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8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17


4.“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陈廷一 
  
一、教学目的:带领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传记”文体的特点;初步掌握如何进行传记写作;理解孙中山的甘于淡泊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传记”文体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布置预习 
课程前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作业: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查找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作品和事迹,每人至少写一篇关于“你所知道的孙中山先生”的短文。 
  
2单元导入(因为是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以首先是单元学习的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开展了认识自我的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在这学习的过程中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自我,也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周围的人,认识了周围的社会。但是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考虑过这样的一个问题:大家在认识的过程中是通过什么方法达到认识的目的呢?相信很多同学会说,通过观察呀,通过回忆呀。没有错,对于认识我们自己,认识我们周围的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通过回忆来达到我们认识的目的。但是,如果是跟我们有一定距离的人呢?比如说空间上的距离,比如远在万里之外平时我们只能通过只字片语的新闻了解到却没有可能接触到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我们要真实的认识他了解他,更为现实的途径会是什么呢?比如说时间上的距离,比如远在千年之前的唐宗宋祖,我们又要怎么才能了解他们呢?(停顿) 
    看得出大家都在努力的思考,也看得出大家都有困惑。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方法:传记。(板书)也是我们这个单元所要学习的重点。 
     
3传记基础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 
请大家翻开课文第二十五页,跟老师一起朗读单元导语。 
    导语首先告诉大家,什么是传记:“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接着告诉我们,传记有什么作用……下面让老师更加详细地告诉大家,什么是传记。 
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它是借助于形象描写,具体生动地记载历史上或当代起过历史作用的人物的一生,以及有关的重要史实的作品。古代就有汉代的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中就有不少人物传记,它就是通过给人物作传来反映历史的。  
  传记题材较广,内容繁杂,一般从体例来分,有自传体和传记体。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克林顿写了《我的生活》。我们这个单元所要学习的课文中,爱因斯坦所写的《我的回顾》就属于自传体。传记还有一种是他人撰写的,比如现在关于唐宗宋祖的传记现在是很多的,同学们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找来看看。本单元的《“布衣总统”孙中山》、《华罗庚》、《罗曼•罗兰》、《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属于传记体。 
  现代的传记著作分为历史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两大类。前者记叙史实;后者用形象化手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不排斥合理的艺术加工。本单元的传记文章都属于文学性传记。 
    关于传记的更加详细的知识,就需要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通过对这个单元课文的学习加以体会。 
  
4课文导入 
    学习了关于的传记的基本常识以后,让我们转入对课文的学习。大家翻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查找关于孙中山先生的资料,并把自己所理解到的东西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么,现在我们先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孙中山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5由学生将自己所理解到的资料讲出来,自己所创作的短文读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注意纠正表述中不准确的地方和与历史不符合的地方。时间控制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学生人数3-4人。 
  
6孙中山简介(教师总结)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大家所熟悉的“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少年时到檀香山读书,后来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说到他的这段经历,大家有没有觉得跟我国历史上哪位名人很相似吗?(鲁迅) 
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在这里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三民主义思想具体指什么?(民族,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州贵族统治;民权,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生,平均地权) 
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始了中华民国时代。所以呀,1912年也被称为民国一年。这是使用民国纪年的方法,直到今天在我们中国的台湾省还在使用。那大家知道我们使用的是什么纪年方法吧?(公元纪年)是怎么来的?(以基督诞生为标志) 
在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后来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民族,中国民族自求解放,放对帝国主义;民权,民权为一般国民所共有;民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同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7了解了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一些情况,相信大家对孙中山先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和认识。那么,大家所知道的孙中山先生跟陈廷一先生笔下的孙中山先生一样不一样?大家所写出来的孙中山先生同陈廷一先生所写出来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在中国当代传记文学领域有两大名家,人称“南叶北陈”,北陈就是陈廷一,南叶就是叶永烈。有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叶永烈先生生活在上海,但是他的成名作品是以描写主要在北京活动的四人帮,而陈廷一先生生活在北京,却是以描写主要在上海活动的宋氏家族出名。大家看看他的作品就知道是不是这样啦。从事创作以来,他先后出版了《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上下卷)、《许世友传奇》三部曲、《贺氏三姐妹》、《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孔祥熙大传》、《宋庆龄全传》、《宋美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宋氏家族全书》(上下卷)、《民国岳父》等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 
1990年陈廷一以稿费设立了“李耳文学基金会”晨光奖,奖励了65名文学新人。他的作品代表着他的人格,他的人格融进了他的作品。1995年7月16日《新闻出版报》发表署名梅洁的文章,其中指出“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 
  
8我们学习了关于传记的基础知识,认识了文章的传主孙中山先生和作者陈廷一先生的一些情况后,让我们转入对文章的学习。首先,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课文的题目,孙中山先生既然是民国总统,又为何称为布衣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课文总共讲了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事情。 
    提问并板书。 
1见张之洞     2调换房子     3中山服的由来      4孙中山请客(唐绍仪、伍廷芳) 
5孙中山出行 
9布置预习作业 
分析各个事例的内涵,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句子。 
  
第二课时 
  
1回顾第一课时,做简单总结。并提及所布置预习作业,提问学生。 
  
2分析各个事例都说明了什么。由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总结。将学生分组,每组一个事例思考并回答。(注意围绕一个主题和线索,就是“布衣总统”) 
1、见张之洞 
    体现是孙中山什么品性?张之洞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课后思考第一题) 
    重点引导分析: 
    ①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 
    身负回国留学生这样在当时是很值得炫耀的身份却没有表露,同时跟旧时名片作比较没有写上如同年、后进、晚辈等表示辈分的称呼以及职务等内容,表现出不卑不亢的高尚情操。 
    ②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这是对联。对联又称楹联、对子。始于五代,盛于明清,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早在秦汉以前,我国人民就有过年悬挂桃符驱鬼的习惯,到五代时人民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这种习俗到宋代以后已经非常普遍,一直到明代以后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常见的春联。 
    对联是又律诗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古人把对对子与吟诗相提并论,有吟诗作对之称。对联有很多要求,比较简单的说要做到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精练而句式灵活,可长可短。 
    由此可见,孙中山在顷刻之间就能对出如此工整的对联,是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的。同时从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时候的孙中山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早怀大志。 
    ③文章第一段也就是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呼应题目,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进而让读者加深了解。 
    统摄全文。下文就是承接这个内容开展的。 
2、调换房子(住) 
    孙中山说:“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做总统不是要高高在上,而是要为人民服务的,是一个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办事的总统。体现出了民本思想,以及节俭作风,甘于淡泊的品质。 
    房子的特点①不大②家私少,简单③客厅兼做饭厅 
3、中山服的由来(衣) 
    “即大方,又好看,又便宜”体现出节俭的作风和品质。不搞特殊,不因为自己是总统就要比别人的好。处处体现出“布衣”的味道。 
4、孙中山请客(唐绍仪、伍廷芳)(食) 
    生活的简朴。在这里充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1:总统府内菜金一般人每餐三元,孙中山四角;对比2:与唐绍仪做对比;对比3:与伍廷芳作对比。 
    小节上,还有使用锡制餐具的事情也体现出生活的简朴。而唐绍仪、伍廷芳不同的反映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他们的不同态度。 
5、孙中山出行(行) 
    ①对比:总统府拥有的交通条件与孙中山出行采取的方式作对比。 
    ②侧面描写1:老百姓的张灯结彩,高呼口号,反映出对孙中山的拥戴。“大总统万岁”这个口号是否妥当?(课后思考第三题) 
一方面,让人联想起过去的“皇帝万岁”,而且没有直称“孙中山万岁”是避免名讳的原因,这些都表现出了普通老百姓的封建思想还根深蒂固;另一方面,这是老百姓自发的行动,而且由于受到历史沉积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又没有接触到新的思想新的影响教育,这是当时的老百姓所能找到的最能表达他们心情的话语。 
    ③侧面描写2:“共和”、“庆胜”、“北伐”等新商标出现,剪辫子的热潮,新军歌……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孙中山革命工作的成效,表现孙中山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进步的贡献。有这么大贡献的孙中山没有骄傲,没有搞特殊,而是保持布衣本色,更显得可贵。 
④军歌中“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运用了什么修辞格?(课后思考第四题) 
比喻。警钟比喻革命,睡狮比喻中国人民。 
    分析:修辞、比喻、借代、比拟 
    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来获取最理想的表达效果,这种语言加工的实践活动就是修辞。1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2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方式3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者说明事物,这种辞格叫比喻。作用:1深奥的道理浅显化2抽象的事物具体化3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种类:明喻(本体喻体喻词),暗喻(本体喻体),借喻(不说出本体或者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睡狮应该不是借代。借代是不直说某人或者某事物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种类有1特征、标志代本体2专名代本体3具体代抽象4部分代整体5结果代原因。 
    也不是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写法。包括把事物当人来写的拟人,把人当事物来写或者把此事物当彼事物来写的拟物。比拟与比喻比较就可以看出来,首先比拟重点在“拟”而比喻重点在“喻”,其次比拟本体与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然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而比喻本体出现或者不出现,喻体必须出现。 
  
4完成思考练习二,也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 
  
5总结写作特点 
以小见大,选材精当。     
语言平实,浅显易懂。 
文章采用了平行结构。 
  
6布置预习作业 
    预习第五课《华罗庚》。 
  
  
自评 
优点: 
    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适当的提问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引导也比较到位、深入和全面。 
缺点: 
    上课的时候要注意下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姿势要恰当,不要离学生太远或者太近,同时也要注意在某一学生回答的时候,要注意其他学生,避免个别学生乘机讲话或者搞小动作。顾此身体要适当转动,使其他学生感觉到老师同样有注意到他。 
第4课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教案设计   普宁市实验中学李莫然 
教学目标: 
一、          了解传记的有关常识。 
二、          解读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学习他关心国事。甘于淡泊的品质。 
三、          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会赏析传记文学。 
教学重、难点: 
孙先生的精神、文章写作特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下为公”,一句毫无私心、以天下为己任的响亮口号,伴随着一个高尚的名字,如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人心中。孙中山先生,公认的中国二十世纪第一位伟人。他的思想理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今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触摸这个伟人的灵魂,感受他关心群众、甘于淡泊的品质。 
二、简介孙中山: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国父,中国三大伟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1866年11月12日诞生在广东香山县。1892年在香港学医,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894年组建兴中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选为临时政府总统。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组织中华民国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消息传来,举国悲痛,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三民主义介绍: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来,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政策。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后制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公三大政策) 
三、简介作者: 
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作品有《许世友传奇》《孙中山大传》《毛氏三兄弟》《宋美龄全传》《宋氏三姐妹》《贺氏三姐妹》《民国岳父》等,风格通俗。可见他在我国传记文学创作上的扛鼎地位。1990年他以自己的稿费设立了“李耳文学基金会”, 有人称:“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不写陈廷一不行”。 
四、文体知识介绍:传记: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一般由别人记写,也有自述生平,称自传。传记具有记实性、文学性、史料性等特点,有“史实性传记”、“文学传记”之分。 
五、词语过关: 
 籍(jí)贯   美味佳肴(yáo)  奢侈(shēchǐ)  卤(lŬ)   
推崇:指出某人某物的优点。 
布衣:指古代平民穿的衣服。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狂妄自大的样子。 
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   
水泄不通:水都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 
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 
六、阅读全文,分析思路,把握文意: 
全文可分成几部分?找出能大致表现每部分大意的概括性的句子,再加工,写出每部分的大意。 
——全文分三部分。 
(一)   写“布衣总统”称谓的来历。 
(二)   从衣食住行、待人宴客的具体方面写“布衣总统”的简朴生活。 
(三)   写“布衣总统”悄然出巡的故事,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 
七、重点研讨: 
1、  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1)胸怀大志,不畏权贵。(可以从诗对联中看出)(2)说明张之洞尽管摆官架子,但还是善识人才。以张之洞的前后态度转变来反映孙中山的学识和性格。 
2、  找出第二部分中有概括性的句子及词语,体会它们的作用。 
——总领下面的文句,使层次分明。 
3、第二部分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写孙中山? 
——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4、文中说,群众见到孙中山的时候,一起高声呼喊:“大总统万岁!”你觉得这个口号表现了群众怎样的心情?这个口号妥当吗?为什么? 
——也妥当也不妥当。(1)反遇孙中山关心民众,人民对他的热爱,尊重。(妥当)(2)从“万岁”可以侧面反映人民对他有的是个人崇拜,只是把他当成另一个帝王罢了。 
5、本文从哪些方面赞扬了孙中山的品质?说说举例说明。 
——从名片简单、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四个方面。 
6、课文中引用了一首北伐军的军歌,其中“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两句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格?用同样的修辞格仿写句子。 
——拟人。 
八、归纳主题思想:(小组讨论归纳) 
本文通过对“布衣总统”孙中山先生名片简单、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的片断描写,反映了了他的简朴生活,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 
九、思考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几点? 
1、从日常生活角度切入,以小见大,表现伟人品格与情怀。他不写孙中山从事革命的轰轰烈烈事迹入手,而是从衣食住行来写伟人的高尚情操。 
2、选材典型,极富表现力而又趣味盎然。如写张之洞的前倨后恭,写唐绍仪与伍廷芳与他的对比,写守城官员寻找他等 
3、点面结合手法的恰当运用,全面深入地展示主人公日常生活。 
4、恰当运用对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与趣味性。写张之洞有前后做法之比;孙中山与伍、唐之比;孙中山的爱民与守城官的驱民作比 
  5、详细分明,穿插有致。详写行和食,略写衣和住。 
十、课堂小结: 
     我们怀着赤诚之心,解读了孙中山先生高尚的精神,了解了一个伟人能成为永恒之所在。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并将之化为学习上的动力,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 
十一、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布衣总统”孙中山》自主学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练习题
《“布衣总统”孙中山》导学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9
《“布衣总统”孙中山》说课稿
《“布衣总统”孙中山》《留取丹心照汗青》比较阅读ppt课件
《“布衣总统”孙中山》ppt课件5
《“布衣总统”孙中山》ppt课件4
《“布衣总统”孙中山》ppt课件3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反思
陈廷一《“布衣总统”孙中山》原文阅读
《“布衣总统”孙中山》ppt课件2
《“布衣总统”孙中山》同步练习
《“布衣总统”孙中山》课堂实录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7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6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设计5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设计4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3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2
《“布衣总统”孙中山》ppt课件2
《“布衣总统”孙中山》重点、难点与对策及同步练习
《平民总统孙中山》ppt课件1
《“布衣总统”孙中山》ppt课件1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