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了不起的粉刷工》教学设计2
作者:王丽琴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3-06


四一  了不起的粉刷工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王丽琴
教学目标
1.感受孩子淳朴可爱的天性,学会从生活中体悟、提炼人生哲理。
2.品味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言,并体会文字背后隐藏的思想情感。
说明:
本文选自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师在教学前有必要对这部小说作整体把握和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生活,作品通过儿童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现实,揭示了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闭塞、沉闷、死板的生活,对畸形的教育制度、宗教的虚伪可笑以及小市民的贪婪愚蠢等,都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鞭挞。作者借汤姆之口说出:“宁愿在舍伍德森林做一年草莽英雄,也不愿当一世美国总统。”反映了他对平庸守旧的社会生活的极度厌恶,和对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作品语言幽默、诙谐,富有特色。
当然,作为节选文字,教师不必将作品的艺术个性全面地传达给学生,但我们能努力做到,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与品味,在情节的推移中了解汤姆的个性特征,学会从生活中体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借助圈划关键词句,理清故事发展的情节脉络;通过品读,在情趣浓郁的生活细节、轻松幽默的笔调中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2.难点:理解文尾语句的含义,在正确评价美国乡村小顽童——“汤姆”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东方和西方在认识问题上的差异。
说明: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借助情节的推进,塑造了一个聪明机灵、淘气可爱的“粉刷工”形象,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重点设计为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故事情节;通过语言的品读,感受“马克·吐温”式的幽默诙谐语言,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而文尾的生活启示,对“工作”与“游戏”作了深层次的思考,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时,东西方对“孩子的希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重“真实”,东方重“完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需要对东西方人生观、价值观有些基本的了解(可作为研究性话题予以拓展),所以将这两个方面设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曾说:“一个人的童年结束之时,便是他的心灵死亡之日。”谁能告诉我雕塑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2、在你的童年生活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事情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A.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雕塑家的名言。
B.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自己的童年故事。(有条件的话可配上童年往事的老照片或纪念物品。)
从学生对名言的个性化体验与解读入手,不仅能唤起学生对童年往事的追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后面阅读课文和迁移活动作了铺垫。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2、初读感知人物特点:读了本文,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要求:能对汤姆这个人物形象谈出一二认识即可。此处的“预设”应是十分宽泛的。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求能谈出自己的认知感受即可。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作概括——“汤姆”利用孩子独有的“狡猾”让其他孩子帮助刷墙赢得许多小礼品,并从中悟出一个人生哲理的故事。
2、用一二句话或词语交流各自对“汤姆”的认识。
如:机灵;淘气;聪明;有领导才能;“狡黠”;有计谋……等。
环境、情节、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针对初一学生来说,故事情节的“趣味性”肯定是吸引他们阅读兴趣的首要因素。而本文“汤姆”的行为,不仅使情节充满了可读性,也从中让他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以“情节”作为阅读理解的突破口,应该是合乎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的。
精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圈划关键词句,理清课文情节发展脉络。
提问:“汤姆”是怎样一步步让小伙伴们落入自己的“圈套”的呢?
2、进一步感知人物特点:
突破口:本文文题为“了不起的粉刷工”,请问作者这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
要求:学生精读课文,从文本中寻找具体内容品读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思想与个性)特点。
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圈划关键词句,以流程图的形式梳理课文思路。
2、小组讨论“突破口”问题,并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讨论时,采用“读读——议议——读读”的方式。
 
对于刚进入中学学习的学生,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他们养成圈划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从情节的梳理到人物形象的认知,再到语言的品味,紧扣文本逐层递进,在一次次走进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内容、加深理解。
思考领悟
加深理解
1.理解文尾段落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炼人生哲理。
方法:朗读——用自己的生活来验证这个人生哲理的正确与否。
2.质疑拓展:中国也有许多描述儿童的精彩故事,你认为中国文学中的儿童形象与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谁更“了不起”?(根据学生的状况,可以进一步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1.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朗读文尾段落,谈谈自己的理解。
2.回顾中国文学中的儿童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等),将这些故事中的儿童形象与本文的主人公汤姆作比较,思考谁更“了不起”,在比较与思考中品味本文汤姆虽不完美但真实、淳朴可爱的天性之美。
充满生活哲理的语句,表述精炼,内涵深刻。这样的语句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意思,通过鲜活的生活实例来理解意思,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发散性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分析能力。
总结归纳
拓展迁移
1、学生归纳学习收获。
作者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语言非常有特色,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2、学习提炼生活启示,提高对生活的认知水平。
提问:我觉得汤姆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能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思考生活,从中得到启示。
本课开始的时候我们同学也谈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一些故事,你能像文中的“汤姆”一样,也来思索一下你的生活故事,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吗?
1、集体交流学习收获。(语言的积累,生活的启示,情节的起伏等等,谈出一点即予以肯定。)
并将最喜欢的语句读读背背。
2、学生用一二句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知。
学生从来也不缺感性的生活,但是在作文的过程中,却常常感到“无材可用”,究其原因,是对生活缺乏思考,这个环节的设计,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又能启迪学生学会用“脑子去生活”。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1、基础性练习:(30分钟)(所有学生完成)(300字左右)
将自己的童年趣事记下来,并从中提炼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2、拓展性练习:(一周)(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二选一完成。)
A.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以“         的汤姆”为题写一则读书笔记。
B.将马克·吐温笔下的儿童形象与中国文学中的儿童形象进行比较阅读,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研究性报告。
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选择完成作业。
其中基础性练习,是必做题,每位学生都要求完成。
拓展性练习随学生的学力高低有选择性地完成,可单人也可小组合作。
 
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的作业旨在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
 
思路点拨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的冒险经历表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枯燥无味功课和虚伪教义的反感。其中人物描写细腻生动,教师可以以人物描写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品味人物描写的艺术魅力入手,感知人物形象。另外,也可从全书中剪辑其他片断,进行组元阅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汤姆的性格,了解不同材料对塑造丰满人物形象的作用。当然,如果学生基础比较好的话,也可进行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如:中外文学中的儿童形象;传奇故事中的“传奇”之处等。
练习举隅
1、汤姆是如何“设计俘虏”小伙伴的?他的言行与心理又有怎样的变化?
2、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3、细致的人物描写,尤其是语言描写,鲜活地展现了汤姆的个性特征,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语句,以旁批的形式写写你喜欢的理由。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了不起的粉刷工》ppt课件3
《了不起的粉刷工》ppt课件2
《了不起的粉刷工》教案3
《了不起的粉刷工》说课稿2
《了不起的粉刷工》说课稿
《了不起的粉刷工》练习题
《了不起的粉刷工》ppt课件1
《了不起的粉刷工》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