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的写景之“妙”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2-18 |
《牛群》的写景之“妙”
《牛群》是陕北作家刘成章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全文仅一千余字,几乎通篇写景,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美国加州牛群的浩荡、壮观,读来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其写景有四妙:
一、妙在巧设背景,渲染气氛。文章开头,作者并未直接点出赞美对象,而是轻宕一笔,用舒缓亲切的笔调引领我们在加州原野上漫游起来。你看,忽而是“绿地和花园交错着的建筑群”,忽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忽而又是有原始意味的处于蛮荒状态的草地,甚至写到那只不知名的小鸟,视线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令人应接不暇……作者如此不厌其烦地泼写加州原野风光,是在为牛群的出场设置广阔的背景,从而为下文描写牛群铺垫、蓄势,渲染气氛。
二、妙在大处勾勒,细处描绘。当牛群出现时,作者先从大处起笔,写“整个原野都撒满黑色”,“到处黑漆漆的,黑得触目惊心”,“除此之外,原野上的草,石,塄坎,以及起伏的山坡,全都成了浓酽的墨汁”,这些都是从面上去描绘,扣住牛群黑、多的特点,表现了牛群的阵势浩大、壮观、罕见。待到牛群走近时,再从细处去描绘,母牛“鼓鼓的袋子似的”大奶,牛犊“稚嫩的小嘴唇”,公牛嘹亮的叫声,这一切刻画得如此逼真传神,情意盎然,就像定影一样,使得眼前的形象一下子清晰起来,活现出牛的神韵风采。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心思细微,感情真挚。
三、妙在文笔雄健,富有激情。本文的语言就像作者的家乡黄土高原那样深厚、广博、气势充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善用比喻,增强语言表现力。如写牛群的出场,不直接写牛群如何,而是用“黑豆”“斑蝥”“蟑螂”来比喻,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牛群由少乍多的一个过程,更让读者耳边仿佛听到了那哗啦啦的牛群奔跑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其二,善用排比的短语短句,加强气势和力量。如“仅卷舌揽食的,应是好几千了;仅甩尾赶蝇的,也应是好几千了;仅以蹄踢土的,也应有好几千了。有立的,有卧的,有鸣叫的,有沉默的,有正在产崽的,有想啃树梢的。”这段话连用了两组排比,句式整齐流畅,短促有力,像波涛一样一浪接一浪,倾泻而出,再现了牛群的壮观。像这样的语句,在这篇仅有千字的散文中比比皆是。
四、妙在由景及人,卒章显志。大篇幅的写景之后,作者自然的由眼前的牛群想到了它们的管理者,联想到了曾经的西部牛仔,联想到了如今的牧民,从而赞美了他们对国家的巨大贡献,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并引起读者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思考。可谓妙笔生辉,水到渠成。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