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马说》教案12
作者:gdzt12345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6-04


作者EMAIL:gdzt12345@sohu.com
23.《马说》
一、导入
    ( “伯乐相马”的成语,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韩愈当然不是在仅替马鸣不平,他写这篇文章旨在抒发自己的感情,伯乐指能够识别人才的人,结合作者的当时背景,指封建统治者,而且应该是指能够识别赏用人才的所谓明君。
(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要点提示: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策                             2.之
①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①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指马)
②执策临之     (马鞭子)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在主谓之间)
3.
①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马)
②其真无马邪?   (句中语气词)
③其真不知马也。   (其实)
4.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四)归纳课文。
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要点提示:
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作者在文中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2.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资料链接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二、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马说》ppt课件(23页)3
《马说》拼音版及翻译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山东济南市天桥区中考题)
《马说》ppt课件(28页)2
《马说》《龙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马说》《往见伊尹》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龙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题)
《马说》《战国策•千金求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河池市中考题)
《马说》表格式教案27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马说》练习题4
《马说》《战国策·燕册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
《马说》思维导图(4张)
《马说》理解性默写2
《马说》练习题3
《逍遥游》《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韩诗外传·颜渊论御马》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题)
《马说》《尝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题)
《马说》《景公问晏子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题)
《马说》《上令封德彝举贤》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
《马说》《病梅馆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题)
《马说》pptx课件(25页)
《北冥有鱼》《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
《马说》《陈仲举礼贤》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题)
《马说》课文讲解mp4视频素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pptx课件(46页)
《马说》ppt课件(19页)4
《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课堂检测
《马说》ppt课件(51页)
《马说》pptx课件(22页)4
《马说》三栏式教案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马说》pptx课件(21页)
《马说》节奏朗读划分及文白对译
《马说》《隆中对》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说课稿3
《马说》教案设计26
《马说》《龙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题)
《马说》《三闾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题)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题)
《马说》《有人卖骏马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说》《新唐书·马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