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寂静的春天》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9-21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2. 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3. 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雷切尔·卡森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一、 课文导入 

我国清代时期的洪亮吉提出:人们无不愿意做盛世之民,但盛世人口激增,吃的问题、住的问题、穿的问题等无法解决,写作了《治平篇》让皇帝思考这个问题。但当时的朝廷没有想出好的应付办法,只好不了了之。英国人马尔萨斯向全世界公布他的人口理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财富以算术级数增长,他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控制人口是必需要做的事,我国的马寅初则在解放初期就正面提出计划生育的问题,当时中央的观点是“人多力量大”,“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马寅初自然遭到了彻底批判。无独有偶,远在大洋彼岸的科学家雷切尔· 

卡森1962出版《寂静的春天》,结果引出了轩然大波,化学工业界对《寂静的春天》及其作者进行了有组织的攻击,他们指斥该书,说它“比它所谴责的杀虫剂毒性更大”。他们贬损卡森,指称她是“歇斯底里的病人”,甚至以她终生未婚进行人身攻击。“为什么一个没有结婚的老处女会如此关心遗传基因的问题?”他们都是站在人们思想的前列提出问题的学者,是人类的先知,可是他们都不被理解,甚至受到批判。 

当然,他们的心血也没有白费。我国新时期即着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964年,美国提出环境保护问题。美国人把卡森《寂静的春天》与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提并论,认为两本珍贵的书都改变了他们的社会。 

二、 课文内容解读 

第一部分:①—⑧介绍说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① 概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但是,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②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令人不安。介绍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之大,而且其隐蔽性极大。 

③ 着重介绍漫长的发展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与平衡,然而现在的环境变化太快了,人类无法适应。 

④ 介绍了人类的急躁轻率使新情况不断产生。 

⑤ 人类来不及适应这些化学药品。 

⑥ 简介这些化学药品被利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 

⑦ 各种化学药品被广泛应用。 

⑧ 化学药物的使用陷入了恶性循环。 

第二部分:⑨小结本文内容,指出不进行环境保护的后果是“我们的一大灾祸”,是“打击整个地球”。 

 

板书: 寂静的春天 

第一部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①生物的环境的相互作用 

②污染空气、土地 

③化学药品对人类的危害 

④人类没有时间适应世界变化 

⑤人类创造化学物质 

⑥化学物质被人类使用 

⑦这些化学物质的危害 

⑧导致恶性循环 

第二部分: ⑨小结全文:使用化学药品,是“打击整个地球” 

 

三、写作手法讨论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课文的一大特色: 

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 

20世纪中叶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 (对比) 突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在很大的程度上,地球上动植的形体和习性是由环境造成的,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环境的实际影响较小。// 只有在20世纪较短的时光瞬间中,一个物种,——人——才获得了有效力量去改变他所在世界的大自然。) 

 

滥用化学药品对自然有污染破坏 

众所周知的核污染 (对比)突出化学药品的危害 

(由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锶—90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的草、玉米或者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骨骼里直到人死去。// 同样,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者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性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或者随着地下溪水神秘地流淌直到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对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 

 

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缓慢 

人类发明制造化学药品速度惊人 (对比)突出人类无法适应被污染的环境 

(要生成现今栖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其环境相适应、相平衡的状态。// 单是在美国,每年就有约500种新的化学药品需要人的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去与之适应,它们完全超出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 

 

 

 

课堂练习:口头作文 

设想一下,如果人类不对化学药品进行控制使用,50年后的地球将是一个什么样子? 

课后练习:写作训练 

为儿孙留一片净土——《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附: (下水作文)给儿孙们留一片净土 

———读《寂静的春天》 

广东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选用了美国生物家、科普作家雷切尔·卡森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寂静的春天》。她在文章中说:“人类对环境的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它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存在于生物组织中。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通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生物的根本性质。”“单是在美国,每年就有约500种新的化学药品需要人和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去与之适应,它们完全超出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而从们使用所有这些药品消灭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在这里作者给我描给出一幅多么可怕的情景啊! 

1948年美国“多谎拉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5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8年日本爱知米糠油事件,哪一件不是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一场海湾战争,将碧波万里的地中海几乎变成了死亡之海。原油覆盖着人类生命的摇篮,扼断了海鸟们的生存之路。一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给人类留下难以医治的后遗症,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正是由于人们喝了大量含汞的河水。中国的本溪市曾为浓烟所笼罩,被世人称为“从卫星上观察不到的城市”。这样的教训举不胜举。环境污染以每周一种的速度在灭绝着生物! 

我们从猿人进化而来,一天天地适应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慢慢地将自然界掠为己有,甚至以战胜自然相标榜,向自然界贪婪地索取,将自然环境肆意破坏。但与此同时,人类也在进一步走入深渊:地下水面临枯竭,森林面积逐渐减少,南极洲的冰层有溶化的趋势,大气层中的臭氧洞渐渐扩大,甚至太空也难逃厄运,“太空垃圾”四处游荡。 

古代中国,人们推崇“天人合一”,人即非自然的主人,又非自然的奴隶,人与自然应是朋友,应溶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能扮演一个可憎的破坏者的角色吗? 

不,我们绝不能!否则,我们将成为自己的掘墓人。大自然已被人们掠夺得千疮百孔,我们听到的是流离失所的动物悲鸣,我们看见的是枝头的小鸟哀怨地远去。难道我们就这样生活在一个只有冰冷的机器、污浊的空气的世界中吗? 

人们常常留恋于郊外,徜徉在乡间小道,寻找温情脉脉的小溪、清新的风、和煦的阳光、柔软的草地,甚至月光下蟋蟀的吟唱、萤火虫的点点灵光……它们都能让你获得一种久违重逢的欣喜。“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不正是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写照吗? 

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与污染影形相随。人们必须在发展的同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一片干净的家园。而最要紧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做环境的保护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寂静的春天》练习题
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原文阅读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2篇)
《寂静的春天》检测练习题
《寂静的春天》学案
《寂静的春天》ppt课件5
《寂静的春天》同步练习
《说数》《奇妙的低温世界》《寂静的春天》教案及练习
《寂静的春天》ppt课件4
粤教版《寂静的春天》ppt课件3
《寂静的春天》ppt课件2
粤教版《寂静的春天》教学设计2
《寂静的春天》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