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专题四:修养的境界《万物皆备于我》教案1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10-25


目标:
1、能准确翻译文句
2、能理解重要语句,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思想情感
3、能形成仁爱思想,享受快乐人生,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
重难点:
1、体会人物形象
2、理解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
教学过程:
19、11·26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宾语前置句。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居则曰:‘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代词,有人)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继续,接着)之以饥馑,由也为之,(等到)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子路:直爽、豪放、自负)“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等待)君子。”(冉有:谦让)“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公西华:谦让)“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起身,动词),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曾皙:从容、洒脱)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风清俗美、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以礼治国)夫子喟然叹曰:“吾(赞成)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笑)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怎么见得,疑问副词,安、恶、焉作疑问词时用法相同)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评析】孔子认为,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似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这一章,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20、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尽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状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译文】孟子说:“人对于身体,哪一部分都爱护。都爱护,便都保养。 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爱护,便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保养。考察她护养得好不好,难道有别的方法吗?不过是看他注重的是身体的哪一部分罢了。身体有重要的部分,有次要的部分;有小的 部分,也有大的部分。不要因为小的部分而损害大的部分,不要 因为次要部分而损害重要的部分。护养小的部分的是小人,护养大的部分的是大人。如果有一位园艺师,舍弃梧桐楸树,却去培 养酸枣荆棘,那就是一位很糟糕的园艺师。如果有人为护养一根 指头而失去整个肩背,自己还不明白,那便是个糊涂透顶的人。那 种只晓得吃吃喝喝的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鄙视,就因为他护养了 小的部分而失去了大的部分。如果说他没有失去什么的话,那么,一个人的吃喝难道就只是为了护养那一尺一寸的肌肤吗?”
21、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译文】孟子说:“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读解】佛问:“你向什么处安身立命?”(《景德传灯录》儒答:“养性事天,修身立命。”孟子谈天命,谈人的本性,没有消极被动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个体精神。对待天命,不过是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罢了;所谓安身立命,也不过是一心一意地进行自身修养而已。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知识 学习和思想修养,充实自己的心灵。所以,不要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过客,东奔西走,北觅南寻, ‘芒鞋踏破岭头云”。其结果,往往是占有外物越多,内心越空虚, 最终成为一个徒具外形,为外物所役的臭皮囊。相反,“归来闲对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只要你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顺受天命,身体自然就会有着落,精神自然就会有寄托,生命之春就会永远在你的把持之中。“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22、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介宾后置句。一切我都具备了。)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译文】孟子说:“万物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诚实无欺,便是最大的快乐。尽力按恕道办事,便是最接近仁德的道路。”
【读解】孟子的意思,是说天地万物我都能够思考,认识,所以天地万物我都具备了。这样才会有下面的一句话,“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躬自问,我所认识的一切都是诚实无欺的,所以非常快乐。这是一种认识的快乐,探求真理 的快乐。但是,仅有认识,仅有自身的发现还不够,所以要“强恕而行”,尽力按恕道办事,这样来实行仁道。所谓恕道,我们在本书中已经多次提到,这就是孔子反复强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它的积极方法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总起来说,是一种将心比已,推己及人的思想,用这种思想来处理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如果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是一种认识的快乐,局限于自身;那么,“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就是一种实践的快乐,涉及到他人与社会了。
由此可见,“万物皆备于我矣”所引出的,是认识和实践两大 领域的儒学追求:一是“诚”,二是“恕”,都是儒学的核心内容。 单从“万物皆备于我矣”这句话给我们的感觉,则是一种充满主 体意识,乐观向上的心态,的确有法国哲学家笛卡尔那著名的命题”我思故我在”的精神风貌,给人以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
23、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译文】浩生不害问:“乐正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孟子说:“他是个好人,是个诚实的人。”浩生不害问:“什么算是好人,什么算是诚实的人?”孟子说:“可爱的人就是好人。内心确实可爱就是诚实的人。把这种可爱和诚实扩展到自己的全部行为就叫美,扩展到全部行为并充满道德的感染力就叫大,大又能让天下变化叫做圣人。圣人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所以圣人又叫神人。乐正克在好人和诚实的人之间,还没达到大的境界。”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