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梭罗《寂寞》教案1
作者:zhuzhaowandai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1-03


作者:zhuzhaowandai
作者EMAIL:11111111111@yahoo.com

课   题
寂寞
№1
知识与能力
把握梭罗的自然观
过程与方法
把握以这种自然观为基础的审美的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然为我们营造的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
梭罗自由洒脱的文风和明丽的语言
教学难点
梭罗的自然观
教学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价值观教育
课 型
讲课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师生讨论
教 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导入新课:作者介绍
梭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散文家和诗人。17岁进入哈佛大学,一八四五年七月,二十八岁的梭罗搬进了瓦尔登湖畔林地上的木屋,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他在木屋中住了二十六个月,完成了《瓦尔登湖》。他认为人惟有返璞归真回到大自然怀抱中才能发现生命的真正价值和生命意义。
这些字容易读错,请您注意积累
  yī摇  yè郁  wěng鱼  mǐn  yì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怎么理解“最接近万物的乃是创造一切的一股力量”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而梭罗不是“泯灭差别”,而是“创造审美”,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以非功利的生活态度对待人生
怎么理解梭罗的“德”呢?
这是作者的世界观、自然观;人与自然是应该是平等的;
人是自然的一员;世界应是纯洁干净的;
“寂寞”是指谁的寂寞?为什么远离社会生活的梭罗没有感觉到孤独和寂寞?
梭罗在文中写到了两种寂寞:一种是平常所说的寂寞,从这个角度上看,作者并不寂寞,而大自然是寂寞的。这是梭罗基于人与大自然的平等关系的认识得到的感受。文中,寂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寂寞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的境界,成为一种精神的享受。
作业:联系写一篇家乡自然风物的散文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寂寞
生存的境界   精神的享受
 
 
课后记事
 
把握以这种自然观为基础的审美的生活态度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寂寞》学案
卞之琳《寂寞》ppt课件2
卞之琳《寂寞》教学设计2
梭罗《寂寞》ppt课件1
梭罗《寂寞》ppt课件3
梭罗《寂寞》ppt课件2
“寂寞”话题作文优秀范文
“寂寞”话题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
《寂寞》ppt课件1
《寂寞》与《像山那样思考》简析
《寂寞》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