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川江号子》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2-05


整体感知 
    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写,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蕴涵的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就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全诗共二十行,没有分节,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面九行为第一部分,写如生命浪潮般的川江号子;随后的七行为第二部分,写搏斗在急流上的船夫;最后四行为第三部分,作者发出了几许无奈的感慨。诗的原稿的末尾本来还有几句:“歌声远去了,∕我从沉痛中苏醒,∕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用深沉的歌声∕回答你的呼吁”,作者后来把它们删去了,用省略号留给读者不尽的想象和余味。 
    此诗的首行,就以“碎裂人心”将川江号子的撼人魂魄的音色展现了出来;随后两行中的“万丈断崖”和“飞箭般的船”,交代号子的“源地”,凸显了号子的陡峭与迅疾。接下来的三行指明了号子的去向——“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它们在结构上与前三行相同,写到号子的“回声”的“震荡”,里面渗透着悲音,“悬岩”和“漩涡”进一步烘托了号子的旷远与激越。接着的三行,先用“吆喝”“长啸”使号子具体化,然后用一个比喻“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十分形象(“浪潮”和后面的“流来,流来”,恰好与江、号子同时取得了联系)地将号子与生命勾联起来。 
这一部分从不同侧面刻写了川江号子的气势,及其带给诗人的听觉上的震撼。“你”的使用,创设了诗人与船夫之间的对话关系,末了以“向我流来,流来”,将号子的宏大音流引向了“我”。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便自然地转入了“我”的视角。 
    第二部分连续用四个“我看见”,将“摄像镜头”直接转向号子的发出者——船夫。先是“巨大的木船”映入眼帘,接着目光移向船上的“桨”,最后聚焦于桨边的人。诗人用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来形容木船的急速行驶。很快,“雨点”的意象转化成船夫们“千年的血泪”,诗人的感受也随之升腾:那些“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传达了船夫们充满悲慨的心声。 
    诗的最后四行(即第三部分),忽然插入“但是几千年来”一句,其中“但是”既表示转折,又承续前面三行的意绪;随后的一个设问句“有谁……”,进一步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问题探究 
一、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川江号子”的? 
    “川江号子”是较为常见的题材,容易写成一种应景的咏物诗。这首诗着眼于作者的内心感受,用力刻画号子和船夫带来的心灵震动。诗中主要有两类意象,一类是听觉意象,如“呼号”“回声”“吆喝”“长啸”,用来描写号子;一类是视觉意象,如“悬岩”“漩涡”“木船”“桨”“云”“树”“野庙”等,一部分用来直接描写船夫,一部分用来侧面烘托号子。在阅读过程中,这两类意象会交汇在一起,给人以视听的双重震撼。还有些意象也属于视觉意象,如“闪电”“雨点”“血泪”,但是虚写,因为包含了比喻和想象的成分。 
二、如何理解这首诗在当时的特殊处境? 
    如果联系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就会发现,在当时充斥粉饰、虚夸、歌舞升平的作品的诗坛上,它是一个危险的“异类”,连同诗人一起受到了无情的批判。可参考后面“有关资料”,领会这首诗的遭遇赋予诗的另一层悲壮的情调。诗中“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既是船夫们悲慨心声的传达,又是诗人放声歌唱的渴望的袒露;“但是几千年来∕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在渲染千年舟子的亘古孤寂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暗含着诗人内心的痛苦。 
  
语言品味 
    这首诗采用了自由诗体,句式十分灵活,也没有严格的押韵,但读来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这主要是因为诗人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一、人称的巧妙变换。此诗中先用“你”指称船夫,在诗人与船夫之间建立了一种对话关系,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船夫,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但川江号子的声浪已汹涌而来;然后,经由“向我流来,流来”的过渡,诗中又用“我”转入对船夫的视觉感受,在此诗人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号子退为背景;最后,再次运用“你”,回到与船夫的对话,凸显了船夫及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二、语词的复沓与对仗。如开头三行中的两个“来自……”,接着三行中的两个“从……”,以及后面连续四个“我看见……”,都以语词的复沓造成了某种语气急切的效果;而“一阵吆喝,一声长啸”,“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则借助于对仗形成了铿锵的节奏。加上“上”“荡”、“啸”“潮”、“电”“点”的不规则押韵,使得这首诗的旋律感十分明显。这种旋律,是与川江号子的气势是一致的。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细细品味。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蔡其矫,1918年生于福建晋江园坂。1930年入培元中学,在学校壁报《激流》上首次发表文章;1935年转到上海暨南大学附中,参与“地下救国会”。1938年11月,入延安鲁迅文学院文学系,次年10月前往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之后任文学系教员,讲授“作家与作品研究”课,受普希金和雨果作品的影响开始写诗。1942年因阅读惠特曼《草叶集》而受影响,写成《肉搏》,为成名诗作。1948年秋被调到平山东黄泥中央社会部培训班,1949年4月随中央进入北京。1951年起在中央文学研究所任教员,1955年冬到海军东海舰队的舟山基地和厦门基地的观通站、海岸炮和炮艇上考察并写作。195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一部诗集《回声集》,同年秋至次年春跟随南海舰队从厦门到广东旅行,远至西沙群岛。1957年11月,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专写东海和黄海的诗集《涛声集》,不久去武汉长江规划办公室挂职政治部宣传部长,在考察汉江、长江途中写成《雾中汉水》《川江号子》等诗。1958年1月出版诗集《回声续集》。同年被错划为“右派”,于年底回福州,在省文联当专业作家。1979年出版《司空图〈诗品〉今译》,次年起陆续出版诗集《祈求》《双虹》《生活的歌》《福建集》《醉石》《倾诉》等。 
二、诗人蔡其矫(公木) 
三、关于蔡其矫1950年代的诗(洪子诚、刘登翰,程光炜)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井》《春》《无题》《川江号子》同步练习
《川江号子》课堂实录
《川江号子》ppt课件3
《川江号子》ppt课件2
蔡其矫《川江号子》原文阅读
现代诗歌欣赏《天狗》《无题》《川江号子》ppt课件
蔡其矫《川江号子》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