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下(初二下) >>单元练习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练习(A,B卷)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3-19


第1单元·单元练习
A卷
(时间30分钟  满分30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注音、字形、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责(jié)      宽(shù)                        器宇(气概,风度)
B.迁(tú)       不(xùn)                        颔首(点下头)
C.尴尬(gān gā)  管(shù)                        适值(正好遇到)
D.昂(xuān)     盼(qǐ)                        托辞(借口)
2.在括号中填写日常生活中的谦词雅语(限二字)。(4分)
(1)请人原谅说(    )  (2)祝人健康说(    )
(3)求人帮忙说(    )  (4)无暇陪同说(    )
(5)向人提问说(    )  (6)归还物品说(    )
(7)请人勿送说(    )  (8)未及迎接说(    )
3.指出下面是什么单句。(2分)
(1)他非常健康。        (2)今天星期天。
(3)站住!              (4)美极了!
4.对句子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间。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B.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C.比喻    对偶    排比    比喻
D.拟人    对偶    排比    夸张
5.某餐馆有条广告词:好吃,您告诉大家;不好吃,您告诉我们。看上去挺自信,但仔细一想,这样说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仍没有十分把握。你认为怎样改动才能显示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的信心。(2分)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双眼睛百种看法”,说明汉语词汇的丰富,请你写出三个表示“往远处看或往高处看”的双音节词语。(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15分)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6.下列对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被动地观看枪毙中国人实在是自己遭到的一种不幸和厄运。
B.作者在幻灯片里看到了中国人的不幸与命运。
C.作者在幻灯片里看到了被枪毙的那个中国人的命运。
D.学生们在课堂上观看幻灯片是一种不幸的命运。
7.下列对作者写作此文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遭受了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
B.作者正受清国留学生和“爱国青年”的排挤。
C.作者处在“无聊”的状况之中。
D.作者正与“正人君子”作着不懈的斗争。
8.作者在仙台学习时一些“爱国青年”是怎样对待作者的?此时藤野先生又是怎样对待作者的?请各举选文中的相应事例加以概括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是怎样认识几个职员对自己的优待的?又是怎样认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和教诲的?请分别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在文中回忆“电影事件”时说,日本“爱国青年”看到日军枪毙中国人时课堂里爆发出一片“欢呼”声;而日本有人回忆当时课堂上的情景,却说是“学生大体是静静地看着”。——你认为谁的记忆更真实准确?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关于《藤野先生》的主题,有人认为是怀念藤野先生,有人认为是反映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人认为二者兼而有之。——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90分)
一、阅读理解(共40分)
(一)
①他中等身材,微微发胖,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②他的头十分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智慧和坚强性格。③在他那发达的前额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④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根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十分尖锐,透着探求的目光。⑤他微笑时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之感,他那很特别的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他就是作家左拉。
1.用“‖”划分文段的层次。(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2.这段文字属于___________描写,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描写顺序是___________。(2分)
3.文中③④⑤几句位置能否交换?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人物肖像,多处点出他的性格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微笑时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之感”一句说法有没有问题?请做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亲情呼唤
田庄村十字街口是个热闹场所。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在那里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
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村里人好事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服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在那里,争相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物启事,具体一点讲是一则寻狗启事,有人把狗丢了,请乡亲们协助查找,把狗送还给主人。
那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亲亲”是一只京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惟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戏称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亲亲”悟性极高,很有感情,很有礼貌,能给我们叩头作揖敬礼,还能对我们喊爸喊妈,十分乖巧伶俐。“亲亲”嘴馋,非鸡鸭鱼肉不吃,非鲜奶果汁不喝……自“亲亲”五天前丢失后,我们夫妻两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整日惶惶然怅怅然,焦头烂额中已是重病在身,眼见灯干油尽奄奄一息。务请各位乡亲伸出友谊之手,搭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提供确切线索者,酬谢人民币3000元!
有将“亲亲”送还者,酬谢人民币8000元!
A.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谨此启事!
寻狗人:仁杰、艾荷花
2003年×月×日
 
村里人看罢启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夸这只狗福大命大,摊上这么一对“爸爸妈妈”,是前生的造化;有的说现在的事情真是说不清了,怎么一只小小的哈巴狗比一个大活人还值钱……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地议论完了,却又该下地的下地,该回家的回家,该干啥干啥。就在谁也没有注意的时候,又一张红艳艳的启事紧挨着那张启事红艳艳地贴了出来,字迹比那张启事的字迹还大!
这是一张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写道:
各位乡邻,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不幸,我们老夫妻两个的儿子于五年前丢失——他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到过我们的家。我们的儿子28岁,西装革履,背头长发,因担任包工队的头头儿,活得十分潇洒。他最大的爱好是喜欢养狗,有狗就有他!
现在,我们老两口均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生活窘迫,衣食无着,急需有人照料。我们不求鸡鸭鱼肉,不求鲜奶果汁,只要粗茶淡饭,只要温饱而已!
B.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烦请各位乡邻帮我们一把,协助我们把儿子找一找——告诉您一条线索,到狗群里找他!
谨此启事!
寻儿人:仁老栓夫妻
2003年×月×日
村里人看罢这则启事,照样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则启事写得及时贴得及时,占的位置也好;有的说这启事写得有毛病吧?既然是寻人,为什么不把被寻的人的名字写出来?
C.你只写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6.小说标题“亲情呼唤”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两则启事提供的信息,你觉得仁杰是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想想这些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分别用一个短语回答)(3分)
A.仁杰、艾荷花: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仁老栓夫妻: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村里人:你只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寻人启事中,老人介绍自己的儿子“活得十分潇洒”。读完小说后,你认为仁杰、艾荷花活得“潇洒”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说用两则启事展开故事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寻狗?寻人?!老人能寻回自己的儿子吗?请展开想像给小说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局。(100字以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①他的脸上,没有他所有作品里,肖像、照片上流露出来的那种令人生畏的表情,没有因五官线条分明而使人感到的那种生硬的感觉,没有像块块垒起的花岗岩似的那种刚强然而呆板的神情,没有一生中使所有的人都服从于他的那种无限的威势,这些特征都没有了。而这些特征过去是有过的,而且曾经一度正是托尔斯泰的基本特征,但是随着岁月的消逝和他本人的努力,却消失了。他以接近数学般的正确性在走完生命的历程时,性格变得非常柔和,感情变得十分纯洁,剩下像孩子一般善良。
②这种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寻常的,不仅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质构成的,富有光华的白发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他走起路来,步子也是那么柔和,简直听不到脚步声,他上身穿的一件法兰绒短衫的料子也显得特别柔和,他的帽子也使人感到是柔和的……
③我发现许多原来在他的肖像和照片上没有发现的东西,使我特别感到惊叹的是他那很美的额头:他的额头在灯光之下显得像塑像一般的线条清晰。使我感到最为惊叹的是,他的两道眉毛似乎是凹进去了的,而在这两道眉毛之上的额头就好像很突出,他的圆圆的头顶就显得宽阔而有亮光。
(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见《同时代人回忆托尔斯泰》,上海译文出版社)
12.概括本文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与“而这些特征过去是有过的,而且曾经一度正是托尔斯泰的基本特征,但是随着岁月的消逝和他本人的努力,却消失了”可以照应的语句是(    )(2分)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B.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C.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
D.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
14.第②段中用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2分)
15.给这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2分)
二、作文(50分)
母亲是伟大的,她不仅生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而且教会了我们做人。她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呕心沥血,无怨无悔;母亲是高尚的,如和煦春风,似狂风暴雨,像滴滴甘泉……母亲是启明星、母亲是航舵、母亲是爱的代言者,以“母亲”为话题作文。要求:
1.感情真挚,选材精当。
2.选准一个角度,突出一个方面。
3.运用一定修辞方法。
4.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A卷
一、1.A 2.(1)包涵 (2)保重 (3)劳驾 (4)失陪 (5)请教 (6)奉还 (7)留步(8)失迎  3.(1)形容词谓语句  (2)名词谓语句(3)动词非主谓句  (4)形容词非主谓句  4.A  5.不好吃,您告诉大家;好吃,您告诉我们。 6.远处看:遥望、瞭望、远眺、眺望 高处看:仰望、瞻仰、仰视
二、6.A 7.B 8.歧视、侮辱作者,制造了匿名信事件。关怀作者,没有民族偏见,为作者添改讲义。 9.对于几个职员对自己的优待,作者认为是“物以稀为贵”。对于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和教诲,作者认为是“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 10.作者的记忆更真实。因为:“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所以不会记错。“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所以不会记错。 11.此题为开放题,对本题的三种理解均可。认为是怀念藤野先生,理由应包括:标题即是对主题的概括,全文以藤野先生为中心组织材料。认为是爱国主义思想,理由应包括:从写作目的上看,以藤野先生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信念,从写作内容上看,痛斥清国留学生,弃医从文,歌颂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等内容都与爱国主义思想相一致。认为兼而有之,则要答出上述4点。
 
B卷
 
一、(一)1.①‖②③④⑤  2.肖像(外貌) 左拉 从整体到局部3.不能。它们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  4.朴实、固执、智慧、坚强、坚毅、滑稽  5.有问题。“感到有……嘲讽之感”语意重复。(二)6.①仁老栓夫妇呼唤儿子的归来;②社会对亲情的呼唤。7.仁杰是个非常富有,酷爱养狗,不尽孝道,对父母无情无义的人。8.A.爱狗如命(视狗如命)  B.爱子情深(思念亲人或盼子归来)C.呼唤亲情(感慨万分) 9.仁杰、艾荷花活得并不潇洒。因为他们遗弃父母,不尽赡养之责,定遭世人的谴责和唾弃。虽物质生活富有,但精神上永远是乞丐。  10.①构成鲜明的对比;②间接刻画了人物形象(性格);③使故事生动有趣,富有讽刺性。11.略。(结局可以是多角度的。如:①儿子被老人的真情打动,回到老人身边,老人享受了天伦之乐;②老人没有寻回亲儿子,却寻回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③老人依靠法律手段,讨回公道,让儿子尽赡养之责。如有其他符合情理、扣住主题的答案亦可)(三)  12.本文描写了托尔斯泰晚年的肖像,写出了他晚年实现了世界观转变之后柔和的性格特点。  13.B  14.排比 柔和  15.《晚年的托尔斯泰》
二、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六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五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四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新课标单元检测题(下册第一单元)
浙江嵊州2016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开卷测试题
海阳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过关升级检测题(5份)
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猴场中学2013-2014学年度人教版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二单元测试卷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限时训练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检测试卷
金虹学校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检测题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字词文常小测
呼图壁县二中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南钢学校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讲评稿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语文练习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练习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语文练习
2011-201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语文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基础过关试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基础过关试卷
夏邑县群星学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训练
金溪县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练习题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文言文中考题精选
孟庄中学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周周清(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山东省郓城县人民中学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小测语文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语文复习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语文复习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次单元检测语文试卷
2011年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六单元测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