松、关羽(关云长)B、杜甫 C、《朝花夕拾》 70周年
三、课内阅读(24分)
(一)16. B;A 17. 造句 略 18. 指A句 19. A 20. C
21. 动作;外貌;深切的爱子之情
(二)22. 形容人声喧闹 23. 玩耍;读书 24. 语言;动作;神态 25. B 26. D
四、诗歌欣赏:(7分)
27、A、马致远、秋思之祖 28、A、秋、昏B、思乡 C、断肠人在天涯。D、
五、课外阅读《掌声》
29、上第三节课时、 教室里30、D31、指李晓敏锐地发现了老师对他的怀疑。
32、B、 33、B 34、B 35、A 36、略
六、作文 略
金川集团公司二中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初一语文试卷 答案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A、褴褛、 B、 唇、撇、桀骜不驯 2、郁、啕、虎视耽耽、狼藉、罕、炮
3、急躁、干燥、理-----里 传授 4、(1)D (2)C (3)A、C
5、C 6、D 7、(1)对、(2)错 (3)对 8、C 9、B 10、D
11、小孩说:最宝贵的东西是好吃的、或玩具。
病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健康、身体没有病。
世上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12、(故事总结)急于求成的结果只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我们不妨放远眼光,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
二、文学常识以及古诗文背诵默写:(15分)
13、A、鲍尔吉 原野 蒙古族 B、川端康成 日本
14、A、装束臃肿、必是 B、停车坐爱枫林晚。 C、人生易老天难老。 九月初九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E、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5、A、武松、关羽(关云长)B、杜甫 C、《朝花夕拾》 70周年
三、课内阅读(24分)
(一)16. B;A 17. 造句 略 18. 指A句 19. A 20. C
21. 动作;外貌;深切的爱子之情
(二)22. 形容人声喧闹 23. 玩耍;读书 24. 语言;动作;神态 25. B 26. D
四、诗歌欣赏:(7分)
27、A、马致远、秋思之祖 28、A、秋、昏B、思乡 C、断肠人在天涯。D、
五、课外阅读《掌声》
29、上第三节课时、 教室里30、D31、指李晓敏锐地发现了老师对他的怀疑。
32、B、 33、B 34、B 35、A 36、略
六、作文 略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