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苏教版选修《红楼梦》导言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7-10-10


苏教版语文选修《红楼梦》导言
【学习目标引领】
一、基础目标
1.积累词语
穷途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集腋成裘:比喻积少成多。
须眉:代指男子。
裙钗:代指女子。
锦衣纨绔:富贵者的穿着,引申为富家子弟的代称。
饫甘餍肥:指饱食香甜肥美的食品。饫、餍,吃饱吃腻的意思。
敷演:叙述生发。
2.理解语句
(1)所谓\'石头\'与空空道人等名目都是曹雪芹假托的缘起,这部书其实是曹雪芹做的。
理解:说明《红楼梦》是曹雪芹在他的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虚构而创作出来的。
(2)《红楼梦》只是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
理解:曹雪芹的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但时间不长,他的父亲因事受到削职抄家的处分,曹家便急遽走向衰落。等曹雪芹成年后,流落在北京的西郊,过着贫困的生活。贵族家庭生活给曹雪芹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印象,这些都为他创作《红楼梦》打下了基础,成为《红楼梦》一书主要情节的来源。
(3)《红楼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作者在开卷第一回中虽然表示了深自忏悔的意思。可是他全书是写婚姻不自由的痛苦。
理解:说明作者认为《红楼梦》的中心思想是攻击婚姻不自由的封建礼教。
(4)它是\'个人著作\',是作者的生活经验,是一位作家有意地应用了写实主义的作品。所以从中国小说发达的过程上看来,《红楼梦》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理解:作者认为,《红楼梦》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写实主义新阶段。
二、发展目标
1.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3.初读《红楼梦》,能复述《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4.能陈述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学习过程记录】
一、预习
1.预习课文,看看四个部分的中心内容各是什么?
    第一部分介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第二部分介绍《红楼梦》的版本与\'增订补作\'的小史;第三部分指出《红楼梦》\'是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重在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第四部分指出《红楼梦》\'是一位作家有意地应用了写实主义的作品\',重在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2.阅读《〈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理清《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3.阅读《红楼梦》原著。
二、学习
1.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小时侯的贵族家庭生活有助于他创作出自叙传性质的《红楼梦》;曹雪芹的家庭还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家庭,小时侯受到的文学素养的熏陶使他能够创作出精美的《红楼梦》来。
2.《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怎么出现的?真的是偶于鼓担上得来的吗?
   由于《红楼梦》没有完成,有很多人顺着曹雪芹的思路续写,其中高鹗续写的后40回比较好。他大体遵循了曹雪芹创作,完成了《红楼梦》悲剧的主题。一个叫程伟元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楼梦》80回与高鹗续写的后40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楼梦》便在中国流行起来。因此,后四十回并不是偶于鼓担上得来的。
3.作者认为《红楼梦》是怎样表现人物的个性的?
    《红楼梦》写\'人物\'的个性,力避介绍式的叙述而从琐细的动作中表现出来,人物的个性都是跟着故事的发展而发展的。
三、反思
茅盾认为《红楼梦》的中心思想是写婚姻不自由的痛苦,你赞成他的观点吗?
     不太赞成。《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但它以爱情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言之有理就行)
【学后巩固强化】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有别字的一组是:  (D)
A.繁华旧梦  细加厘剔  截长补短  挥霍  B.颇以为憾  准情酌理  补遗订讹   淘汰
C.锦衣纨袴  饫甘餍肥  假语村言  敷衍  D.惊人之笔  扭捏做作  锁细杂乱   忏诲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C   )
A.《红楼梦》是曹雪芹在穷愁潦倒中写的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
B.《红楼梦》是曹雪芹历经数十年,集腋成裘,辛苦创作而成。
C.从前研究《红楼梦》的人总是拐弯抹角地去看书中塑造的人物。
D.《红楼梦》的好多\'技巧\'是后来人不曾好好儿发扬光大的。
3.对茅盾在文中的观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C    )
A.《红楼梦》是曹雪芹做的,所谓\'石头\'与空空道人等名目都是曹雪芹假托的缘起。 
B.续作《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人是高鹗,程伟元所说的\'鼓担\'上得了十数卷,是一种托词。
C.《红楼梦》为政治小说,有民族主义的排满思想;文中的贾宝玉影射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儿子纳兰成德。
D.曹雪芹造出\'通灵宝玉\'和\'灵芝草\'的神话,是为掩饰他对婚姻不自由的礼教的攻击。
4.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  B   )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红楼梦》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五光十色的荣国府。这是一个由少数主子和数百奴仆所组成的贵族大家庭。这些贵族家庭成员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享乐。就在这个贵族家庭中,曹雪芹塑造出贾宝玉、林黛玉具有光彩的男女主人公,以及众多的少女形象。
D.曹雪芹是塑造人物的高手,在《红楼梦》中,共出现四百五十多个人物,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都真实而细腻。
二、能力提升
                              (一)
①《红楼梦》以前,中国没有自叙传性质的小说,这话,前面已经说过了。《水浒》,自然也是一部伟大的杰作,但是《水浒》这书,是同一题材下的许多民间故事,经过了一二百年的长时间的发展,然后\'形成\'了的。《水浒》,严格说来,不是\'个人的著作\'。《红楼梦》是不同的。它是\'个人著作\',是作者的生活经验,是一位作家有意地应用了写实主义的作品。所以从中国小说发达的过程上看来,《红楼梦》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可惜乾隆初年《红楼梦》\'出世\'以后,虽然那时的文人惊赏它的新奇,传抄不已,虽然有不少人续作,然而没有一个人依了《红楼梦》的\'写实的精神\'来描写当时的世态。所以《红楼梦》本身所开始的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新阶段,不幸也就\'及身而终\'了。
②其次,《红楼梦》是写\'男女私情\'的。《红楼梦》以前,描写男女私情的小说已经很多了,可是大都把男人作为主体,女子作为附属;写女子的窈窕温柔无非衬托出男子的\'艳福不浅\'罢了。把女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描写,也是《红楼梦》创始的。贾宝玉和许多\'才子佳人小说\'里的主人公不同的地方,就在贾宝玉不是什么\'风流教主\'、\'护花使者\',而是同受旧礼教压迫的可怜人儿。《红楼梦》中那些女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作者观察得的客观的人物,而不是其他\'才子佳人\'小说里那些作者想象中的\'美人儿\'。这一点,也是曹雪芹所开始的\'新阶段\',但后来人并没能够继续发展。
③《红楼梦》是没有扭捏做作的。全书只写些饮食男女之事,并没有惊人的大事,但同类性质的书往往扭捏做作出许多\'惊人之笔\',希望刺激读者的感情,结果反令人肉麻。《红楼梦》并不卖弄这样的小巧。它每回书的结尾处只是平淡地收住,并没留下一个\'闷葫芦\'引诱读者去看它的下一回书。但是读者却总要往下看,不能中止。《红楼梦》每一回书中间也没有整齐的\'结构\'。它只是一段一段的饮食男女细事,但是愈琐细愈零碎,我们所得的印象却愈深,就好像置身在琐细杂乱的贾府生活中。\'整齐的结构\'自然是好的,不过硬做出来的\'整齐的结构\'每每使人读后感到不自然,觉得是在\'看小说\',觉得\'不真\'。
1.选段中认为《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几个创造是什么?
                                                                               
                                                                               
一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过程上看来,《红楼梦》是一个写实主义新阶段的开始。二是把女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描写,也是《红楼梦》创始的。三是《红楼梦》是以描写琐细杂乱的饮食男女细事来获得了生活的真实。
2.《红楼梦》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在于:《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是和女子同受旧礼教压迫的可怜人儿,《红楼梦》中那些女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作者观察得的客观的人物。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男人作为主体,是什么\'风流教主\'、\'护花使者\',女子作为附属,是小说里那些作者想象中的\'美人儿\'。
3.作者认为《红楼梦》的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红楼梦》结构上的特点是宛若天成,出乎自然。每一回书中间没有整齐的\'结构\',它只是一段一段的饮食男女细事,但是愈琐细愈零碎,我们所得的印象却愈深。
4.找出对选文的分析有错误的选项。( C   E   )
A.《水浒》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红楼梦》是\'个人著作\'。
B.《红楼梦》的倡导的\'写实的精神\'并没有得到当时文人的弘扬。
C.红楼梦》是写\'男女私情\'的。《红楼梦》以前的\'才子佳人小说\'也是描写男女私情的,所以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D.《红楼梦》善于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写的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的人物。
E.《红楼梦》每回书的结尾处都要留下一个\'闷葫芦\'引诱读者去看它的下一回书,因此读者总要往下看,不能中止。
5.你读了《红楼梦》以后,你觉得它还有哪些艺术上的成就,请你举出一点分析一下。
                                                                           
                                                                           
                                                                           
(二)
(1)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 \'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2)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像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3)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甲)         , (乙)         。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
(4)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察、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5)荒诞、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 \'经历过一番梦幻\', \'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 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6)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你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摘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1.第一段中的\'写实\'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答案不超过30个字。)
                                                                              
2.第三段画了横线的甲、乙两处,依次应填入的语句是(    )
(1)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2)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3)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     (4)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A.(1)(3)    B.(1)(4)     C.(2)(3)    D.(2)(4)  
3.第四段说,荒诞化、幻化是一种\'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这里的\'大地\'指什么?(答案不得超过6个字。)
                                                                            
4.第五段说:\'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请指出这种间离手段的作用。分条标序号写,每条不得超过15个字。
①                                                                          
②                                                                          
5.下面的说法不符合本文意思的是哪几项      (                       )
 A.《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了不可当真\',这体现了曹雪芹的创作思想。
B.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去反映、干预现实生活。
C.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地梦幻化,都不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D.作者提醒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人,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作乱。
E.作者提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
6.这段文字选自《红楼启示录》。从节选文字看,作者从《红楼梦》的创作中受到的启示是什么?(答案不得超过30个字)
                                                                           
1.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
2.C
3.现实生活
4.答:①给作者留下了创作的自由;②给读者留下了阅读欣赏的自由。
5.B D E
6.写实的小说与写梦幻的小说各有长短,二者应该结合起来。
三、高考之窗
                                雪 墙 
                                      魏永贵 
99号楼的供暖锅炉在天空第一次飘雪花的时候轰隆启动了。于是便从早晨四点半到晚上九点半一直发出呼呼啦啦的吼声。隔一两天还有一辆卡车碾过楼侧的地面,轰隆隆向锅炉房倾倒黑煤,于是粗大的烟囱冒出的黑烟和着呼啦啦的吼声,随着西北风劈头盖脸向99号楼压来。供暖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号楼的二十几家屋门被人一一敲响了。从防盗门中间的猫眼向外看去,这是一个戴着眼镜露着七分微笑三分乞求的人。他自称是新搬来的101,有事要商量。人们莫名其妙地打开门,得到的是同一个请求:在一张状纸上签名。101起草了一份状子,向法院起诉供热公司这家供暖锅炉房噪音过大,影响居民正常生活,要求赔偿损失并改造锅炉减少噪音。 
大家犹豫了,觉得这个已届中年的101是小题大做。大家都说忍一忍吧,你是初来乍到,习惯就好了。 
101耐心地听了人们的劝说并不服气。 
101说我测试过这锅炉声,分贝太高,属于噪音,我们已经受到侵害。我几次打电话到供热公司,他们置之不理态度蛮横,让我到法院告去。我们当然应该维护合法权益。面对101的理论,99号楼的主人们在哈欠声中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好吧好吧你就作为咱们99号楼的代表告吧告吧。\' 
两天后正赶上一场大雪,天寒地冻,99号楼的暖气打摆子一样忽冷忽热起来,随后的一个星期天,暖气片干脆生冷冰凉的。99号楼有人打电话到供热公司询问究竟,电话那边说去问你们同楼的101吧。99号楼的居民听懂了供热公司的弦外之音,于是纷纷去敲101的门。101听罢歉意地笑笑说对不起诸位,但是错的不是我们。101说供热公司竟然用这种方式报复真是岂有此理,咱们更不能让步,这场官司非打不可。第二天暖气还是不热,101室的天花板便丁丁冬冬一直响个不停。101敲开了201的门。201赔着笑脸说不好意思,屋子太冷只好跺脚取暖,注意点儿就是。等101走回自己的屋子,天花板上的跺脚声更是一阵紧过一阵。晚上101匆匆出门了,半夜回来的时候踩在门前的啤酒瓶子上重重地摔了一跤。天一亮,99号楼的居民看见101抱着一摞纸一瘸一拐地走了。几天后的一个晚上,99号楼的居民们忽然感觉久违的暖气又回来了,而且似乎比先前还热。锅炉的声音比以前小了一半。更让99号楼居民吃惊的是,当天晚上从本市电视台\'热点透视\'栏目里看见了101的形象。101理直气壮地站在法庭原告席上慷慨陈词,历数供热公司对99号楼居民的噪音污染、对居民合法权益的侵害。99号楼的居民们在暖暖的屋子里收看电视节目,兴奋难抑,纷纷拿出酒来庆贺。当夜,家家户户的防盗门又被101一一敲开。 
101这次是来分送供热公司的赔偿费,每户50元。101瘸着腿退出了一个又一个屋门,最后来到了201户。201的主人红着脸说,兄弟,对不起,实在对不起。101说,没什么,跺跺脚其实没什么,那几天冷得实在受不了,我也是直跺脚。201说,我知道是谁在你家门前放啤酒瓶倒臭垃圾,实在是太缺德了。101说,没什么,都过去了,你就别说了。几天后刮了一场大风,之后又下了一场大雪。电视上说这是本市50年来的第一次。天亮的时候那雪把一号楼道快封住了。人们很奇怪,要在以往这雪早被101铲走了。被雪堵在楼道的人们便想起101,只有101有工具。于是前去敲门。敲了许久没有动静。眼尖的在门上看见一张纸条:我搬家了。落款的时间已是两天前。人们都愣了。面对眼前这堵半人高的雪墙,大家一时束手无策。 
                                     (选自《小小说选刊》) 
1.对\'面对这堵半人高的雪墙,大家一时束手无策\'中的\'一时\'该如何理解? 
                                                                                   
                                                                              
2.请根据文意概括\'101\'的形象。(80字以内) 
                                                                              
                                                                               
3.\'雪墙\'作为小说的标题,分明有一种喻义,这喻义是什么?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主要讲述了\'101\'为维护99号楼住户的合法权益而状告供热公司的故事,选材典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 
B.小说开头一段的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交待故事的起因。 
C.同样是受到了噪声的污染,99号楼的人们,习惯了逆来顺受,\'101\'却奋起抗争,对比手法的运用,使\'101\'的形象突出、鲜明。 
  D.小说中两次出现\'101\'瘸着腿的细节,让人感到他的孤单、可怜,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E.主人公\'101\'是生活中许多人的代表,为突出小说的生活真实,不应只给他一个代号,而应给他一个生活化的姓名。 
1.要在以往这雪早被\'101\'铲走了,如今\'101\'搬走了,99号楼的人们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做。但这只是暂时的,他们愣过之后,缓过神来,便会想到雪墙是可以铲走的,需要的只是有人像\'101\'那样挺身而出,最好是大家齐上阵,去争取人人应该享有的不受侵犯的自由空间。  
2.\'101\'是一位戴着眼镜露着七分微笑三分乞求的中年人。为了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他挺身而出,理直气壮地拿起了法律武器。他勇敢、坚强、无私、宽容。  
3.雪墙是继噪音之后又一影响人们生活的难题,雪墙是可以铲除的,需要的只是有人挺身而出。以\'雪墙\'为题就是希望人们能以\'101\'为榜样为大家的事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从而改变生存环境,改善人与人之间淡漠的关系。  
4.DE(D项主要是以暗算他的人的可憎可恶反衬他的顽强不屈和宽宏大量;E项真实地反映了如今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不互通姓名的现实。)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贾琏的故事
贾琏其人ppt课件
红楼梦人物简介及分析
《红楼梦》导读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