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淮阴侯列传》教案及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9-05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 
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 
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教学难点: 
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 
2、设计相关的问题切入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设想 
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体会。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韩信除了受胯下之辱外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 
二、介绍韩信: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三、诵读课文,正音正字,并且根据文意,划分文章结构。 
(一)、容易读错的字: 
陈豨   蒯通  商贾   诸母漂    盗跖     阏与  井陉  樵苏     若虽长大 
(二)、通假字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晨炊蓐食 
    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 
    俯出袴下,蒲伏。 
• 
(三)、文章结构 
• 1-3     早年屈辱 
• 4-7     井陉之战 
• 8       被贬之后 
• 9-10    谋反被诛 
• 11      史官论赞 

四、研读文本1----3节 
难句疏解 
(一)、文章开始的三小节写了韩信早年生活的三个小故事。 
      1、 请 同学们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用四个字概括每个小故事。 
     2、说说这三个小故事说明了韩信早年生活的境况是怎样的? 

1、三个故事可以概括为: 
      怒绝亭长 
      漂母饭信 
      胯下受辱 

(二)、请仔细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找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分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 

结论: 
         这三个故事都反映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 
  第一个故事侧重表现他屈辱之中的自尊, 
  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自信和抱负, 
  第三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坚忍,忍辱负重。 

补充三个故事的结局:(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五、研读文本4---7节 
(一)先研究文本P138中“阅读与探讨”部分的“萧何追韩信”“登坛拜将”,提问:这是从正面还是侧面写韩信的卓越才能?(师)侧面表现 
(二)4——7节是写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给这场战争取一个名称,并且说说是从正面还是侧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 
(师)井陉之战。正面表现。 
(三)问题探究: 
(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 
(师)背水而阵,迷惑赵军;引蛇出洞,骑兵偷袭,内外夹击;关键是抓住了成安君迂腐、轻敌的弱点,做到知己知彼。 
(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师)A.对比。成安君和广武军进行对比,广武君较机智,但计策没被采用;成安君和韩信进行对比; 
B.衬托。如“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反衬其料事如神;以赵军望见他的背水阵大笑,反衬出他的智谋;活捉广武君以后,对广武君的态度,衬托其胸襟气度;打完仗后对诸将的解释,反衬他高人一等的用兵机智。 
六、研读文本8——10节 
总结关键语句 
第8节写刘邦忌讳韩信 
第9节舍人得罪韩信,“舍人弟上变”不足信; 
第10节蒯通劝韩信反他没有反 
问题探究: 
(1)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 
明确:“一知己”指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不仅概括了韩信一生,而且点出成败之由。 
(2)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师)三种说法各有道理,关键是联系文本,言之成理。一般多赞成“陷害说”。主要依据是:韩信临刑前的遗言:“恨不用蒯通计”(“恨”意思是“遗憾”,不是“怨恨”),蒯通的话:“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不用”、“自夷”,反过来说明韩信不可能谋反。另外,与陈豨密谋叛逆,以及和在京城的内应,也显得很小儿科,一代大英雄竟如此小儿科,不大可信,所以有人说这是吕后等人的诬告。密谋造反与事实不合。参照《陈豨传》中记载,陈豨并没有谋反,而是被逼迫造反。还有其他种种理由。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因此,有人认为韩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见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 
七、研读文本11节 
1、诵读论赞。 
2、难句疏解 
3、问题探讨: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内容,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确:有三点内容:布衣时志与众异;没有做到“谦让”;在天下安定时密谋叛逆。其中“天下已集,乃谋叛逆”一般认为是反话:“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李慈铭) “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李笠) 

思考: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害? 
1、功高震主。 
    2、狂妄傲慢,树敌太多,单枪匹马。 
    3、恃才放旷,君主对他早有猜忌。 
    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杀韩信是吕后和萧何等干的,刘邦并不知情,当他知道后“且喜且怜之”,心情很复杂,也很真实。 
整理《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成语: 
              1、漂母之恩  
    2、胯下之辱   
    3、妇人之仁   
    4、多多益善  
    5、逐鹿中原  
    6、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巩固与拓展: 
一、文言现象梳理 
(一)词类活用 
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2.众辱之曰 
3.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4.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5.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6.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二)通假字 
1.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2.于是信孰视之 
3.俯出袴下,蒲伏 
4.虏魏王,禽夏说 
5.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6.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7.出、背水陈 
8.东乡坐,西乡对 
9.兵法右倍山陵 
10.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11.人言公之畔 
12.上怒曰:“亨之。” 
13.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三)重点文言词语 
又不能治生商贾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信由此日夜怨望 
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不伐已功,不矜其能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 
(四)重点文言句式 
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2.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3.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4.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 
二、难句翻译 
1.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翻译: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 

2.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翻译: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3.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翻译: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4.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已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翻译: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 

三、能力自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月,亭长妻患之      患:厌恨。 
   B.众辱之曰              众:众人 
   C.数以策干项羽。       干:求取 
   D.与语,大说之          说:同“悦”,喜欢,高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乃晨饮蓐食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B.①王曰:“以为大将。” ②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C.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②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D.①汉王之入蜀 ②上未之奇也 
   3.以下六句都是萧何的话,分别编为四组,全是希望汉王重用韩信的一组是 ( ) 
   ①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②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③顾王策安所决耳 ④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⑤虽为将,信必不留 ⑥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信因家里贫穷,吃不上饭。在亭长家寄食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不给他饭吃,而一位漂母不仅给韩信饭吃,还说不图韩信的报答。 
   B.韩信身材高大,并带有刀剑,面对别人的侮辱,没有奋起反抗,因为他想到要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因而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胯下之辱。 
   C.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就向汉王推荐,汉王让他做了治粟都尉。 
   D.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领,萧何坚持让韩信做大将,汉王最终同意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四.拓展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军 扞 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木包  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与语兵事,大说之   兵事:武器方面的事情。 
        B.君擢之闾伍之中     闾伍:指平民。 
        C.士卒暴露于境      暴露:显露尸骨 ,指死亡。 
        D.然后反归寝   归寝:回去睡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既来之,则安之 
        D.何后期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8.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患之   称代晋、燕伐齐,齐师败绩这件事。 
        B.加之大夫之上   称代将军的职衔。 
        C.不佞大夫亲戚送之    称代庄贾。 
        D.身自拊循之   称代士卒。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司马穰苴具有文武才能的一组是       
        ①将兵扌干  燕、晋之师 
        ②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③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 
        ④最比其羸弱者   
        ⑤誓盟而后入邑 
        ⑥景公与诸大夫郊迎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虽然仅是田氏的庶子,但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所以晏婴向齐王推荐了他。他认为自己人微权轻,所以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 
        B.司马穰苴说“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木包  鼓之急则忘其身”,这表明他具备了一个杰出将领舍家为国、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质。 
        C.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即使对国君的宠臣庄贾也决不宽恕,这是司马穰苴的军队具有严明的纪律和无往不胜的战斗力,最终使晋、燕两国军队先后撤离的原因之一。 
        D.因为司马穰苴对士卒关怀备至,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痛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这也是他的军队能够战无不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译文:           。 
        (2)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译文:           。 
                              
     
12.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参考答案 
1.B(众,名词作状语,当众) 
2.C(助词,都表示定语后置。A①㈠就,表示承接,②是,就是,表示判断。B①以(之)为,②认为。D①用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②代词,代韩信) 
3.B(①解释自己“亡”的原因。③是萧何询问汉王的决策。⑥指出汉王傲慢无礼,希望他慎重对待拜将一事) 
4.B(不一定想到报答漂母和成就大业,“毫不犹豫”与原文“熟视”不符合。接受侮辱重点是表现韩信好汉不吃眼前亏忍让之心) 
5.(1)满街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2)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3)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就逃走了。 
 6.B A项“兵事”的意思是“有关军事方面的事”;C项“暴露”的意思是“在露天之下,触冒风雨寒暑”;D项“归寝”的意思是“返回寝宫”。  
7.A A项第一句中的“而”表并列关系,不译;第二句中的“而”表递进关系,意思是“而且,并且”。B项中两个“以为”都是动词,意思是“认为”。C项中两个“既”都是副词,意思是“已经”。D项中两个“为”都是表反诘语气的助词,相当于“呢”。  
8.B B项中的“之”称代的是司马穰苴自己,可译为“我”。  
9.D ①句说的是景公任命司马穰苴为将军 让他率领军队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还没有表现出有什么才干来;⑥句说的是景公和大夫们的事,无从表现司马穰苴的才干。其他几句都符合题干的要求。  
10.A A句所说司马穰苴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与原文有出入。  
11.(1) 穰苴就放倒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中的水,进入军营,巡视军队,整顿士兵,宣布纪律。 
(2 )依照军队的法令,约定时间却迟到了人该怎么处置 仆,是使动用法,可译为“放倒”;表,木表,是古代立木杆看日影的计时工具。漏,铜壶滴漏,也是古代的计时工具;决漏,是把铜壶中的水放出去。行军,是巡视军队的意思。勒,是整顿的意思。申明,是宣布的意思。约束,指约束士兵的军规。 
12.古代所谓的豪杰之士,必定有超过常人的节操,以及常人在情感上不能忍耐的气度。普通人一旦受到侮辱,就拔出宝剑跳起来,挺身去决斗,这可谈不上勇敢。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的抱负很大,而他们的志向又很远。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淮阴侯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淮阴侯列传》ppt课件(50页)
《淮阴侯列传》ppt课件(80页)
《淮阴侯列传》教案2
《淮阴侯列传》ppt课件2
《淮阴侯列传》读后感
《淮阴侯列传》译文
苏教版选修《淮阴侯列传》ppt课件1
《淮阴侯列传》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