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君子博学》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3-29



君子博学(教案) 
李建辉 
  
教学目的 1 积累文言词语,重点掌握“文”“行”“执”等词语; 
          2 归纳析孔子及其弟子有关学习成才的观点; 
          3 联系实际,对孔子有关的思想观点作出自己的评析。 
  
第一课时(2007年4月13日 星期五) 
内容 预习课文,初步疏通课文,自拟习题。 
步骤 
一导入,由口头作文导入“内容与形式”的话题,说的“礼”就是一种形式,一种载体,进而复述第12课的课后练习题 
二 学生自拟习题,展示原文与译文,教师巡视 
三 归纳学生拟问如下: 
1 “郁郁乎”指的是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古代文化的是怎样的态度? 
2 孔子为什么要“加”大年纪才来学《易》并认为学了就没有大的过失? 
3 孔子所说的“雅言”是什么?他在什么场合下说雅言? 
4 孔子为什么“不语怪、力、乱、神”?这里“语”可否换成“言”字? 
5 孔子教育的一般内容有哪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 
6 孔子为什么说自己还不能算一个身体力行仁道的君子? 
7 达巷这个地方的人是对孔子是赞赏还是嘲讽?孔子为什么回应说“吾执御矣”? 
8学生们议论孔子的多能是赞赏还是嘲讽? 
9 孔子说“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是什么意思?他说“故多能鄙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10 孔子对学生的鉴定,其排列顺序反映了他什么观念? 
11 子贡认为孔子学问来源的途径在哪里?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2007年4月16日 星期一) 
学生自拟题交换作答 
  
第三课时(2007年4月17日 星期二) 
内容 讲评拟题答题情况,讨论“焦点”,归纳小结,完成课后练习题 
步骤 
  
一 导入 由口头作文引入到“知识观”的话题来; 
  
二 讨论“焦点”如下: 
1 “郁郁乎”指的是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古代文化的是怎样的态度? 
(明确:“郁郁乎”指的是周代的礼乐典章文化,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古代文化是非常崇尚的,坚持继承发扬的态度。) 
2 孔子为什么要“加”大年纪才来学《易》并认为学了就没有大的过失? 
(明确:因为《易》是一部深奥的哲学著作,只有生活经历越丰富的人才能读懂;这部著作里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掌握了它自然会少有大的过失。) 
3 孔子所说的“雅言”是什么?他在什么场合下说雅言?这与君子博学的话题有什么关系? 
(明确:“雅言”就是指当时的普通话,孔子多在教学或进行祭祀庆典活动等正规场合说雅言。这说明孔子不但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语言,表明他的渊博,这就与君子博学关联上了。) 
4 孔子为什么“不语怪、力、乱、神”?这里“语”可否换成“言”字? 
(明确:孔子认为怪诞之事混淆视听,蛊惑百姓,涣散人心,对安邦治国不利;而暴力之事与他崇尚的道德教化背道而驰;“乱”又与其伦常之理相背;鬼神之事更是虚无飘渺的,空耗人生,有碍于忠君王事父母的正事。因此,孔子不传播这些事,“语”是告诉,使人知道的意思,而“言”仅仅是说话,只是一个动作,没有关涉这个动作的结果,所以不可与“语”对换。) 
5 孔子教育的一般内容有哪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 
(明确:“文”与“行”构成书本知识与具体实践的关系,而“忠”与“信”构成为人办事与自己言说的关系。前面一对关系涉及的“学习”成就自己的问题,后面一对关系涉及的是“交往”作用于别人的问题。) 
6 孔子为什么说自己还不能算一个身体力行仁道的君子? 
(明确:因为在孔子看来,要成为一个真正君子并非易事,他也没有以君子圣人自居过,这充分说明他在这一点上始终保持一种谦恭的态度。) 
7 达巷这个地方的人是对孔子是赞赏还是嘲讽?孔子为什么回应说“吾执御矣”? 
(明确:我以为这里的人说那话含有嘲讽意味,原因有二:第一,论语中收录不少对孔子含有嘲讽的言语,更能表现孔夫子当年的困厄,表现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第二,只因如此,下文引出孔子的话才具有了反讽意味,否则,就难以揣摩出孔子回应别人嘲讽的言外之意。孔子回应说自己还是驾车吧,这是反讽;言外之意是说,如果像我这样的“想大问题”的人,都去做如此的“小事”,那么谁去关心“治国安邦齐天下”呢?很有些不屑那些“达巷党人”的味道。) 
8人们议论孔子的多能是赞赏还是嘲讽? 
(明确:在这里人们议论孔子多能是赞赏,不是嘲讽;因为在作为一个国相的台宰看来,尽管自己也见多识广,可是与孔子相比却自惭形秽,所以他才连用两个疑问句,既表疑问,更表表赞叹;而作为学生的子贡对于老师如此多才多艺,自然以为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他才会用天意来做解释。) 
9 孔子说“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是什么意思?他说“故多能鄙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孔子说句话是回应学生的赞赏的,它的意思是那些所谓的“多能”并非是成就君子的条件,在他看来,这些“多能”都是自己贫贱时,为混饭吃学到一点 “形而下”的东西,而真正的君子是应该关注“形而上”的大问题,这固然表现了他一贯坚持君子圣人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的观点,也表现了他的谦恭。他说的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给我们的启示有,一个人的能力只能从实践中来,或者说,世俗的生活压力,往往可以促使人成材。) 
10 孔子对学生的鉴定,其排列顺序反映了他什么观念? 
(明确:孔子对学生的鉴定,把“德行”放在首位,很明显反映了他对德行的重视,以德治国的观念。他把“言语”放在“政事”“文学”之前,反映了对言语能力的重视,如此重视其中还含有对独立思考的关注,因为语言是思维思想的直接现实;不过,这里的“言语””应该含有“慎言”,说话得体,言而有信,甚至还包括 “少说为妙”的观念,不能简单理解一般的能说会道,妙语连珠,花言巧语,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恰是孔子反对。孔子把“文学”放在最后,又可以看出他的教学内容不唯书本,更注重“德行”“言语”“政事”等具体的实践活动,注重生活这本“活书”。) 
11 子贡认为孔子学问来源的途径在哪里?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子贡认为孔子的学问来源的途径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书本向古代的贤圣学习,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二是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向各种各样的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尽管孔子学问的内容,我们不能完全认同,但是他这两种学习途径却正是我们现在要选择的,尤其是在生活中学习“处处留心”更值得我们重视。) 
  
三 小结性讨论课后练习题,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一   孔子提出的学习内容主要有哪些?在今天看来,那些内容是我们必需的?孔子要求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局限性? 
答:孔子提出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书本知识,包括孔子自己整理、修编的古代文献资料,还有各种技能,包括射御技能、语言交际、外交礼节运用等方面的技能;涉及道德、言语、政治、文学等方面。这些内容精华和糟粕共存,正如“仁义”“忠孝”等基本观念一样要具体分析,我们要吸取精华剔出糟粕。孔子在学习内容的要求,是重“修身治国”的“大道理”,忽视甚至鄙视做“小事情”的生产知识技能,这给我们中国教育带的消极影响是深刻的,至今我们还是重视那种能够改变身份 “权力符号”知识,而忽视甚至歧视“生产实用”知识。 
思考·探究二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以及“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这些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这些话给我们的启示有二:第一,贫贱的生活能够给人学习生活的压力,这种压力对于学习者也许是“痛苦”的,但是没有这样的“痛苦”,也就无所谓学习的 “快乐”,所谓“痛快”自然是先“痛”后“快”,以为读书学习就像到商场购物那样简单,只要把钱递过去所需要的东西就轻松到手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第二,要善于从生活中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从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出发,不断探寻,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真正的知识技能,另外要善于向所有的人学习,像韩愈说的那样“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那种不懂装懂耻于相师的虚荣心,只会让自己更加无知甚至无耻。                    思考·探究三   从《述而.二十一》 《述而.二十五》 两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古代文化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从这两章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古代文化持有的态度也是批判吸收的,对于不合他主张的“礼”的“怪、力、乱、神”他就“不语”,而在其教学中无论是书本知识的“文”,还是实践活动的“行”,他始终都强调坚持“忠信”的原则。由此,我们也有理由像他一样对待孔子给今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剔出糟粕,吸收精华。比如他这里“不语”的东西,我们未必就也“不语”了,回避甚至禁忌的做法类似鸵鸟的逃避灾难的行为是可笑的,而今天还把孔子鼓吹成圣人,当作精神领袖,不是愚蠢就可能别有用心。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