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单元练习 >>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综合训练
作者:魏名宝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14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综合训练
   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 魏名宝 257500
   (评价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
   一、基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蚯蚓 秋老虎 裘皮服装 挥斥方遒
   B.佝偻 狗腿子 勾心斗角 苟延残喘
   C.末了 没奈何 莫名其妙 含情脉脉
   D.踟蹰 脂肪酸 知书达理 执迷不悟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 B.王回深父 C.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 D.而卒莫消长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慢慢地。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故:缘故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合。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下列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此余之所得也
   B.不能喻之于怀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二、精段选读(15分,每小题3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 因:因为。
   B.虽世殊事异。 殊:不同。
   C.临文嗟悼。 临:面对。
   D.录其所述。 录:记下。
   7.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放浪形骸之外
   B.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夫人之相与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8.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④引以为流觞曲水。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
   (译文)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为)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0.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三、延伸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5题。(18分)
   (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欹(qī,倾斜的意思)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的人),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歇(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乃石名,归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流庶(众多)峰,皆可以斯(这,指“石钟”)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 (李渤《辨石钟山记》)
   (乙)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彭侍郎玉麟于钟山之顶建立昭忠祠。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郦氏、苏氏所言,皆非事实也。 选自曾国藩(《石钟山名考异》)
   
   1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认识?请就此问题分小组讨论。(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2分)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①。”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②,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荆,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③。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 ①桡:弱。②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③政廷:执法官。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诚:同“成”
   B.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辞:拒绝
   C.阿有罪,废国法 阿:阿附
   D.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 私:私欲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
   B.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今诚利,将军何死
   夫子何哂由也
   D.以父行法,不忍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18.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的一组是( )(3分)
   A.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正法枉必死
   B.①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②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C.①遂伏剑而死
   ②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
   D.①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
   ②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公很欣赏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把廪丘赠送给孔子,但是孔子认为景公不是很了解自己,就没有接受。
   B.子囊认为擅自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就赐他一具桐木棺材,来表示歉疚之意。
   C.石渚迫于忠孝不能两全而“伏斧锧”请死,按封建伦理来论,可以说是古代既忠且孝的楷模。
   D.本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表现儒家“廉耻”、“忠孝”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与我们今天的法治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20.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复于王而遁。(3分)
   译文: 
   (2)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4分)
   译文: 
   (3)正法枉必死。(3分)
   译文: 
   四、(50分)
   21、自然,是崇高而有博大的。面对自然美景,王安石、苏轼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王维则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其实,自然中的很多东西,不仅令我们深思,还常常使我们感动。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尽量要以记叙文的形式,写出自己独有的经历和独到的感受来。题目自拟,立意自定,800字以上。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必修1语文单元质量检测(打包4份)
2016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达标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达标测试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达标测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练习
黑龙江2014年上学期高一学年第一模块语文试卷(人教版)
2014年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语文试卷
2014年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检测语文试卷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一级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试卷
人教版必修一检测训练(单元一、二)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1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题
2011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题
2011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题
2011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
201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学期单元检测试卷
2011—2012学年度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
2010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
2011年贵州省高一年级第二单元考试语文试题卷
南康中学人教版必高一修一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南昌外国语学校2010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新闻单元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语文试卷
西安市灞桥区高一语文(必修一)模块考试试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实词梳理ppt课件
龙海二中08-09学年人教版高一年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
09-10年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科必修一检测考试卷
2009-2010学年度人教版上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必修1、2背诵默写检测试卷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文言文部分)
2009年湖南高中水平考试复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诗歌检测题
龙山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一模块学分考试卷
2008-2009学年人教版上学期高一必修1第一、第二单元试卷
2007-2008学年人教版必修一单元一、二测试题
福清二中07-08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学段第一单元水平测试测试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综合能力测试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语文检测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语文测试题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综合能力测试
人教版必修一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