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意大利蟋蟀》教案4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02


 
教学目的:
    1.体会法布尔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感情,学习法布尔求真的精神。
    2.理清思路,整体感知。
    3.掌握科学小品的语言既生动形象又准确周密的特点。
    4.初步学会推敲和辨析。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
    掌握科学小品的语言既生动形象又准确周密的特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作家,理清思路。
   一、导语引入
    同学们都知道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中有一篇名为《促织》的小说,反映的是明宣德年间,皇宫里风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从民间征收蟋蟀。华阴县的穷困潦倒、不善言辞的书生成名被奸诈的差役提名征收蟋蟀,他不敢向百姓征收,只好自己去找。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十多天中,成名挨的板子多达上百下,两股间脓血淋漓。后来,好容易捉得一只,又被其子不慎扑毙。他的儿子害怕父亲发怒而投井,夫妻悲怆欲绝。不料儿子未死,魂魄竟幻化为蟋蟀,且轻捷善斗,成名一家因此而富贵。小说于怪幻中,对封建社会的黑暗作了深刻的揭露。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家写的一个有关蟋蟀的故事,那你知道外国的昆虫学家怎样写蟋蟀吗?现在,让我们学习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意大利蟋蟀》。 
   二、介绍法布尔与《昆虫记》
    三、请同学找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注字音,释词义
   1.应该掌握的字
     
    2.应该掌握的词
    情趣盎然:形容情调、趣味洋溢的样子。
    荒石园:法布尔对自己宅院的雅称,是作者晚年观察、研究昆虫的隐居地。
    尘世:指现实世界,与人们所幻想的理想世界相对。
    缘故:原因。
    樊篱:篱笆,栅栏。
    些许:一点儿。怡:快乐,愉快。
    体型:身体的类型,主要指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体形:人或动物身体的形状,也指机器等的形状。
    修长:细长。
    体格:泛指人和动物的体形。
    纤弱:纤细而柔弱。
    苍白:①白而略微发青;灰白;(脸)没有血色。②形容没有旺盛的生命力。 
    周身:浑身,全身。
   四、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这篇文章是科学小品,主要介绍意大利蟋蟀的发声器官和发声原理。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1.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夏季是意大利蟋蟀的活动季节。
    在这部分,作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引出了作为\'演奏家\'的意大利蟋蟀,不仅为后文介绍意大利蟋蟀的发音器官和发声原理做准备,而且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对微小生命的爱,体现了法布尔的文章的特点。
    2.第二部分(第2~5段)分别介绍了意大利蟋蟀与众不同的形体特征和发声特点。
    这一部分接着第一部分的与其他蟋蟀的对比写起,先介绍意大利蟋蟀的特殊颜色和体型,然后描述意大利蟋蟀的奇特的发声特点,并引出自己对意大利蟋蟀浓厚的研究兴趣,为后文详细介绍发声器官发声方法作准备。 
    可分为两层:第2段为第一层,简要介绍意大利蟋蟀的形体特征和习性;第3~5段为第二层,描述意大利蟋蟀技能高超的发声特点。
    3.第三部分(6~12段)详细介绍意大利蟋蟀的发声器官和发声方法。
    这部分是文章最具说明特色的一段文字,但作者写得一点也不枯燥乏味,借助打比方、对比等方法使语言形象生动、鲜明具体。
    可分为两层:第一层(6~8段)介绍意大利蟋蟀左右两只鞘翅的构造。第二层(9~12段)介绍意大利蟋蟀的发声方法,并说明意大利蟋蟀发声让人产生幻觉的原理。
    4.第四部分(13~16段)描述作者倾听意大利蟋蟀鸣唱时美好的感受。
    这些段不仅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而且用一些形容词赞美意大利蟋蟀的鸣唱,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昆虫的感情。
   五、深入分析文章
    1.让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问题1: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趣味性?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增加了说明语言的趣味性。如课文第一句话就很人性化地说家蟋蟀\'乡间面包房和灶台的常客\',在介绍乡野蟋蟀和意大利蟋蟀不同的活动季节时,有用了\'交响乐演奏家\'\'演日场\'\'演夜场\'\'牧歌演季\'\'夜曲演季\'之类的话。
    问题2:作者为了作品传神动人,运用了哪些夸大了的、烘托气氛、渲染效果的语言?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作者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不枯燥乏味、传神动人,一方面把一些表现音乐艺术的词语毫不吝惜地运用到蟋蟀身上,如\'演奏家\'\'牧歌演季\'\'交响乐\'等;另一方面,运用了许多绘声绘色的语句加以形容或描述,如\'情致陶冶人心的乐曲\'\'静谧怡人的夜晚\'。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问题1:作者介绍意大利蟋蟀的形体特征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语言有什么特色?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作者运用对比写出了意大利蟋蟀色白、不粗笨的特色,然后又运用描述的方法简单而全面地说明意大利蟋蟀的形体特点及形成原因。这段文字抓住意大利蟋蟀的特征,语言准确而周密。
    问题2:\'它栖驻在各种小灌木上,或者高高的草株上,过着悬空生活,极少下到地面上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哪个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这段文字注意了在中心词前添加\'小\'\'或者\'\'高高\'\'极\'之类修饰限定性的词语,这样的词语使得这段说明文字具有了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问题3:分析句中加线词的作用,比较①和②两句表达效果上的异同点。
    ①有人完全误以为这声音是普通蟋蟀的鸣唱,殊不知,普通蟋蟀眼下还十分幼稚,尚不会发声。
    ②……这之后,我才得以了解到一点儿情况,一点有关演技能高超到迷惑我们耳朵的演奏家的情况。
    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
    第①句话中,四个词均为在中心词前起限制作用的副词,\'完全\'和\'殊\'说明有的人对于意大利蟋蟀的声音不了解的范围和程度;\'十分\'修饰蟋蟀幼嫩的程度;\'尚\'则说明目前普通蟋蟀还不会发声的实际情况。第②句中,\'演技\'和\'演奏家\'是对意大利蟋蟀及其鸣叫的拟人化的说法。 
    两句在表达效果上具有不同的侧重,句①使用副词侧重于平实;句②使用拟人手法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趣味性,使说明语言生动具体、便于感知。
    问题4:\'如果没什么惊扰,他安安稳稳呆在低低的树叶上,那叫声便会始终如一,绝无变化;然而只要有一点动静,演奏家仿佛立刻就把发声器移到肚子里去\'一段文字运用关联词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运用这些关联词语,能够正确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准确了写出意大利蟋蟀发声技术的高超。
   六、教师小结
    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这一切,就是为了那个\'真\'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可谓\'求真\'。求真,这就是\'法布尔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章,了解科学小品。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了解了法布尔和他的《意大利蟋蟀》,今天我们再深入地探讨它的语言。
   二、深入分析文章
   1.分析第三部分
    问题1:\'弓架从上端开始,依一条粗实的经翅脉的弧形走向,先折成一处直角,然后再以鞘翅凸边的形式,沿体侧向下顺延,直到身体末端。\'这段话中的\'弧\'\'直角\'\'凸边\'\'末端\'等词语的使用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这些都是术语,用这些词语极其准确周密的说明意大利蟋蟀鞘翅的构造特征。
    问题2:\'鞘翅的其他部位上,还有几条不那么粗的翅脉,它们撑着铺开的翅膜,不属于摩擦器的组成部分\'在本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这句话使本段的语言准确、周密,符合意大利蟋蟀发声的科学。因为本段主要说从胼胝发射出的翅脉是摩擦器,但如果不加这句话,读者就认为鞘翅上所有的翅脉都是摩擦器,和实际就不相符了。
    问题3:意大利蟋蟀发出的声音会出现音质变化、音量强弱变化、音质的亮闷的转换的原理依次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意大利蟋蟀发出的声音会出现音质变化、音量强弱变化、音质的亮闷的转换的原理依次是:上、下鞘翅的摩擦点不同;鞘翅位置的高低变化;振荡片的凸边是否贴在蟋蟀两侧肚皮肉上。
    问题4:第12段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试将比较的内容分条写出来(三条)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用手指贴近被敲响的玻璃杯与意大利蟋蟀的发声诀窍作比较;用人类乐器的制音器、消音器同意大利蟋蟀的制音消音器作比较;用乡野蟋蟀的发音效果与意大利蟋蟀发音效果作比较。
    2.分析第四部分 
    问题1:\'茂密的野草莓丛和笃耨香树,都成了它们的乐池\'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形象,体现了本文作为科学小品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特点。
    问题2:16段中\'我的蟋蟀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拨:用\'我的蟋蟀啊\'这样饱含感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意大利蟋蟀的喜爱和赞美,抒发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三、科学小品
    由于说明内容、读者对象不同,还由于作者语言习惯不同,说明文的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根据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文又可分为平实性的说明文和文艺性的说明文。
    文艺性的说明文又叫科学小品,集科学性与文艺性于一身。科学性体现在语言的准确周密上,而文艺性就是体现在语言生动活泼上。
    (一)为使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周密本文采取以下办法。
    1.中心词前加修饰限定性词
    例:\'有人完全误以为这声音是普通蟋蟀的鸣唱,殊不知,普通蟋蟀眼下还十分幼稚,尚不会发声。\'
        2.使用关联词,理清语句间逻辑关系
    例:\'如果没什么惊扰,他安安稳稳呆在低低的树叶上,那叫声便会始终如一,绝无变化;然而只要有一点动静,演奏家仿佛立刻就把发声器移到肚子里去\'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例:\'左鞘翅,或称下鞘翅,结构与右鞘翅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左鞘翅的琴弓、胼胝,以及从胼胝放射出来的翅脉,全部显现在翅膜的上一面。\'
    \'我们的乐器有各种制音器和消音器;意大利蟋蟀的制音消音器,不仅能和我们的媲美,而且比我们的用法更简便,效果更理想。\'
    4.使用术语
    例:\'左鞘翅,或称下鞘翅,结构与右鞘翅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左鞘翅的琴弓、胼胝,以及从胼胝放射出来的翅脉,全部显现在翅膜的上一面。\'
    5.抓住事物的特征 
    例:\'弓架从上端开始,依一条粗实的经翅脉的弧形走向,先折成一处直角,然后再以鞘翅凸边的形式,沿体侧向下顺延,直到身体末端。\'
    6.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鞘翅的其他部位上,还有几条不那么粗的翅脉,它们撑着铺开的翅膜,不属于摩擦器的组成部分\'
    (二)为使说明文的语言生动活泼本文采取以下办法。
    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例:\'其状宛如宽大的纱罗布船帆\'\'在闷热的夜晚,这演奏正好是一台优雅的音乐会\'\'只要有一点动静,演奏家仿佛立刻就把发声器移到肚子里去\'\'两片鞘翅都是干燥的半透明薄膜,薄得像葱头的无色皮膜\'\'其形状像侧置的弓架\'\'茂密的野草莓丛和笃耨香树,都成了它们的乐\'
    2.运用拟人,活泼有趣
    例:\'乡间面包房和灶台的常客\'\'有交响乐演奏家乡野蟋蟀献艺\'\'大显身手的交响乐演奏家是意大利蟋蟀。\'\'安排上这虫类的军乐队队员\'\'整个小时界的成员,操着惹人喜欢的响亮声音,多在一簇簇小灌木里,彼此询问着,互相回答着;这兴许是另一码事,他们可能都队别人的咏叹调无动于衷,而是在为一己之欢乐纵情歌唱。\'
    3.适度夸张,传神动人
    (1)作者把一些表现音乐艺术的词语运用到蟋蟀身上,如\'乐曲\'\'演奏家\'\'音乐家\'\'乐池\'\'演季\'\'交响乐\'\'牧歌\'\'夜曲\'\'咏叹调\'\'奏鸣曲\'等。
    (2)运用绘声绘色的语句加以形容和描述 
    如\'陶冶人心的乐曲\'\'静谧怡人的夜晚\'\'它安安稳稳呆在低低的树叶上\'\'让寻找它的人摸不着头脑了\'等。
    4.饱含感情--引起共鸣
    如\'不知多少回,我躺在地上,被靠着迷迭香织成的屏风,\'在文静的月亮女友的陪伴下\',悉心倾听那情趣盎然的\'荒石园\'音乐会!\'\'我们的苍白的蟋蟀\'\'我的蟋蟀啊\'等。
   四、知识迁移
    讲有关蟋蟀的一些知识
   五、小结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般文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法布尔的《昆虫记》又是一般科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让文学家也拍案叫绝的形象和生动。再者《昆虫记》既充满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又蕴含着求真的精神,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
   六、布置作业
    1.做课后练习
    2.你是怎样看待法布尔的?请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职高版《意大利蟋蟀》教案3
《意大利蟋蟀》教学设计2
《意大利蟋蟀》ppt课件2
《意大利蟋蟀》flash课件1
《意大利蟋蟀》教案1
《意大利蟋蟀》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