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下(初二下) >>课文练习 >>
《范进中举》练习测试题(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4-10


练习测试之二

  一、基础知识  

  (一)按拼音写出生字。

    造chú( ) wù( )自

    wǎn( )头发 tú( )户

    hún( )家 醉xūnxūn( )

    tiǎn( )着 pánchan( )( )

    商 zhuó( ) zhāi( )公

    yán( )王 ào( ) 恼

    衣jīn( ) pān( )谈

    轩chǎng( ) 两dìng( )银子

    zuàn( )紧

  (二)下边加点字哪个注音正确?在括号里打“√” 

  (三)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四)填空。 

  (五)解词。

    1 兀自:

    2 桑梓:

    3 轩敞

    4 侥幸:

    5 狗血喷头:

    6 商酌:

    7 倒运:

  (六)解释加黑字的意思。

  1 教:

  2 万家私:

  3 不人事:

  4 现世宝:

  二、阅读分析。

  (一)填表。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胡屠户是一个:

  

  (二)下边句子及加黑词说明人物什么性格行征?

  1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范进唯唯连声……

  答:

  2 “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答:

  3 “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答:

  (三)回答问题。

  1 为什么范进中举后,一向与他毫无来往的张乡绅要来贺喜,还又送银子又送房屋?

  答:

  2 范进生活的社会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屡试不中却一直考到垂年之年仍不肯罢休?

  答:

  3 为什么范进中举前饿了两天,无人过问;中举后“邻居都来了”,又拿鸡蛋,背了斗米来……

  答:

  三、选作题。

  我一手拎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离开公园偏僻处的花圃,踏上了游区一条林间曲径。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和我交肩而过,一个个向花儿投来欣赏的目光。

  嘿,两盆都是名种,怎会不具魅力:右手这“白和平”,就像和平鸽的银翎玉羽,素白无瑕;左手的“玉香”,宛若西子的凝脂粉面,尔雅娇媚。我在繁忙的的教学工作之余,喜欢养花育卉。这两个品种,我向往已久,今天靠着熟人的条子,找了花圃的主任,享受了优惠售价,终于觅求到手。

  “这月季多少钱一盆?”一位壮年游客在我面前停住。

  怎么回答呢?据花圃主任说,对外售价要五六元;我有条子,只算两元。这实情怎好向一个陌生人公开?于是我谎话脱口而出:“五六元。”但我感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凝涩、有些颤抖。

  “到底是五元还是六元?”问者似笑非笑,神情显得有些诡秘,不可捉摸。

  问得这样顶真,奇怪!讨厌!……呃,不对,这人穿戴和仪表显示的气派,像个领导干部。说不定就是这个大公园的负责人,甚至还可能是园林管理局长。万一真是,我若被追逼得吐出真情,岂不既要出自己的洋相,又可能给花圃主任添什么麻烦……我身子猛地一热,额上一下渗出了涔涔细汗。此时此刻,我真像一个受审者,但只得咬死假供:“是五元。”

  他微微一笑,两眼倏然一瞥,悠悠离去。他那目光里,分明蕴含着十分明显的生疑和轻蔑。

  难怪呵,规定的价格到底是五元还是六元,我并不清楚。这样肯定地回答是五元,不依旧可能给人留下一些可疑的痕迹?……

  我拎着花朝前踯躅,心儿在微微颤抖。

  又有三四个游客徜徉而来。他们老远就把目光投向我的月季。这一对对目光是表示的赞赏、爱慕?不,不像;像是询问,似乎还带有审鉴和疑虑的成份。也许言语查询随后就会袭来。我必须马上觅得可信的谎言准备招架。嗨,我的大脑是这样迟钝,什么话也想不出……不对,这以后一路上,这目光还会遇到多少次?我的心还要受多少次怀疑和蔑视的鞭挞?这是个值得忧虑的未知数。我不能再朝前走了,必须弄清这花每盆定价究竟是几元,必须谨慎想一想:到底该怎么办?

  我恨这盆花不能藏进衣袋,只能像小偷一样躲避着人们的目光,急匆匆溜回了花圃。我找会计查看了价目表。这两盆花,每盆应当是四元并不是五六元。

  看我,崇拜了熟人的条子,相信了花圃的主任,受人诓骗,还去欺蒙别人,多可怜又多可笑!四十多岁的人,多年来屡见的是学生和家长尊敬的目光,从中品尝到的,总是自豪和安慰的蜜汁。而这一回,为占几元钱的便宜,在人格和精神上,却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何苦呢?

  我毅然从衣袋里掏出四元钱,重重地放到会计面前:“给我补开张发票!”……

  我带着补开的发票,拎着两盆月季,重新踏上那条林间曲径。

  “这花是多少钱一盆的?”又有人发问了。

  “四元。”我的嗓音变得特别清脆、响亮。

  投来的目光有怀疑也有相信,也许都不无道理,不管怎样,我还是巴望一路上所遇到的人都能把目光投来,都能向我发问。我还要尽量把花拎得高些,让它们更显眼些。我要堂堂皇皇地显出这名种的可贵!

  1 文学作品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这四种形式,那么,这篇短文属于哪一种形式?为什么?

  2 引号的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

   A 表示引用 B 表示特定称谓

   C 表示强调 D 表示否定

   E 表示反语,有讽刺作用

  文中“白和平”的引号属于哪一种用法?( )

  3 “怎么回答呢?据花圃主任说,对外售价要五六元;我有条子,只算两元。”试分析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来叙述的?

  4 “这实情怎好向一个陌生人公开?”这“实情”是指什么?

  5 解释词语。

   ①倏然

   ②踯躅

  6 从第十二自然段中,寻找出“诓骗”一词的同义词。  ( )

  7 行文结束时,“我还要尽量把花儿拎得高些,让它们更显眼些。”这句庆的意思是:( )

   A “我”要堂堂皇皇地显出这月季花的名贵。

   B “我”要向人们显示我不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

   C “我”要让大家都来欣赏月季花的艳丽。

   D “我”要向人们显示,经过思想斗争之后,我补足了月季花的差价,从而证明我在人格和精神上的高尚。

  四、作文。

  1 范围:记叙文

  2 要求:围绕中心进行选材。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叙议结合。

  3 参考题目:①可以人物命题,如《哥哥》、《奶奶》。②可以事件命题,如《拜年》、《一场风波》。③可以时间命题,如《国庆节的夜晚》、《中秋》。④可以地点命题,如《上学路上》、《在青少年宫》。

【例文】

拜年

  大年初一,本来想在家看电视。谁知又要去拜年。

  这本该是件好事,可是真讨厌,还要带上一大堆东西。什么酒啊,糖啊,双宝素啊,等等,真是数也数不清。一大包、又一大包捆在一起,背得叫人喘不过气。而且亲戚住得远,这么走了一户掏一份,跟“二万五千里长征”差不了多少!

  我真是憋不住了,话多起来:“妈,拜年,拜年,问候问候,说几句吉利话不就得了,干啥还拿着这些东西送来送去的,也不赚烦?”

  “小孩子懂啥!这是礼节,不想干也要干!”妈妈故意把后面几个字拉得长长的。

  总算到了表叔家。呵,客人可真不少,老老小小挤满了一屋子。谈笑声,说话声,嗑瓜子声混杂在一起,真够热闹。桌上的礼品已经多得不能再摆了,爸爸只好把袋子搁在地上。大概是由于太忙的缘故,等了好一会儿表叔才出来,一见是我们一家,脸上顿时露出笑容,急忙解了围裙,招呼着:“快,外面人多,进里屋坐吧!”

  我们刚坐下,表叔就来话了:”你们也看见了,外面那些都是老家的乡巴佬,也不想想是什么年代了,拜年竟还拿此红糖呀,山芋粉的。现在拜年,谁不是送双宝素、高级补品什么的?照他们这样,我过个年还不亏老本?”表叔苦笑了一下,又叹了口气。

  “哎,我们还不一个样!过年都是这么过呗!”爸爸好像在安慰表叔。

  “表哥,你们还有几家没走完?”表叔大概是想开了,笑着问。

  “多着呢!”妈妈插了句。

  “管它,一家家,慢慢走嘛,不去又会当作是看不起他们了。”爸爸深深吸了口烟。

  不知不觉已过了一个多钟头,我早就坐不住了。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起身把袋里的两盒青春宝和两瓶酒掏出来,表叔站在一旁干笑着,一会儿瞧瞧这个,一会儿又摸摸那个,看样子还挺高兴呢!可是嘴上却说:”嗳,自家人,还拿这么多东西干啥?”

  “哪里,哪里。”爸爸客气地说,“不嫌少就好了。”

  “怎么会呢?”表叔皮笑肉不笑地说。

  “口袋拿来,鸡蛋、馒头装点去!”表婶边说边好像要来拿口袋,可妈妈却不放手。两人扭成一团,但袋子终究没有被拿去。

  好容易回到家,我已是精疲力尽了。还没等我躺上几分钟,“笃笃笃”又是一阵敲门声。我懒洋洋地打开门,“噢,是表叔呀!”我惊奇地叫道,来得真快,前脚跟后脚呀!真是出乎意料。当然是来拜年喽,不然怎么手里还拎着一大包东西?泡茶、炒菜、烧饭……忙了一阵子。表叔擦了擦嘴边的油腻,从包里掏出了两包白糖和一包山芋粉,乐呵呵地走了。

  关上门,我偶然发现,表叔送来的礼品都已是破的破,脏的脏了,想必是经过辗转反侧,颠沛流离的。这时里屋传来妈妈对爸爸说的话:没想到两盒青春宝、两瓶人参酒只换来两包白糖和山竽粉。干脆下午到姐姐家拜年,就用表弟刚才带来的那些东西吧!”突然间,我感到眼前所看到和听到的是多么可笑,这些无辜的东西——礼品,被人们推东塞西,太可怜了。

  难道妈妈说的那个所谓的“礼节”就是把礼品传来传去,而最终又传到自己的手里么?

  到什么时候,人们才能醒悟过来呢?

练习测试二答案

  一、(一)厨 兀 绾 屠 浑 醺 腆 盘缠 酌 斋 阎 懊 襟 攀 敝 锭 攥

  (二)1 A 2 B 3 A 4 A 5 A 6 B 7 A 8 A

  (三) 

  (四) 

  (五)1 只管。2 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3 宽敝。4 由于偶然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5 形容骂得很厉害。6 商量斟酌。7 倒霉。

  (六)1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2 旧时用绳穿钱,一千个钱为一贯。3 明白,晓得。4 出丑、丢脸。

  二、(一) 

  欺贫爱富、前据后恭、趋炎附势的市侩

  (二)1 说明范进穷困潦倒、地位卑微、甘受屈辱,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

  2 说明范进醉心功名、一心想中举,揭露了科举制的腐朽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知识分子的丑恶灵魂。

  3 说明范进受封建科举制毒害深,一生追求功名,屡试不中,苦苦挣扎,如今中举神魂颠倒。

  (三)1 张乡绅这样做是为了结交新贵,攀附范进来巩固、扩大自己的权势。

  2 范进生活在封建社会。在这个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就会名利双收,平步青去。因而尽管范进一生贫困潦倒,平时地位卑微,但却拼命地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利禄。这样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腐蚀毒害。

  3 这样写讽刺了封建社会世人趋炎附势的嘴脸。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对整个社会的毒害。

  三、1 小说(微型小说)(具有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2 B

  3 间接(或侧面)

  4 这实情是指两盆月季花,对外售五六元;我有条子,只算两元。

  5 倏然——极快地,突然。踯躅——徘徊不进。

  6 欺蒙 7 D

  四、见例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23
《孔乙己》《范进中举》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范进中举》ppt课件(32页)
《范进中举》pptx课件(48页)
《范进中举》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题)
《范进中举》ppt课件(42页)
《范进中举》教案22
《范进中举》pptx课件(50页)
《范进中举》pptx课件(43页)
《范进中举》同步练习2
《范进中举》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范进中举》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孔乙己》《范进中举》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范进中举》ppt课件(73页)
《范进中举》拓展阅读练习
《范进中举》微课堂教学设计(含达标检测)
《孔乙己》《范进中举》阅读练习及答案2
《范进中举》pptx课件(15页)
《范进中举》公开课ppt课件(19页)
《范进中举》ppt课件(20页)2
《范进中举》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进中举》ppt课件(23页)2
《范进中举》教案21
《范进中举》ppt课件(61页)
《范进中举》ppt课件(11页)
《范进中举》ppt课件(23页)
《范进中举》ppt课件(33页)
《范进中举》导学案
《范进中举》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ppt课件(15页)
《范进中举》评课稿
《范进中举》教学案
《范进中举》教案20
《范进中举》ppt课件(18页)
《范进中举》说案
《范进中举》之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形象ppt课件
《范进中举》ppt课件(19页)2
《范进中举》ppt课件(29页)三课时
落魄的举人与潦倒的书生《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对比阅读ppt课件
《范进中举》ppt课件(87页)
《范进中举》ppt课件(14页)
《范进中举》问题学案及答案
儒林人物——关于《范进》简介
《范进中举》高效导学案
《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20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