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尼斯湖怪被抓住啦?》《写在雪地上的书》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1-17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尼斯湖怪被抓住啦?》《写在雪地上的书》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
教学目标
1. 了解《蒙娜丽莎》的神奇。
2. 发挥想象能力,初步感受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
3. 通过学习,树立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1. 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2. 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优秀品质。
 
学习内容
整体感悟
罗浮宫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和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并称世界三大博物馆。罗浮宫共收藏有世界各地的艺术品近40万件,其中艺术珍品3万件,更有被尊为罗浮三宝的三件艺术品,它们是什么呢?胜利女神、蒙娜丽莎、维纳斯。
《蒙娜丽莎》这幅画可谓家喻户晓,名气太响亮。平均每天有两万多人,在为她特制的防弹玻璃橱窗前,被人潮挤来挤去,每人在她前面驻足的时间不超过1.62秒,谁也没有机会仔细的多看她一眼……蒙娜丽莎究竟是靠什么魅力吸引无数的观赏者的呢?这种魅力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蒙娜丽莎微笑揭秘》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沈致远给我们什么答案。
五百年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肖像画令无数艺术爱好者着迷,但也令学者困惑不解。她那神秘的笑容后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呢?不同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角度给其做了不同的解释。《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就是一篇探寻艺术奥秘,用科学观点为艺术杰作揭秘的文章。
本文虽为“揭秘”,但写作的核心却不是落在揭秘的内容上。一是有关蒙娜丽莎微笑之秘是个美学范畴,列文斯通博士的揭秘也仅为一家之言,尚无确凿依据。二是本文虽然为科普文章,但是又和我们读到过的所有科普文章不一样:后者更多地侧重于传播科学和人文艺术的碰撞。因此,在学习时应注意培养丰富的想像力和大胆探究的精神。
全文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指出五百年来蒙娜丽莎神秘微笑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观赏者,引起人们种种猜测和议论。蒙娜丽莎的微笑神秘之处在于:当你注视她的面容时,先是看到微笑,继而似乎隐去,然后微笑重新出现,过一会再次神秘地隐去……也就是说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就在于笑容的“时隐时现”“似有若无”。这种“时隐时现”、“似有若无”的效果是因为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采用了“无界渐变着色法”,给观赏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部分概括叙述是为了引出列文斯通的研究,同时引出人们对艺术的讨论。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列文斯通博士对蒙娜丽莎微笑的研究。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是如何产生的呢?哈佛大学脑神经科学家列文斯通博士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由于人类视觉系统的本性所致。接着作者间接引用了列文斯通博士的解释加以说明。“人眼的视网膜具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从而显示出笑容。列文斯通用电脑将蒙娜丽莎的面部进行了图像处理……原来是人们的视线在画面上游移所致。”意思是说: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当人们欣赏蒙娜丽莎的美目时,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的视网膜外围区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颊部,从而显示出笑容;当人们看她的嘴部时,因为视网膜的中心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反而看不到笑容了。为了证实自己的论断,列文斯通博士还对图像进行了处理。
第三部分,概述人们对揭秘的两种不同态度。一种认为揭秘是对艺术大师杰作的亵渎;一种认为揭秘是对大师才能的赞美。
 
研读与赏析
一、朗读文章后通过讨论,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1)蒙娜丽莎的魅力在于她神秘的微笑,这微笑若隐若现,似有若无。
(2)哈佛大学脑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列文斯通认为蒙娜丽莎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观赏者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当人们欣赏蒙娜丽莎的美目时,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的视网膜外围区落在她的嘴部和面颊部,从而显示出笑容;当人们看她的嘴部时,因为视网膜的中心小凹区对阴影不敏感,反而看不到笑容了。为了证实自己的论断,列文斯通博士还对图像进行了处理。
(3)对揭秘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认为揭秘是对艺术大师杰作的亵渎;一种认为揭秘是对大师才能的赞美。
二、文章结尾引用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句中所引用的是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句原意是说,仙人已乘黄鹤离去,此地只留下一座空空的黄鹤楼。诗人抒发是世事茫茫之慨。课文借用此句的意思是说达·芬奇早已离开我们,现在只有一些后人在那里研究他的画,引诗句产生幽默诙谐的效果。
 
学法指导
1. 阅读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2. 收集整理《蒙娜丽莎》的资料,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紧扣“揭秘”阅读文章,画出揭秘的语句,有助于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体验反思
1. 作者在文中是赞成揭秘还是不赞成揭秘?哪些资料能证明你的观点?对于揭秘,你所持态度是怎样的?理由何在?
2.《蒙娜丽莎》还有哪些秘密?你怎样看待这些秘密?
3. 对蒙娜丽莎的美,你有怎样感受?你是怎样去欣赏艺术作品的?
 
拓展延伸
1. 通过本课的学习,说说对《蒙娜丽莎微笑揭秘》哪些问题产生了兴趣,还形成了哪些新的问题?
大致想知道的可能有:a.达·芬奇其人;b.达·芬奇的艺术成就;c.蒙娜丽莎创作的情况;d.蒙娜丽莎原型;e.蒙娜丽莎微笑之秘;f.蒙娜丽莎真伪之秘;g.感受蒙娜丽莎的微笑;h.列文斯通方法的实践;i.怎样欣赏艺术作品……
2. 通过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等媒体的找寻和浏览,找到与《蒙娜丽莎》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尼斯湖怪被抓住啦?》
教学目标
1. 学会整理材料,掌握文章内容。
2. 培养敢于怀疑、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1. 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实质,学会分析与思考。
2. 培养敢于怀疑、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
 
学习内容
整体感悟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借尼斯湖怪之谜告诫人们要笃信科学,要敢于质疑,不要轻信传言的道理。文章始终抓住两个字“疑”与“信”来展开。虽然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却写得波澜起伏。
文章开头以轰动一时的尼斯湖怪被抓住的消息,来激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接着介绍报纸报道抓住尼斯湖怪的详细情况,以及科学家对此事的科学分析与多次实地考察的情况。在以英国传言是真是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用科学的眼光来分析真伪,不要盲目轻信。
文章以事实说话,并将真假事实并举,直接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内容具体有很强的真实可感性。在叙述时,以一个接一个的疑点和事实真相形成因果联系,流畅自如,且在每一个事实材料后,恰当地加进作者的简要评点,使之成为连接材料的纽带,这对推进故事情节,激发读者的兴趣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近60年来风靡全球的似有若无的水怪,如今成了科学家的俘虏,能不让人高兴吗?”“‘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科学家可不轻易接受流传的‘奇闻’”。“当然,科学家对尼斯湖水文、环境、生物的研究还会继续进行,将来如果有什么新的科学发现,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等等,这些评点的句子避免了单纯的叙述,有水到渠成之感。
本课的语言准确、精练,值得品味。
比如:“关心它的中国人终于如愿以偿”句中“如愿以偿”一词准确地表明在人们内心深处是愿意相信尼斯湖中有水怪存在的,根本没有怀疑这则消息来源。
“竟是一桩20世纪的大骗局”‘一个“竟”字表达了风靡60多年的尼斯湖怪居然是一桩20世纪的大骗局,多么荒诞可笑啊,多么值得人深思啊!
“据说,捕获尼斯湖怪的过程是很惊险的。”“据说”一词准确地说明只是传说而已,并未经过验证,不是真有其事。
大家的求知欲正旺盛、好奇心也正强,我们应该培养这种科学探秘精神。同时也要注意逐步养成敢于怀疑、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形成崇尚真知的积极态度,并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在科学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相信学了这篇课文后,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真假难辨的现象,我们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研读与赏析
(1)题目“尼斯湖怪被抓住啦”能否改成“尼斯湖怪被抓住了”
提示:不能。改后意思与原文不一致。“被抓住了”表明尼斯湖怪确实存在,而且包涵了已经被人抓住这个事实 。而原文作疑问句的形式旨在引起人们的思考,旨在启发人们去体会其中的科学的怀疑精神与科学的思维方法。
(2)当年的5个人为什么要炮制“尼斯湖怪”的假照片呢?英国的一份小报为何要发表“尼斯湖怪”被抓住的虚假消息呢?
提示:制造假照片与制造假新闻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引起轰动效应,为了名利。
(3)既然科学家的科学分析与实地考察的结果都证实尼斯湖怪是不存在的,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这么多人仍相信它的存在呢?
提示:(1)主要是因为人性的弱点导致的:“宁可信其有,不去疑其无”。相信一件事情比怀疑求证一件事情要容易得多。(2)猎奇心理,对于传闻人们大多抱着一种猎奇心理,盲目传播,成了不实传闻的传声筒。(3)从众心理。“三人成虎”效应。大家都说有,那可能真是有了,便从心理上接受了一个事实。(4)俗话说:“假作真时真亦假”。科学家关于湖怪食量的科学分析和多次的实地考察都被人们忽略了。当人们的认识偏离了科学轨道的时候,真相就湮灭于假相中。人们就相信了尼斯湖怪的存在。总之,这么多年来,尼斯湖怪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弱点——轻信盲从,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4)文章结尾说“科学家对尼斯湖水文、环境、生物的研究还会继续进行,将来如果有什么新的科学发现,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能否去掉?
提示: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强调科学在不断进步,人类在不断探索,很多未知的东西逐步被发现,如果是经过科学证实的发现,我们就应该予以承认。此段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所以不能去掉。
(5)你从“尼斯湖怪”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提示:(1)生活中的真真假假、是是非非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遇到,这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并非自己经历的事不要轻传。对待传闻,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用科学态度来求实,养成相信科学、崇尚科学的好习惯。(2)尼斯湖怪被人轻信的事实也证明,在生活中凡虚假的东西得以被人们轻信大多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别有用心的制假者,他们或为虚名(如为了引起轰动效应的制造假照片的人和小报编辑们),或为俗利(如尼斯湖怪吸引了大批旅游者,有人可从中发一笔横财),甚至两者兼而有之。二是有缺乏怀疑精神的盲目轻信者。他们遇事从不动脑筋,从不去怀疑,而且存有强烈的猎奇心理,见到稀奇古怪的事情恨不能添油加醋地宣扬得全世界都知道。制假者正好利用这种心理来制造各种传言,流言蜚语就在生活中流传开了。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信,不瞎传。(3)“尼斯湖怪”一文也告诉我们: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科学家们对尼斯湖的研究不会因为湖怪的谣言被揭穿而止步。如果以后有新的科学发现,我们也不会大惊小怪。
 
学法指导
1. 学习本文可以从理清材料入手,弄清每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观点。
2. 注意作者在每则材料后的简要评论,它有助于你理清文章结构。
3. 可以把初读后的疑问记下来,也可以自主设计一些问题和大家讨论。
 
体验反思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传闻谈感想。如神农架的神秘野人、非典时期的哑巴开口讲话等等。
写一段话,谈谈你对传言的看法。
 
拓展延伸
假如现在有报纸说某地发现了外星人或湖怪,你相信吗?你会怎样告诉大家对待这样的传闻?
 
《写在雪地上的书》
教学目标
1. 培养细致读文、动脑读文的习惯。
2. 学习观察动物的生活特征,激发探索自然的情趣。
3. 体会此文富有情趣的叙事语言。
 
教学重点
1. 学习观察动物的生活特征,激发探索自然的情趣。
2.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体内容,将文字转化为画面。
 
学习内容
整体感悟
这是一篇非同一般的科学小品文,文中没有一句是纯科学知识的介绍,但介绍的又无一不是科学知识,无一不透露出作者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科学精神。
    “丛林法则”就是弱肉强食。仅凭留在雪地上的几串脚印和一个雪坑,俄罗斯大作家比安基读出了两个故事:免子作为食草的小个子动物,是森林的弱者,它用它的机敏,摆脱了两种凶猛的食肉动物狐狸和大雕的追猎构成了一个较长的故事,摆脱狐狸的追猎构成了一个较长的故事,摆脱大雕的追猎构成一个较短的故事。森林里的事实是兔子数量很多,这就说明,兔子求生存的本领很强。一般读者只知道“狡兔三窟”,但是兔子到底有多大本事,这个“狡”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读过比安基创作的这个动物文学作品就会有更形象的认识和记忆。
达尔文在著名的《进化论》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那就是人们常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大自然中这一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弱小的动物往往会成为强大动物的口中之食。可是,别担心,事实上在大森林里,除了老虎、狮子这些猛兽外,还有很多的兔子、松鼠、猴子等小动物生活,那么,它们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它们是凭什么生存下来的呢?让我们追随俄罗斯大作家比安基的脚步,去看那些在雪地上的书,从中获得解答吧。
这篇课文为我们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兔子令人惊叹的智慧。兔子与狐狸的周旋,简直就是智慧的较量。所以,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生活特征、赞颂动物生存智慧的文章。
阅读课文,大家感到生动有趣,其原因有二:
1. 作者抓住动物特征,生动描述了兔子摆脱狐狸追猎的全过程,情节生动,故事性强,使读者兴味盎然。
故事的序幕在悬念中拉开,即狐狸熟知兔子前后脚留下的脚印的不同,从而知晓兔子前进的方向,开始了追踪。而兔子呢?它并不笨,它发现了狐狸尾随其后,从而想方法迷惑狐狸的视线,故事向发展步入高潮。最后,它瞒天过海,出其不意,钻进雪地,消失脚印跑掉,逃脱了狐狸的追踪。
2. 通俗活泼、生动有趣、文学性强的语言特色。
读此文时,读者似乎在听一个丛林专家讲述惊险的逃生故事,语言活泼又极富表现力。如“瞧,在另一边又出现了兔子的脚印。”“路上有树桩,兔子偏身一绕,就过去了。可在树桩上……”“大雕翅膀每一下拂扇,都在雪地上留下痕迹,那些痕迹就都像用手指去抹过油般的光滑”。这篇课文情节生动,可读性强,可采用绘制路线图的方式来将文字进行转换,以培养细致读书,手脑并用的能力。 
这篇科学小品文在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运用准确、生动的词句来介绍说明上颇具特色,可进行模仿或习作练习,提高我们观察及驾驭文字的能力。
 
研读与赏析
1. 根据文中所描述具体情节,抓住关键性词句,画出兔子和狐狸各自的行动路线,即兔子是怎样在逃跑,而狐狸又是如何在追踪呢?
关键词:左边、右边、另一边、往前、往后等表方位的词或短语。
关键句:“左边,那矮树林下面出现的是兔子的脚印。”(第二段)
“右边,是另一种动物的脚印,要略大一点,雪地上留下它锋利爪子的深痕,这是狐狸的脚印。”(第二段)
“兔子把自己的脚印搞得乱乱的。它在旷野里一蹦一跳,拐了个弯,兜了个大圈,然后穿过自己的脚印,往一边跑了。”(第14段)
“兔子兜了个圈,穿过自己的脚印,往前走一段,又顺着自己的脚印往后走。……每一步都踩着原来自己留下的脚印。”(第19段)
“它在没有兜完一个圈的时候,就钻进并穿过一个雪堆,从另一个方向跑掉了。”(第26段)
2. 画出兔子逃离狐狸追踪的完整路线。
3. 尝试依据所画路线进行讲述有趣的故事。
4. 品味此文语言特色
通俗活泼的口语,贴近生活。如“狐狸哪儿去了?”“兔子哪儿去了?”“狐狸追呀,追呀,它看拐弯处的脚印是新鲜的……”“它走呀,走呀,看出兔子在蒙骗它,引它上当,它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才能找到兔子!”
生动有趣的文学性语言,富于表现力。如:“这是兔子的又一个新花招”“兔子这回走得很小心,很仔细……”“大雕一见是兔子,马上飞起,追上兔子;一追上,就用它那双铁钩般的利爪去钩兔子脊背!”“大雕翅膀每一次拂扇,都在雪地上留下痕迹,那些痕迹就都像用手指去抹过油般的光滑。
 
学法指导
1. 阅读课文过程中要仔细理清叙述内容,最后能辅之以图示。
2. 阅读全文后,以“兔子的故事”或者“狐狸的故事”为题,从不同角度讲述文章内容。
3. 仔细阅读并发挥想像补充内容,丰富情景,使故事更清晰更生动。
 
体验反思
谈谈你对自然的认识:
1. “写在雪地上的书”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明确:是一本介绍大自然中动物生存智慧的书。
2. 大自然中还存在哪些无字的“书”呢?
提示:如大树的年龄,质地各异的大石……
 
拓展延伸
1. 观看“动物世界”节目中一段关于猛兽追捕草食动物的短片,口头即兴作文。
2. 要求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抓住小动物特征,用文字再现画面,力求生动、逼真,写一篇观察小动物生活习性的短文。(300字)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70分钟)
18.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
[课后自测]
一、双基测评
  1. 下面加线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影(qīng)              联(piān)                    编(jí)
    B. 摩(chuǎi)              世(kuàng)                   闪(shuò)
    C. 掌(fù)                    渎(zhí)                       力(mèi)
    D. 风景(shā)             骨(guàn)                     仿(mó)
 
  2. 下面句子中词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
    A. 达·芬奇是怎样逮捕到如此美丽又神秘的表情的呢?
    B. 蒙娜丽莎微笑的时隐时现,原来是人们的视线在画面上转移所致。
    C. 环绕小凹区的外围区对彩色和环境不敏锐,却善于辨别运动和阴影。
    D. 以这些世俗之物来亵渎艺术大师之杰作,岂不大煞风景
 
  3.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加上标点符号。
    别的画家为什么没有模仿达·芬奇呢_______列文斯通说_______要做到这一点_______就必须在画嘴时不看嘴_______达·芬奇是怎样做到的_______仍然是个谜_______
  4. 为什么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神秘的微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末尾的两种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最近事态有出乎意料的发展……仍然是个谜”。完成6—8题。
  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列文斯通以科学观点对蒙娜丽莎微笑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句中的“可能”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列文斯通认为蒙娜丽莎微笑是人类视觉系统的本性所致,她的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科学家去年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北半球正变得越来越绿。美国《科学》周刊5月31日一期报道说,研究人员在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由大规模火山爆发而进入大气的污染微粒数量惊人,它们减慢了植物的生长,却提高了土壤汇集碳的能力。
    研究人员在去年9月利用卫星数据证实,自1981年以来,北纬40度以上的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北纬40度是从纽约、马德里延伸至北京的一条线。他们还确定,生长季节延长了几天,尤其是在欧亚大陆。他们提出的造成“更绿温室”的一个可疑原因是,温室气体在地球大气中积聚可能造成气温升高。
    研究报告两作者之一、波士顿大学教授兰加·米内尼说,在查阅了1992至1993年之间的数据后发现,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使高空大气层的浮质增加,导致更多的太阳光被反射回太空,造成地球温度降低。结果是,太阳光减少,植物长出的新叶子减少,因为它们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为树干、树叶和组织的生长制造糖分。米内尼及其同事利用计算机模型模拟光合作用,并计算出与放出的碳量相对的植物生产的糖量。
    皮纳图博火山喷发是大自然考察研究人员的一种试验。火山抛入大气的浮质产生两年的冷却效应。在这段时间,全球的变绿趋势减弱了。计算机模拟结果确切预测到了这一效应。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被怀疑在全球温度上升中发挥了作用。如果北方的森林变绿,那么它们可能已经在吸收更多的碳,这一过程将影响全球温度变化。
 
  9.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章第一段中“大规模火山爆发而进入大气的污染微粒数量惊人”这一现象产生的结果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二段中“自1981年以来,北纬40度以上的植物”有哪些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从全文看,科学家认为气温升高的原因是什么?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运用
  13. 认真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艺术函授大学是一所校部设在北京的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特点的以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大专水平的书画人才为宗旨的学校。
    以上这个长句的内容包含了主办单位、学校名称等五个要点。请各用一个短语对其他三个要点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评反思]
    (学习本文后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园地]
    (家长、学生、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尼斯湖怪被抓住啦?
一、双基测评
  1. 下面词语书写和加线字注音都正确的是(    )
    A. 然大波(xiān)               纷至来(tá)
    B. 如愿以(cháng)               目惊心(chù)
    C. 华众取(chōng)                    为观止(tàn)
    D. 扑迷离(sù)                           深思熟(lù)
 
  2. 选择恰当词语填入下面句子中。
    (1)人们经过60年漫长岁月的___________,终于在不久前捕获了它。(搜捕  寻找  搜寻)
    (2)1994年3月13日,英国各大报纸和电视台___________了一条令人触目惊心的特大新闻。(揭露  披露  暴露)
 
  3.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是(    )
    没有精细、严格的精神,___________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___________精字当头,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实验,___________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A. 因此                只要              就
    B. 就                    只有              才
    C. 就                    只要              就
    D. 因此                只有              才
 
  4. 对于“尼斯湖怪被抓住”这一事实,科学家们提出了哪些质疑?请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本文之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传说之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人们寻找传说中的尼斯湖怪……引起人们的思索”,完成6—9题。
  6. 第一段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人们对尼斯湖怪的具体考察共有几次?这些考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科学家经过考察证明尼斯湖怪并不存在,为什么许多游客仍声称目睹尼斯湖怪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思索”的内容应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5题。
    ①地球的自转会使得东海岸海面水位比西海岸的水位要高。如在中美洲的巴拿马运河中,人们很容易看出太平洋海面水位要比加勒比海的水位高出0.5米左右。德国的汉堡和挪威的奥斯陆彼此隔海相望,但一经测量却发现两地的海面水位有几厘米的位差。究其原因,只不过奥斯陆___________,故而海面水位低些。
    ②即使处在同一条海岸 线上,两地间的海面水位也会有差别。例如同在美国东海岸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与佛罗里达州沿海,科学家们发现波士顿的海面水位比佛罗里达州沿海水位足足低了30厘米。这是因为赤道洋流都是由东向西流动,墨西哥湾暖流把大量的海水带到了佛罗里达州沿海,___________。
    ③各大海洋底部地心引力不同也造成海面不平。地球呈马铃薯形,地壳厚的地方,所含物质多,其引力相对大些,海洋中引力大的地方所吸引的海水量就大,致使海面在无浪的情况下也会形成水峰;而地壳薄的地方引力小,自然吸引的海水少,因而形成海洋中的“低谷”。如印度洋的海面在斯里兰卡岛附近要比其他海面低约100米;大西洋的海面在冰岛附近则要比其中心的海面高出65米。
    ④地球海面水位有高低,这虽说不会给航海事业带来过大的麻烦,但地图上的标高都是以海平面为零点,这样可能给精确____________陆地上的海拔高度造成许多误差。
 
  10. 在第②段横线处填写一个句子,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于是升高了海面的水位。
    B. 于是海面水位便被升高了。
    C. 不就升高了海面水位吗?
    D. 不就使海面水位升高了吗?
 
  11. 下面句子中的加线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1)地壳厚的地方,所含物质多,其引力相对大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2年,一次烟雾事件中,当地65岁以上的老人有400人死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根据文章内容看,在第①段横线处应填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④段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主要说明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造成海平面不平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运用
  16. 你对什么传说感兴趣?请你选择一个传说,课外查找资料,对其考证一番,并将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自评反思]
    (学习本文后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园地]
    (家长、学生、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写在雪地上的书
一、双基测评
  1. 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子(    )                     气味(    )                  圈子(    )
    背(    )                     着(    )                            膀(    )
    野(    )                     容(    )
 
  2. 下面的话说得不简洁,请你修改,使话说得简洁些。
    (1)暑假里,因为是夏天,天气很闷热,我经常差不多天天去游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作者的眼中,兔子与狐狸的脚印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懂得了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试举出一两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兔子兜了个圈,……脚印就不见了。”完成5—8题。
  5. “它跳着穿过矮树林,接着就在一堆干树枝底下悄悄躺着。”结合全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将“跳着”一词改为“走着”或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子为什么会在“一堆干树枝底下悄悄地躺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面对狐狸和大雕追捕时,兔子的逃生方法有什么不同?这种方法的选择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对于兔子的逃生行为,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__________
 
二、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3题。
    回雁峰,南岳72峰之首,北雁南飞,到此为止,故而得名。宋之问的《题大瘦岭北驿》中有“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归。”柳宗元过衡山时也写下“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至于王勃的“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流传就更广了。为什么衡阳以南雁声甚少?这里是有科学道理的。
    竺可桢先生在他的《物候学》中说,冬初日照缩短,气温降至10℃以下,可激发北雁南飞。若日照增长,气温稳定在3℃以上,可适于雁的居留。湖南地处亚热带,有趣的是正好处于我国冬季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以南,8℃等温线以北,一月份平均气温4℃-6℃,冬季日平均气温0℃的天数10天左右,雪日5—10天,日照又比北方长。回雁峰以北处于冬季10℃等温线以北,宜于大雁留居。洞庭鱼米乡物产丰富,衡阳以北地势低平,不仅有广阔的洞庭湖面,且沼泽、港汊纵横,水库、池塘、水田密布,像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它们又极少封冻。雁是水上游禽,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白天在水中有鱼虾可觅,田中有遗谷可寻,夜有湖洲芦苇可栖,或饮或啄,或嬉或栖,实在相宜。况且几经长途跋涉,体力大耗,再渡南岭,山峦起伏,水面极少,食宿之地难寻,要远翔南海之滨,体力难持。于是大雁不再南飞,便选择洞庭湖畔安营扎寨,乐度严冬,所以衡阳以南雁声甚少。
    但雁也并非绝对不越南岭,少数雁群体力较好,有时也直飞南海之滨,也有的先在洞庭湖畔休整,补充营养,待体力恢复后再南飞。如有大量雁群超过南岭,则可能是当年冬季洞庭湖畔气候异常,河湖封冻,气温太低,食宿之处难寻。为了求得生存,只得继续南飞,寻找适宜越冬场所。史料中记载我国南海之滨,也有大雁的足迹,它们应是雁群中的佼佼者了。
 
  9. 仿照文中画直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再写出两个比喻句。
    例句:水库、池塘、水田密布,像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2段画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1段引用古诗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2段是从哪3个方面说明衡阳以南雁声甚少的?请分别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运用
  14. 按要求写出成语(越多越好),并选用其中一个造句。
    (1)表达愉快心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中带有“绿”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评反思]
    (学习本文后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园地]
    (家长、学生、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8. 蒙娜丽莎微笑揭秘
  1. B            2. D        3. “:“,!?。”          4. 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
  5.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6. 列文斯通博士研究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并用科学观点解释蒙娜丽莎微笑之谜。
  7. 不能。用“可能”表明对蒙娜丽莎微笑的解释只是一种个人判断,去掉以后说法太绝对,不准确。
  8. 微笑的忽隐忽现是由于眼睛注视的部位不同所造成的。她用电脑将画面进行图像处理,得出自己的结论。
  9. 由于气候变暖,北半球正变得越来越绿
  10. 它们减慢了植物生长,却提高了土壤汇集碳的能力
  11. 一是生长得更加茂盛,二是生长季节延长了几天
  12. 温室气体在地球大气中积聚可能造成气温升高,二氧化碳
  13. 校部所在地    办学特点    办学宗旨
 
19. 尼斯湖怪被抓住啦?
  1. B            2. B
  3. 尼斯湖里没有足够的鱼虾供水怪食用;尼斯湖怎么维持生态平衡;科学考察中从没看到水怪的踪迹。
  4.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提示:要尊重科学,不要轻信。
  5. 起总领下文的作用。
  6. 共有3次,特点是规模大,耗时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7. 沽名求利,或者出于一种猎奇的心理。
  8. 不尊重客观事实,盲目轻信甚至有意造假欺骗的思想行为是不可取的,应当引以为诫。
  9. B
  10. (1)不可去掉,“相对”一词表明“引力大”只是相比较而言的,去掉以后就绝对化了。(2)不可去掉。“近”表明是快到400人,是约数,却掉之后就变成400人的确数,与事实不符。
  11. 地处海的两岸
  12. 测量
  13. 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说明地心引力不同也造成海平面不同。
  14. 地球的自转使东西海面水位不同;赤道洋流使同一海岸线上的海面水位产生差别;海洋底部地心引力不同造成海面不平。
  15. 略
 
20. 写在雪地上的书
  1. zhuǎ     xiù   dōu       jī   dūn              chì         kuàng            cóng
  2. (1)暑假里,天气很闷热,我经常去游泳。(2)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学习热潮。
  3. 见课文第二段
  4.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5. (1)不好。“跳过”既写得形象,又表明这是兔子避敌的花招——减少脚印,用“走”不能表现这些内容。(2)既选一块安全的地方躲避敌人,又能得到休息。
  6. 兔子巧妙地逃过狐狸和大雕的追捕。
  7. 躲避狐狸追捕是在地上兜圈子,摆迷魂阵;躲避大雕的追捕是钻进雪地,金蝉脱壳。这是由敌人的捕食方式和特点决定的。
  8. 狡兔三窟
  9. 开放题无唯一答案。如:绿宝石,像碧玉。
  10. 雁到衡阳不再南飞的原因。
  11. 列数字
  12. 提出了“北雁南飞到衡阳为止”的现象,使语言更需有表现力。
  13. 从气温条件、地理环境、大雁体力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4. 开放题无唯一答案。示例:(1)心旷神怡,欢天喜地,笑逐颜开等(2)桃红柳绿,绿草如茵,绿肥红瘦,绿水青山,绿叶成阴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