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1
作者:杨淑惠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1-27


会员:如意无忧 友情提供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学案
厦门同安一中高二备课组  杨淑惠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和掌握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途径。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词句求色彩,巧用修辞添神韵”。
[学习难点]
    在说、读、写活动中,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
[教法学法] 点拨引导、讲练结合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词句推敲求色彩
活动一 [习作升格]
    (课本P114一)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雨的诗句、谚语等。杜甫《春夜喜雨》用褒义的色彩来写春雨,写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春雨写得灵动可爱。而欧阳修的词《蝶恋花》提到春雨,则用贬义的色彩,写它“雨横风狂三月暮”,一个“横”字把春雨写得蛮横可恶。试着分别用褒义和贬义的色彩写一段描写春雨的文字。(课前作业)挑选同学习作中有毛病或不够形象的三个典型语段,指导学生修改,使之变为更形象。
    (设计意图: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发现普遍存在的毛病:一是用平淡的叙述代替描写,二是不注意根据情感需要来选词。从学生习作中挑出较具代表性的三个语段,点拨学生从形、声、色等方面来修改原文,再比较修改前后的效果,初步体会增加语言形象色彩的途径之一:词句推敲求色彩。)
活动二 [品析美文]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思考:这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设计意图:品析名家名作,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注意名作在选词上注意绘声绘色绘形及巧用修辞的突出特征,进而过渡到增强语言形象色彩的途径之二:修辞巧用添神韵。)
二、修辞巧用添神韵
活动三 [比较品味]
品味、比较下列三组句子,说说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1)头脑里很乱。
——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
(2) 他那天晚上睡得不好。
——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3)孙太太都快哭了。
——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含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设计意图:精选《围城》妙用比喻修辞的名句,引导学生比较上下两个句子,探究在语言色彩上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妙用修辞,可以化平庸为生动,增强形象色彩。)
、综合应用
活动四:[语言写生]
(一)修饰下面句子,注意选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词语,使其富有形象色彩又不失原意。(字数在50字左右)
童年时代早已远去,少年时代也已结束,我已开始走向青年。
升格:
(二)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表意完整,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50个字。
(设计意图:在品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并做适当点评,习题的设置有一定的层进性,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修饰语言增强形象色彩的技巧,并提醒学生注意在修饰语言、追求形象色彩的过程中,必须讲求语言风格的协调,不能以辞害意。)
 
 [课后作业]
1.润饰[语言写生]的练习,使之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色彩。(四人小组交流、合作)
2.(《名校学案》P112二7)从形象色彩的角度品鉴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雨的段落及张爱玲的《秋天的雨》。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和巩固。“文章不厌百回改”,发挥四人小组之智慧力量,合作探究,交流思想;并设计同题美文的比较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秋天的雨
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思考:春雨和秋雨在自然特征上并没有多大不同,不同的是看它的人。也就是说不同的心境赋予它的色彩就会迥异。请从形象色彩的角度,简要分析两则文段在行文格调和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
推敲词句求色彩(绘声、绘形、绘色)
  淡妆浓抹                                              形象色彩      
巧用修辞添神韵(比喻、拟人、排比等)    
[设想与困惑]
“语言的色彩”是《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三节的内容,因为在第四课中我们已学习过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所以本堂课侧重以形象色彩的品析和应用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而下节课我们还将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本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是:以文质兼美的颁奖词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的形象色彩;接着对课前布置的小作文进行修改升格,并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欣赏同题美文,让学生在比较中直观地体会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途径,即“词句推敲求色彩,修辞巧用添神韵”;接着精选《围城》名句进行赏析探究,进而体会巧用修辞对增强语言色彩的作用;并设计“语言写生”的活动,让学生切实“动”起来。
本堂课力图强化比较思维(如习作升格前后的比较、《围城》妙喻名句与平淡语言的对比)、迁移思维(如从学生的作文训练迁移到名家名作的品读)等训练,让学生在对话中生成,在碰撞中创造,从而达到“词句推敲求色彩,修辞巧用添神韵”的初步效果。
从选题伊始,就有许多的困惑;直至此时,仍忐忑不安,觉得该课还有许多地方尚待打磨与完善。首先,“语言的形象色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涵盖了哪些内容,课本有关“形象色彩”的表述只有一小段,在备课时能找到关于“形象色彩”的资料少之又少,以致很难把握。其次,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如果学生平时缺少训练,甚而连语言表达的基础功底都未打好,课堂“出彩”容易成为空中楼阁;而太多的“预设”环节又容易造成课堂的失真,到底本色好还是预设好?最后,“授之以渔”,学生能自己捕到“鱼”吗?语文的学习方法并不能等同于理科的“公式”能理解就能解题,语文学习所谓的方法只是指明方向,让学生少走弯路罢了。那么,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切实轻松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课在这方面的设计确实存在比较大的缺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说它“遗憾”,一是因为它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二是“教然后知不足”,有些预设环节只有在与学生遭遇时,才会发现它的缺陷。
于漪老师说:“教学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新课程理念下的选修课的实施,虽说仍在摸索探究中,但我们相信在与来自闽南金三角的各位同仁的探讨中、在教后及时的反思总结中肯定能寻找到新的突破和超越。
[教学反思]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学资料
《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同步练习
《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练习题
《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学案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学设计3
淡妆浓抹总相宜——景物描写训练浅谈
《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ppt课件4
《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2
《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ppt课件3
语言文字应用《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ppt课件2
《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