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词七首》教学设计5
作者:   上传者:rtert777  日期:08-08-08


●点击学习目标
知能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常识。
2.体会词的抒情格调与诗的异同。
3.在反复咏读的基础上,体会各诗的主旨;反复鉴赏并学会分析评价。
情感目标
1.体会豪放派词的以诗入词、豪迈激昂的风格及雄壮悲凉的抒情格调。
2.体会婉约派词的悱恻缠绵、凄婉哀伤的抒情格调。
3.从各词中体会作者的思想状况及感情基调。
重点难点
1.作品的结构理解,词的语言揣摩与体会。
2.词的主旨及手法赏析。
3.词的吟诵与背读。
 
●刷新知识库存                                        
                          知识库存
1.词的常识
词是隋唐后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的、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它又叫长短句、诗余、乐府等。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规定了不同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格式的标志。词牌与词的内容无必然联系,有的在词牌下面有标题,表明作品的主题。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
从字数上看,词可分为小令(58个字内),中调(59—90字之间),长调(91字以上);从流派上看,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李煜、柳永、李清照、秦观、姜夔等)。
2.关于作者
(1)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曾任五代南唐国君,世称李后主,徐州人,五代词人。著有《南唐二主词》(与其父李璟合集)。
    (2)柳永(987?—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著有《乐章集》
    (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4)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北宋词人。著有《淮海集》
(5)李清照(1084—1151?),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女词人。著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相关链接
 
※词曲、凡前后两句字数相同,都有对仗的可能。它与律诗稍有不同:① 词曲对仗不一定要求平仄相对。②词曲对仗允许同字相对。这点律诗不允许。
 
 
 
 
 
※词发展到宋代,已是鼎盛时期,涌现一大批优秀的作者。
 
 
 
 
(6)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著有《稼轩长短句》
(7)姜夔(约1155一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词人、音乐家。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探究互动平台
                       探究平台
【整体把握】
1.诵读各词时有什么要诀吗?
《虞美人》:上下两片各四韵,诵读时应把握住先抑后扬的基调,读出对比。“何时”、“多少”、“又”、“不堪”应重读;“只是”应强调,“一江春水”后宜稍顿,然后徐徐吐出“向东流”三字。
《雨霖玲》:本词的诵读基调应保持低沉、凄婉,注意保持乐句的完整性,读时要注意声断气不断。
《念奴娇》:苏东坡懂音律,但作词往往不受音律拘束。本词句法有一些不合词格,如上片第二句和下片第二句,读这两句时重音应放在“千古”和“雄姿”上。
《鹊桥仙》:词的上片写相会,宜读得轻快;下片写分别和怀念,宜读得沉重些,但最末两句又应读得昂扬
《声声慢》:词中表现的情绪相当消沉。上片叠字多,节奏可稍快,“怎敌他,晚来风急”宜快速;下片抒情浓郁,宜低沉缓慢。
《永遇乐》:诵读基调要保持豪壮;韵脚要读得响亮,其后要稍长停顿;结句为全词主旨所在,要读出作者一吐心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不能读成悲怨之语。
《扬州慢》:朗读本词时,首先要清楚作者描写的意象,体验词人的沉痛之情,把握住悲怆的基调。
2.作者的思想状况如何?
    (1)南唐后主李煜国亡被俘,从皇帝变为一个囚徒,生活自然天上地下,亡国之痛、囚徒之辱而使他无限苦闷、忧伤、愤懑,所以,一腔愁绪只有倾注笔端。
    (2)柳永可谓风流才子,然仕途失意使他郁郁寡欢,身世穷愁而使他饱尝羁旅滋味,所以身世之叹与对现实的不满每每融人词中,以发泄胸中郁闷与羁旅之愁。
    (3)秦观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很有才华,年轻时为人豪隽,慷慨溢于文词。但在宋哲宗昭圣初年,因党派之争,曾多次受挫,几经贬谪,为此,他深感精神痛苦。而《鹊桥仙》却是他借牛郎、织女歌颂坚贞不渝爱情的词作。
    (4)李清照是南宋著名才女,然历经丧乱的遭际和数罹灾难的忧伤。她一直在伤离怨别之中饱尝离愁别恨煎熬,长久的寂寞、难以团圆的孤独使她哀愁无限,沉痛无比。
    (5)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屡遭贬谪的抑郁,家国残破的忧愤,个人仕途的失意,而且遭人嫉恨、“不为人所容”的处境,使他常有“孤危”之感。
    (6}《扬州慢》是姜夔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由汉阳沿江东过扬州,虽距金人最后一次入侵已十年,但扬州衰象犹存,元气未复,那种离乱之忧、黍离之悲依然笼罩心头,所以忧伤悼惜之苦闷是无法排遣的。   
    (7)苏轼在知密州、杭州、湖州时,曾在诗文中涉及新法弊端,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摘出其诗句,以谤讪朝廷罪而将他逮捕人狱,是为“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谪居黄州。本篇便写于黄州贬所,失意惆怅,事业无成,理想与现实矛盾无法排解,难免忧愤。
3.各词的结构层次如何?
《虞美人》
    作者把即景抒怀和抚今追昔自然交织在一起,形成心潮的波澜起伏而抒发感情。“何时了”充满了哀怨;“知多少”感慨无穷,“又东风”织进复杂心情;“回首”而“不堪”沉痛已极;“应犹在”的推测,出自辛酸的眷恋;“朱颜改”的悲叹,满腹凄凉。句句言愁,而无一个愁字。直至最后,才以滔滔江水为喻,尽情倾吐一腔悲愁。
《雨霖铃》
    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
    下阕:写别后痛苦,伤情无限。
    全词围绕“伤离别”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之后,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通过不同侧面,层层刻画,步步深入,使意境全出,出人意料。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业绩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写景、怀古、咏史、抒情、议论熔于一炉。上阕写赤壁雄奇景色,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缅怀;下阕写人咏史,借对古代英雄的仰慕,抒发功业无成的感慨。
《鹊桥仙》
    上阕:写织女牛郎相会
    下阕:抒依依不舍之情。
《声声慢》
  上片通过描写动作与感受,渲染出非常浓重、凄苦之情;下片通过残秋景色作衬托,倾诉出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离乱生活的哀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阕:即景生情,追怀孙权、刘裕,表达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愤慨。
    下阕:陈古警今,借刘义隆失败的的历史教训,警告韩侂胄不应草率用兵,以廉颇自况,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懑。
《扬州慢》
    上阙:纪行写景,以反衬之笔,概写劫后扬州之荒凉。
    下阕:联想对比,伤今怀古,不胜家国《黍离》之悲。
 
【内容探究】
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壮情调表现在哪里?
※首先,豪壮情调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开篇就显示了广阔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将历史上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词人寻找英雄们的遗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是词人心目中最景仰的英雄。接着,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词人会到当年赤壁鏖战的情景。然后用慨叹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令人止不住内心激荡,颇有豪壮情调。
 
 
 
 
 
 
 
 
点晴聚焦
 
 
 
 
 
 
※诵读也有要诀,往往能读出对诗词的理解度,情感的共鸣度,思想的透析度。
 
 
 
 
 
 
 
 
※诗文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与宣泄,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与思想状况,也就基本理解了作者的诗文主旨。
 
 
 
 
 
 
 
 
 
 
 
 
 
 
 
※不论是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词,在抒情达意上都注重渲染和铺陈,刻划意境,思路清晰,感染读者。
 
 
 
 
 
 
 
 
 
 
 
 
 
 
 
 
 
 
 
 
 
 
 
 
 
※词人这样来赞颂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
 
 
其次;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的上阕将“周郎”和“赤壁”并称,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下阕再着力描写他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显得格外鲜明了。周瑜娶小乔,当在被封“建威中郎将”的建安三年(198年),而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为何苏轼把“小乔初嫁”和赤壁之战放在一起描绘呢?苏轼将十年前的“小乔初嫁”来烘托周瑜生活美满,又将十年后赤壁之战的胜利来烘托周瑜事业的辉煌。一场以弱抗强的赤壁之战,周瑜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闲雅,说说笑笑,一把火把曹方的战船烧成灰烬。这种指挥若定的风度,令人敬佩啊!
 2.《雨霖铃》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起句“寒蝉凄切”,词人就将情融入景。“寒蝉”透示了秋意,“凄切”之声令人感到凄凉、冷落。这不仅写出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更重要的写出了离别的氛围,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下面接着说“对长亭晚”,意思就更确定了,因为长亭在唐宋时期已经被当作离别地点的通称,有点儿像如今的车站、机场。词人和他心爱的人此刻到了长亭,正值“骤雨初歇”,那“骤雨”好像离别人的眼泪和起伏的心情一样。眼前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晰,他们听着凄切的蝉声,看到河两岸的柳树和停靠河边的兰舟,离情自然更浓。再接着京城门外,帐篷之下,情人设宴,然而离别心情不好,菜肴也食之无味。正在这时,船夫催促登船。从吃不香、饮不畅可品味别离的苦味;从乘船的“留恋”,驾船的“催发”这一对矛盾中,可窥见留恋之情深。
3、如何看待辛弃疾词中的“用事”(用典)?
※就本词来说,词的上片,作者用典的目的是借历史人物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而并非用史家的方式来评论历史人物。词中有一条明显的叙事、抒情的线索,颇着这一线索读下来,一个胸怀恢复大志的爱国词人的形象会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毫无疑问,这样写在艺术上是极为成功的,并无可指责。
    下片写了两幅令人沮丧的历史图景。这是诗词中常用讽喻的手法,因为当时的执政者急于事功,主张立即出兵北伐,词人这样写意在用历史事实委婉劝阻。而且词人又将这番意思艺术地融入了“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幅景里,颇能发人深思。最后用廉颇的典故表达词人的悲愤之情,用它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纵观全词,用事虽然很多,然而抒情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词人的思想感情也使人感到触手可及,一句话,它用艺术形象来表现词人的政治立场观点。这是辛词用事的一大特点,把握了这个特点才能正确的理解辛词。
 
 
 
 
 
 
 
 
 
 
※就在这不想“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最后时刻,真是情急深长而觉时间太短啊!这几句做到了情景交融。
 
 
 
 
 
※诗歌用典能够增加诗的内涵,丰富诗的思想内容,但不宜太多,太多了就有累赘之嫌。但本词用得成功,不着痕迹。


 
 

●对应训练主页
基础题:


 

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雕来玉砌应犹在(qì)   竟无语凝噎(yī)
B.暮霭(ǎi)沉沉楚天阔   羽扇纶(guān)巾
C.一尊还酹江月(lèi)   银汉迢迢(tiáo)暗度
D.舞榭歌台(xiè)       纵豆蔻词工(kòu)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能忍受)
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面对)
③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一年又一年)
④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花白的)
⑤守著窗儿,独自怎先得黑?(怎么)
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小矮树)
⑦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
A.①②③④⑥⑦  B. ①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④⑤⑥⑦
3、解释下列各组词含义(  )

 

B
A
D
C
       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①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②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①忍顾鹊桥归路
       ②赢得仓皇北顾
       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②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下列句子在句型上有何共同点
A.多情应笑我                  (           )
B.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
C.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           )
D.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           )
5、指出下列运用的修辞方法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
B.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
C.终岁不闻丝竹声                 (       )
D. 废池乔木,犹言厌兵             (       )
E.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
F.纤云弄巧,飞星传情             (       )
6.用“|”划出词句停顿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今宵酒醉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7. 标出《扬州慢》一词的韵脚。
8.下列诗句和哪些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有关?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       )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
D.杜鹃啼血猿哀鸣                  (       )
9.下面是苏轼一首词牌“永遇乐”的词,阅读后做题。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
           ,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             。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          ,为余浩叹。
    苏轼(彭城夜宿燕子梦,梦盼盼,因作此词)
(1)将下列句子分别填入词中空白处。
①黄楼夜景  ②圆荷泻露  ③觉来小园行遍 ④空锁楼中燕   
(2)简要比较这首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意境风格和写作特点。
答:                                         
                                             
10、判断正误。
    A.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作者自问自答,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尽情倾吐了他的一腔愁绪,与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   )
    B.秦观《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立意新,用词巧,以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而天长地久,反衬人世夫妻虽朝暮相聚,却感情平淡无奇,歌颂爱情的真挚不渝。(     )    
C.李清照《声声慢》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巧妙地用铺叙手法把日常生活概括得很突出;还创造性地用上大量确切而生动的叠字,毫无斧凿之痕,因而受到历代词论家的盛赞。(    )
D.姜夔《扬州慢》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以静写动,一个“荡”字反衬出“冷月无声”,诗人面对碧波冷月,怆然感慨,旧日繁花,今成泡影,多么沉寂,一切景物里都会有黍离之悲。                (      )
答案:1、A(噎  yē)  2、C  3、A ①流风余韵;②谓文学作品飘逸美妙  B ①图画;②同“划”;C ①回头看;②望;D ①可以②忍受。4、为适应格律词序倒装。A、应笑我多情  B、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C、风折笋垂绿,雨肥梅锭红;D新雨后怜竹,夕阳时爱山。5、A借代  B借代  C借代  D拟人  E比喻  F拟人
6(略)7、程、青、兵、城、惊、情、声、生  8、A杜牧  B霍去病、宋文帝刘义隆C诸葛亮  D、杜宇  9(1)②;③;④;①;②  (2)苏词谐婉幽邃;辛词苍凉含蓄;10、A√  B√  C√  D×


 

 
 
 
提升题:


 

11、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完成11—12题。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1、对插入“小乔初嫁了”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词在豪放的气势中夹杂着婉约,以便形成刚柔并举的风格。
B.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英气勃勃、春风得意、少年将军的形象。
C.用在赤壁之战前十年周瑜娶小乔的事,来烘托周瑜生活美满、事业辉煌。
D.周瑜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是因为小乔之姊大乔系孙权之嫂。
12、下面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写景为抒情作铺垫,刻画英雄人物为抒情打基础。
B.通过对周瑜的仰慕与歌颂,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C.全词最后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可以说这是豪放中略见苍凉。
D.苏词“自有横槊气概”,《大江东去》的问世使婉约派退避三舍,豪放派兴旺起来。
答案:11、A  12、D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3—15题目。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
①春花秋月何时了?                           
②只是朱颜改:                               
14、这首词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效果?
答:                                         
                                          
15、下列对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李煜后期代表作,宋太宗把他囚禁后,他仍不忘故国,可见此词出自他肺腑。
B.上片开头运用设问,透露不同寻常的心态,接着揭示这种愁结产生的原因。
C.下片继续写对故国的回忆,如今物是人非,只有以水喻愁,绵绵不尽,浩浩荡荡,语直而情深。
D.在艺术手法上,词人没有把即景抒情和抚今追昔结合在一起,艺术视野窄小,但摇曳多姿。
答案:13  结束  南度旧日宫女  14、把抽象的“愁”以变化、生动形象地让读者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15、D (两者结合,视野开阔)
阅读《鹊桥仙》,完成16—17题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6、解释加点字
①银汉迢迢暗度:                          
②忍顾鹊桥归路:                          
③便胜却人间无数:                          
17、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此句为全词结句,采用直接议论的方法写成。虽不多见此种写法,但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B.这句议论建立在全词对鹊桥相会的情形描述之后,有画龙点晴效果。
C.这句是对全词主题的升华,表达了对爱情生活一种普遍的哲理。
D.结句的议论,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也是作者认为可以达到的一种美好爱情。
答案:16①飞渡  ②回头看 ③胜过  17、D(这是作者一种无奈的叹息和想象。)
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18—19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全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一句引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用意?
答:                                         
                                             
                                         
19、“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运用的典故有何意义?
答:                                         
                                             
                                         
答案:1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二十七年,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劳,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作者在此用典故意在咏叹南宋近事。
19、“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里作者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力,但朝廷早没有重用他的意思了。
 


 

 
创新题:


 

阅读南宋词人张孝祥题为《闻采石战胜》的词,完成词后题目。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各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苹,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20、这首词的词牌是(    )
A.念奴娇    B.水调歌头   
C. 沁园春    D.永遇乐
21、这首词下阕开头一句是(    )
A. 喜燃犀处    B.忆当年   
C. 小乔初嫁    D.赤壁矶头落照
22、词中运用了不少典故,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乔初嫁”是忆周瑜赤壁破曹之事。
B. “淝水桥边”是叙东晋谢玄等击溃前秦苻坚之事。
C.“我欲乘风去”是化用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怀。
D.“击楫誓中流”是引用晋祖逖统兵北伐的典故,抒发作者的抗敌之志。
答案  20.B  21.B  22 C
阅读下列元曲,完成后面问题
问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
            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
            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
            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
            一分西蜀,
            一分江东。
 24、对这首元曲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说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 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25 对这首元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业绩,最后以概括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呼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比较,表达了自己迫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答案:24、D  25、C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6—27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张  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 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26、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愁”的具体原因。
答:                                         
                                        
27、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26、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人的衰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明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27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无可奈何之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词七首》教案及练习(师用版)
《词七首》教案6
《鹊桥仙》ppt课件3
秦观《鹊桥仙》mp3高中音频朗读
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及练习
词七首《鹊桥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教案及练习
《词七首》教案4
《词七首》教案及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flash朗读
《扬州慢》mp3音频朗读(男声)
《声声慢》mp3音频朗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mp3音频朗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mp3音频朗读
词七首《扬州慢》mp3音频朗读
词七首之《大江东去》mp3音频朗读
柳永《雨霖铃》mp3音频朗读(黄志条版)
李煜《虞美人》mp3音频朗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rm视频课文朗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rm音频课文朗读
《雨霖铃》flash课件1
柳永《雨霖铃》mp3音频课文朗读
李清照《声声慢》mp3音频课文朗读
人教版高二上《词七首》同步练习
《词七首》ppt课件2
秦观《鹊桥仙》wma音频配乐课文朗读
人教版《词七首》教案3
人教版《词七首》巩固练习
人教版《词七首》能力训练
人教版高中第三册《词七首》同步训练
人教版高二上《词七首》教案2
人教版高二上册《近体诗六首》《词七首》两课一测
高二上《词七首》教案1
《词七首》备课笔记
《词七首》ppt课件1
高中第三册《词七首》说课稿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