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7-12


 《唐诗宋词元曲-24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24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中吕·满庭芳】    看岳王传

1.作者简介

周德清(约1280一约1351),字挺斋,生卒年不详。一生未仕。除著《中原音韵》影响颇大之外,散曲今存小令31,套数3,内容主要为抒写怀抱,兼及闺情,稍涉游戏。“周德清是元后期曲坛极注意形式美的曲家之一,而其一切‘形式’——造境、形容、对仗、炼字,都未离开‘文而不文’的大原则上。这是周德清散曲文学风格最主要特征所在,也是元代散曲‘雅化’一流的共同特色。”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第60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基本解读

这是一篇以歌颂和悼念历史英雄人物岳飞为主题的咏史之作,批判了秦桧等权奸欺君误国、暗害忠良的罪行,指责南宋王朝误杀忠臣所招致的严重恶果,表达了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悼念和歌颂。(主旨)

全曲分四层:

第一层:“披文握武”三句,旨在对岳飞作总括性的评价。说他文武双全,为宋朝中兴强大建立显赫功勋,事迹载入史册,永垂不朽。

第二层:“功成却被权臣妒”二句,写岳飞的悲剧结局,批判秦桧等权奸欺君误国、暗害忠良的罪行。

第三层:“闪杀人”二句,指责南宋王朝误杀忠臣所招致的严重恶果。“闪杀人(望)”、“误杀人(弃)”也可解作“白白把人盼死”、“活活把事耽误”。

第四层:“钱塘路”三句,以西湖上风愁雨怨绵绵不断,青天也在为岳飞的屈死而悲伤,酿造浓重的哀悼气氛,体现岳飞英灵之不朽,以及人民对英雄的长久悼念。以苍凉悲壮的情调收束。

3.鉴赏要点

本曲从哪些方面写岳飞?很明显,前三句从素养、功业、地位总论岳飞;第四、五、六、七句写岳飞遇难的原因与结果。结果是:、中原大地的人们盼望岳家军的到来成为泡影;赵宋王朝丢弃祖宗陵墓南逃铸成悲剧。以这种恶果从反面肯定岳飞的“功成”;末三句写人们对英雄的悼念,以英雄精神长在人间深化岳飞形象。

本曲的艺术特点:从“总评功成”到“长在人间”,前后照应。中间部分对“总评”作具体的阐发。阐发的重心:一方面写“人们百姓”的愿望,一方面写最高统治者的悲凉结局。如此精心安排结构和选取精当的内容,要比从岳飞一生选取具体事迹进行歌颂高明得多。何况作者身处元代,去南宋王朝覆灭未久,关于岳飞的事迹仍流传于人们的口耳间。可见,从大处着眼,从正反两种人物和两种后果着笔对历史英雄人物进行歌颂,是此曲成功之处。此外,这篇作品前半段重在述事,后半段重在议论,两相结合,相得益彰,使“看岳王传”的感慨显得既真实凝重,又诗意浓浓。尤其是结尾三句,景中含情,余韵无穷。

4.相关资料

周德清以【中吕】满庭芳曲调写了四位历史人物:岳飞、韩世忠、秦桧、张俊。……第一首《看岳王传》叙写岳飞,通篇以叙事为主,但夹叙夹议,表现作者内心强烈的感情色彩,如“闪杀人”、“误杀人”等衬字的加入,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浓度和批判力度,末三句“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更以青天风雨为岳飞泣作结,使愁怨、愤恨之情表达得更为绵邈悠长。

    (徐中玉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元散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中吕·朝天子】    志感

1.基本解读    

本曲直言不讳地谴责那个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时代,特别是对摧残民族文化价值的社会进行控诉,强调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把这一“倒”再颠倒过来。(主旨)

此曲分三层:

第一层:“不读书有权”三句,旨在揭露当时一反常态的怪现象。现象是:当官掌权的是不读书的人,手里有钱的是不识字的人,受夸奖荐举的是不通事理的人。总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人生理想全被毁灭了。

第二层:“老天只恁忒心偏”五句,旨在评论这种反常的怪现象。作者虽然未能直接指责造成这怪现象的根本原因,但从控诉“忒心偏”的“老天”,是你不分贤愚善恶,从而导致“聪明越运蹇”的口气中,读者可以体悟或探究其中的因由。

第三层:“志高如鲁连”三句,以实例证明“越聪明越运蹇”结论。结论是:有的人节操高洁像鲁仲连,有的人品德可敬超过闵子骞,可是循规蹈矩,不走歪门邪道,结果不但不受人尊敬,反而被人轻视,看成是无出息的下贱人。

2.鉴赏要点    

此曲构思上的主要特点是着眼两种人、两种不同命运的对比,表现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怨刺。

在揭露种种被颠倒的社会现象中,作者认为最重要的颠倒是“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因为这是对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及其价值效应的颠倒。在作者看来,其他各种颠倒莫大于这一颠倒,而其他各种颠倒也根源于这一颠倒。

如何评价这种怨刺呢?作者在曲中的判断是正确的,它不仅反映元代当时读书人地位之低下,更重要的是说明社会要发展必须把这一“倒”再颠倒过来,否则,社会就会长久地处在“越聪明越运蹇”的怪圈中。因为对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与高扬是民族发展之魂,从这点看,《志感》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相当深刻。

直抒胸臆、嬉笑怒骂是本曲的突出特点。

3.相关资料

①元代是一个重吏轻儒的社会,知识分子远离政权,官和吏素质低下,胸无点墨,有的官员连签时期的数字都不会写。这不仅造成了官场风气的腐败,贪婪无忌,不知羞耻为何物;而且造成法制粗疏、吏治黑暗。这是一个是非不分、贤愚颠倒的社会。这首小曲便是对这不合理社会的揭露和控诉。

语言质朴却感情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张燕瑾、黄克《新选元曲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讽刺的依据是正义感。作者对不读书有权……依本分只落得人轻贱的丑恶现实,实抱有无比的轻蔑,暗含莫大的嘲弄。但这并不是玩世不恭,而是直面黑暗的真正讽刺。作者的态度,不是遁世,而是愤世。他的精神所本,仍是当时已被践踏的文化传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如果没有这一种基于自己信仰的正义感,也就不会产生震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蒋星煜主编《元曲鉴赞辞典》,邓小军文,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



※[鉴赏·探究]讲解

1.第一题

命题意图:把握此曲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第一问答案参见‘‘基本解读”。第二问答案:这篇作品前半段重在述事,后半段重在议论,两相结合,相得益彰,使“看岳王传”的感慨显得既真实凝重,又诗意浓浓。

2.第二题

命题意图:理解此曲的艺术表现手法。    ’

参考答案:此曲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锋芒毕露,毫不隐晦。这是就创作旨意而言。作者重点讽刺的是“越聪明越运蹇”的社会现实。其他各个句子的表意都紧切此意。为达到这一目的,作者所秉持的是刺锋所向、毫不遮掩的手法。二是通俗浅白,质朴无华。这不仅仅是语言风格的特点,连用典也非常通俗。三是嬉笑怒骂,直言不讳。即运用喜剧中的“滑稽”艺术,在嬉笑之中汰到怨刺的目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原文阅读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同步练习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